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09:00:13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 截然 焉知非福
B.严竣 唯恐 翻箱倒柜
C.含糊 书藉 见微知著
【答案】A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査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A.正确。B.有误“严竣”的“竣”应改为“峻”。 C.书籍: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有误,“书藉”应改为“书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干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汉字基础知识:笔画、笔顺、易错笔画、易错笔顺、间架结构、部首名称。做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回答问题。同时注意积累词汇。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因:凭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重量)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载:承载)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题干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重:沉甸甸,沉重。 C.有误,出自《诗经薇》,意思是: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载:又。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判断选择哪一个解释。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与《威尼斯的小艇》都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作品。
B.“不以为然”和“理所当然”中的“然”字意思相同。
C.春节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字词解释。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A.正确。 B.不正确。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然:正确。然:这样。 C.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题干考查课文主旨,字音,作者作品。内容多样,要求平时多积累知识。做题时认真审题。明辨是与非。
4.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写了腊八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
B.《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著的孩子形象。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描写的是春天不是腊八月。有误。B、C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査了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字词解释。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5.在小学阶段,我们阅读了不少课外书,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丽丝漫游奇境》一书主要写了爱丽丝在睡梦中掉进了一个兔子洞,开始了一段神奇美妙的冒险旅程。
B.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美丽的田螺姑娘都是我国民间故事里的人物。
C.《爱的教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安利柯成长,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民间故事。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解答】A、B正确。
C.有误,《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儿童文学作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的是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日积月累过程当中,要熟悉作家和作品。加强积累与应用方面的训练。
6.下列诗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 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正月初。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九月初九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八月十五
故按时间先后排序是:春节→寒食节→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 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渔夫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屋便抱怨:“这dǎo méi    的天气!”桑娜jué chá    他的内疚,赶快用言语kuán wèi    他,让他别着急。
【答案】倒霉;觉察;宽慰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题干考查1、拼音2、识字3、写字 “jué ” “j-üé”,“ 霉 ”上边是“雨”,下边是“每”。“ 察 ”上边是“宀”下边是“祭”“慰”上边是“尉”,下边是“心”。
故答案为:第1空、倒霉;第2空、觉察;第3空、宽慰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体的正确书写。往往在一个词语中,会写同音字,错字,这是词语掌握不牢造成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8.按要求填空。
(1)原文填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    ,被初阳蒸融了。
(2)他的书房里挂着郑板桥《竹石》里的一句名言:   ,   。来表示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3)他抱怨妈妈让他起早床,却没想到清晨的街道上却有很多行色匆匆的人,他不由得感叹:莫道    。
(4)人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曾说过:   。
【答案】(1)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査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选自《匆匆》。可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 被初阳蒸融了。”
(2)出自郑板桥的《竹石》。“来表示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可知应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说你走得早,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可知应填“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4)题干司马迁的名言。可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故答案为:(1) 第1空、被微风吹散了;第2空、如薄雾(2)第1空、千磨万击还坚劲;第2空、任尔东西南北风(3) 第1空、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 第1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点评】考査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语言表达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的方法。我赶紧不慌不忙振作精神,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从下列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好心情。
走在乡间小路上 身处宁静的公园中 热闹的超市里
【答案】(1)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总是找不到思路、圈关键词的方法,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只要方法得当。
(2)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
【知识点】修改病句;遣词造句;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和情景写话。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1)成分残缺,添加“被”。“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意思重复,去掉一个。“不慌不忙”“振作精神”意思重复,去掉一个。最后一个分句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要就…相连。
2)选择一个情境写出自己的好心情即可。比如: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的方法。我赶紧振作精神,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原来,只要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或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春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亲吻我的脖子。
故答案为:(1)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总是找不到思路、圈关键词的方法,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只要方法得当。 (2) 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
【点评】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0.语言实践。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到不同年级。对此,你怎么看?试着用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答案】我支持这种做法。;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考查了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结合实际,根据自己的观点作答。比如:我支持这种做法。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故答案为: 第1空、我支持这种做法。第2空、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点评】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二、阅读
11.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节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品格?
