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达标分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2.下列图示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2H2 + O2 2H2O B.
C. D.
4.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化学式 D.化学计量数
5.完全电解18 g水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
A.2 g B.4 g C.16 g D.32 g
6.下列有关事实中,用“微粒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氢气和液氢可作燃料——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C.水烧开以后易把壶盖冲起——水分子体积变大
D.夏天晒衣服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7.如图为用一定质量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数据分析图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B.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观察加入前后产生气泡速率变化
C.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因此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B.过氧化氢分解:H2O2═H2↑+O2↑
C.铁在氧气中燃烧:Fe+O2═Fe2O3
D.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4Al+3O2═2Al2O3
10.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物中N呈﹣3价)。由此可以推知12克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等于20克 B.小于20克
C.大于20克 D.以上情况都可能
11.现有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3.2g与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103.1g溶液,则该混合物中镁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A.3:5 B.6:6 C.1:1 D.5:4
12.质量相等的三种物质①水、②高锰酸钾、③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航天员在轨的每一天都离不开环控生保系统。首先,环控生保系统的再生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保证航天员氧气需求,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特种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反应,从而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其次,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主要是将水蒸气、汗液、尿液和生活废水等进行处理,经过该系统处理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且水的回收率达80%以上,回收的水用于航天员生活用水和电解制氧。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2)再生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水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3)空间站中,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 。
(4)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密切相关,写出质子数为的原子 。
(2)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
(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
A甲组B乙组C丙组
【实验验证】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2)B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填“>”、“<”或“=”)。
(4)【反思与评价】上述实验A、B、C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5)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 容器。
16.某同学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若制得9.6g氧气,则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A错误;
B、分子种类会发生变化,比如过氧化氢分解,B正确;
C、原子质量不变,C错误;
D、数目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但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发生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答】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氧原子比氢原子大,因此B模型可以表示1个水分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方程式书写、配平完全不符合题意;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书写、配平完全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C符合题意。
D.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书写、配平完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4.【答案】D
【解析】【解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配平系数即化学计量数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设: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
36 32
18g x
x=16g。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水的质量结合水通电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B、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观察加入前后产生气泡速率变化之外,还需测定氧化铜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分析;
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 镁在空气中燃烧方程式为2Mg+O22MgO ,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不符合题意;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不符合题意;
D、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膜,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书写时还需注意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的标注。
10.【答案】B
11.【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3.2g+100g-103.1g=0.1g
【解】设:混合物中镁质量为x。
所以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3.2g-1.2g=2g
混合物中镁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2g:2g=3:5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镁的质量,再利用混合物质量计算氧化镁质量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设水、高锰酸钾、氯酸钾的质量分别是x,
2×18 32
x
316 32
x
245 96
x
所以>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13.【答案】(1)H2O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H2O
(4)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2O。
(2)再生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的反应为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水的导电性比较弱,电解水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空间站中,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原理为 ,反应前有C、2O、8H;反应后有C、 4H、2X,2X中含有2O、4H,则X的化学式为H2O。
(4)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的优点是保护水资源。
【分析】(1)物质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2)根据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的导电性比较弱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4)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14.【答案】(1)
(2)
(3)
15.【答案】(1)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胶塞冲出(合理即可)
(2)生成物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左侧质量减小
(3)=
(4)A、C
(5)密闭
【解析】【解答】(1) A实验装置中小气球是为了 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胶塞冲出 。
(2) B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左侧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3)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4) 上述实验A和C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气体,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密闭容器。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时装置内压强会发生变化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根据利用化学变化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5)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需在密闭容器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6.【答案】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9.6g
∴
∴.
答:需要氯酸钾24.5g.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即可。2KClO32KCl+3O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