【答案】这段话是从外貌、神态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体会到了他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知识点】十六年前的回忆
【解析】【分析】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体会思想感情。文中的这句话“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是对父亲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他遭受了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从容不迫,“慈祥”充分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在法庭上,面对亲人的呼喊父亲“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影响家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由此可知,这段话呈现了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故答案为: 这段话是从外貌、神态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体会到了他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点评】语段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和被捕时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选文主要写的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气象播报】
听众朋友早上好,欢迎您收听武汉天气播报栏目,我是主持人晓月。下面由我为大家播报本周武汉的天气情况:虽然是五月份,但本周武汉的晚上天气保持在16度左右,白天气温仍保持在28°~31°之间,早晚寒凉,中午高温,周六受新一轮降雨影响,北风加大,气温下降,请市民朋友根据气温及时添减衣物。
材料二:【人物闲聊】
女:上周穿大衣都还冷,今天只想穿短袖,武汉的天气真是太“任性”了。
男:本以为武汉的天气“成功入夏”了,没想到气温变化得这么快。
女:穿外套热,穿短袖冷,有太阳热,阴凉处冷。武汉人真不容易呀,每天要做“两手准备”。
男:是啊。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感觉就像“坐过山车”。
女:我把大棉被都拿出来了,结果天气暖和了,厚被子没有“用武之地”了。还是收起来吧。
男:唉,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这样的天气很“武汉”呀!
材料三:图是2022年3月12日到3月18日武汉的天气情况。
1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三个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13.“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这样的天气很‘武汉’呀!”从“武汉”一词读出什么信息?
14.下列与“武汉的天气很任性”中的任性’一词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____
A.调皮捣蛋 B.变化随意 C.活泼可爱
【答案】12.武汉天气变化无常。
13.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14.B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
12.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的天气情况。第一部分为气象播报,介绍了本周武汉的天气状况;第二部分为人物闲聊,反映了武汉天气的变化和对策;第三部分为武汉一周的天气数据。整个文章重点呈现了武汉天气变化无常,需要市民朋友做好应对措施。
故答案为: 武汉天气变化无常。
13.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说明天气变化很快,不可预测,有时候短时间内温度会急剧变化,因此“武汉”一词读出的信息是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故答案为: 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14.考查了近义词。任性:指听凭秉性行 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选项中与之相近的词语是“变化随意”。
故答案为:B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小题。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以荻②画地,教以③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④学为⑤诗。及⑥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⑦借而读之,或⑧因⑨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注释:①孤:失去父亲。②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③以:用。④使:让。⑤为:做。⑥及:等到。⑦闾里:乡里、邻里。⑧或:有的时候。⑨因:趁机;借……机会。⑩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15.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①教以书字。
书:   
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诵:   
16.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7.仿照例子,填写申请书。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车胤
家境:贫穷
勤学行为:萤火照书,以夜继日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欧阳修
家境:   
勤学行为:(至少两种)    
【答案】15.写字;背诵
16.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17.贫穷;借而读之;抄录未毕能诵其书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目也就和现代文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多练习背诵。
【参考译文】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15.考查字词解释。①“教以书字”的意思是教给他写字。书:写字。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的意思是: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诵:背诵。
故答案为:第1空、写字;第2空、背诵
16.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意思是: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故答案为: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7.考查了课文理解和拓展延伸。①从“太夫以荻画地,教以③书字”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家境贫穷。顾欢的勤学行为有: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⑧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任写两点即可)
故答案为: 第1空、贫穷;第2空、借而读之;抄录未毕能诵其书。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忙着帮长工阿荣分粽子。乞丐常常高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都有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您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我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⑨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同:“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⑩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9.文中写了家乡端午节的哪些风俗?
包粽子    
供祖先    
20.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联系上下文,从“门庭若市”能体会到什么?   
21.布施乞丐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情感变化。将作者的心情线补充完整。
①   
②震撼
③   
④害怕
22.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说一个)?用文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
特点:   
理由:   
2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8.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19.吃粽子;布施乞丐
20.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21.惭愧;难过
22.善良慷慨;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
23.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家乡的粽子这一线索,通过对母亲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等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18.考查了概括段意。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故答案为: 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阅读相关文本,然后根据要求分析概括。采用的答题格式是“某人做某事”,围绕“粽子”习俗”来概括即可。由第三自然段我们可知,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有包粽子、吃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故答案为:第1空、吃粽子;第2空、布施乞丐
20.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门庭若市“指的是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非常热闹。在文中特指的是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故答案为: 第1空、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21.考查揣摩作者感情。①为自己瞧不起乞丐,通过母亲的教育,表达了“我”为自己轻视乞丐的态度感到惭愧;③从“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着雨里淋着心就有说不出的难过”表现出我的难过。
故答案为:第1空、惭愧;第2空、难过
2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谓的“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外表特征。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等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文中所描述的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并且整个家庭都会参与到供粽布施的活动之中,可以看出母亲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善意对待生活的不幸者,教育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的福分,懂得感恩。同时也可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第1空、善良慷慨;第2空、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
23.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可以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结合“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和“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三、习作角
24.好的故事能启迪思考……我们也来写一写故事吧。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环境和人物,选择一组创编故事。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尽可能把情节写得吸引人,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信息。
环境一:一个夏日的早晨、奶奶家的厨房
人物:我、奶奶、小妹妹
环境二:安静的图书馆
人物:马大哈小飞、考古学家李博士
【答案】范文:
安静的图书馆
今天“马大哈”小飞非常激动,心里都乐开了花,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呀,第一节课牛老师要带他们全班去图书馆。
到了图书馆,整个阅览室静悄悄的,秩序井然,来阅览室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书,做笔记……
图书管理员陈学海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随便看,但叮嘱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损坏书籍。“马大哈”小飞看到同学李惠宁拿了本书坐到一个角落认真读起来,自己转了一圈,也拿了一本书,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就又把书放回书架,继续这翻翻那看看,突然,只听“嚓”的一声,原来他不小心把一本书的书皮撕下来了。他吓得都不敢呼吸了,赶紧把书藏进书架,四下里张望,发现在一边看书的“考古学家李博士”正看着他。好像在说“你刚才的所作所为我都看见了,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任!”小飞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他低着头拿起书向图书管理员陈学海老师走去。
“老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书给撕了,不过我可以把它带回去修好。“小飞红着脸说。老师脸上写满了疑惑,不过很快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说:“哦,没关系,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回家的路上,“马大哈”小飞想阅览室真是一处让人怀念的地方,好期待下一次光临啊。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根据所给环境和主要人物,首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要注意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要符合生活实际。想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或梦想。写童话作文或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文章层次分明,线索分清。通过生活中的不小心弄坏书皮这件小事情,反映出了做人与做事方法。用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了“小飞”的内心世界。结尾抒情,突出出中心。是一篇佳作。
1 /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 截然 焉知非福
B.严竣 唯恐 翻箱倒柜
C.含糊 书藉 见微知著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因:凭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重量)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载:承载)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与《威尼斯的小艇》都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作品。
B.“不以为然”和“理所当然”中的“然”字意思相同。
C.春节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
4.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写了腊八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
B.《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著的孩子形象。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
5.在小学阶段,我们阅读了不少课外书,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丽丝漫游奇境》一书主要写了爱丽丝在睡梦中掉进了一个兔子洞,开始了一段神奇美妙的冒险旅程。
B.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美丽的田螺姑娘都是我国民间故事里的人物。
C.《爱的教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安利柯成长,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6.下列诗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渔夫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屋便抱怨:“这dǎo méi    的天气!”桑娜jué chá    他的内疚,赶快用言语kuán wèi    他,让他别着急。
8.按要求填空。
(1)原文填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    ,被初阳蒸融了。
(2)他的书房里挂着郑板桥《竹石》里的一句名言:   ,   。来表示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3)他抱怨妈妈让他起早床,却没想到清晨的街道上却有很多行色匆匆的人,他不由得感叹:莫道    。
(4)人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曾说过:   。
9.语言表达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的方法。我赶紧不慌不忙振作精神,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从下列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好心情。
走在乡间小路上 身处宁静的公园中 热闹的超市里
10.语言实践。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到不同年级。对此,你怎么看?试着用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二、阅读
11.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节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品格?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气象播报】
听众朋友早上好,欢迎您收听武汉天气播报栏目,我是主持人晓月。下面由我为大家播报本周武汉的天气情况:虽然是五月份,但本周武汉的晚上天气保持在16度左右,白天气温仍保持在28°~31°之间,早晚寒凉,中午高温,周六受新一轮降雨影响,北风加大,气温下降,请市民朋友根据气温及时添减衣物。
材料二:【人物闲聊】
女:上周穿大衣都还冷,今天只想穿短袖,武汉的天气真是太“任性”了。
男:本以为武汉的天气“成功入夏”了,没想到气温变化得这么快。
女:穿外套热,穿短袖冷,有太阳热,阴凉处冷。武汉人真不容易呀,每天要做“两手准备”。
男:是啊。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感觉就像“坐过山车”。
女:我把大棉被都拿出来了,结果天气暖和了,厚被子没有“用武之地”了。还是收起来吧。
男:唉,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这样的天气很“武汉”呀!
材料三:图是2022年3月12日到3月18日武汉的天气情况。
1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三个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13.“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这样的天气很‘武汉’呀!”从“武汉”一词读出什么信息?
14.下列与“武汉的天气很任性”中的任性’一词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____
A.调皮捣蛋 B.变化随意 C.活泼可爱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小题。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以荻②画地,教以③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④学为⑤诗。及⑥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⑦借而读之,或⑧因⑨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注释:①孤:失去父亲。②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③以:用。④使:让。⑤为:做。⑥及:等到。⑦闾里:乡里、邻里。⑧或:有的时候。⑨因:趁机;借……机会。⑩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15.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①教以书字。
书:   
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诵:   
16.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7.仿照例子,填写申请书。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车胤
家境:贫穷
勤学行为:萤火照书,以夜继日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欧阳修
家境:   
勤学行为:(至少两种)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忙着帮长工阿荣分粽子。乞丐常常高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都有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您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我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⑨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同:“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⑩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9.文中写了家乡端午节的哪些风俗?
包粽子    
供祖先    
20.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联系上下文,从“门庭若市”能体会到什么?   
21.布施乞丐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情感变化。将作者的心情线补充完整。
①   
②震撼
③   
④害怕
22.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说一个)?用文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
特点:   
理由:   
2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习作角
24.好的故事能启迪思考……我们也来写一写故事吧。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环境和人物,选择一组创编故事。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尽可能把情节写得吸引人,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信息。
环境一:一个夏日的早晨、奶奶家的厨房
人物:我、奶奶、小妹妹
环境二:安静的图书馆
人物:马大哈小飞、考古学家李博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査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A.正确。B.有误“严竣”的“竣”应改为“峻”。 C.书籍: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有误,“书藉”应改为“书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干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汉字基础知识:笔画、笔顺、易错笔画、易错笔顺、间架结构、部首名称。做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回答问题。同时注意积累词汇。
2.【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题干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重:沉甸甸,沉重。 C.有误,出自《诗经薇》,意思是: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载:又。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判断选择哪一个解释。
3.【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字词解释。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A.正确。 B.不正确。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然:正确。然:这样。 C.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题干考查课文主旨,字音,作者作品。内容多样,要求平时多积累知识。做题时认真审题。明辨是与非。
4.【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描写的是春天不是腊八月。有误。B、C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査了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字词解释。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民间故事。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解答】A、B正确。
C.有误,《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儿童文学作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的是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日积月累过程当中,要熟悉作家和作品。加强积累与应用方面的训练。
6.【答案】B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 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正月初。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九月初九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八月十五
故按时间先后排序是:春节→寒食节→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 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7.【答案】倒霉;觉察;宽慰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题干考查1、拼音2、识字3、写字 “jué ” “j-üé”,“ 霉 ”上边是“雨”,下边是“每”。“ 察 ”上边是“宀”下边是“祭”“慰”上边是“尉”,下边是“心”。
故答案为:第1空、倒霉;第2空、觉察;第3空、宽慰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体的正确书写。往往在一个词语中,会写同音字,错字,这是词语掌握不牢造成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8.【答案】(1)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査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选自《匆匆》。可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 被初阳蒸融了。”
(2)出自郑板桥的《竹石》。“来表示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可知应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说你走得早,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可知应填“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4)题干司马迁的名言。可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故答案为:(1) 第1空、被微风吹散了;第2空、如薄雾(2)第1空、千磨万击还坚劲;第2空、任尔东西南北风(3) 第1空、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 第1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点评】考査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答案】(1)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总是找不到思路、圈关键词的方法,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只要方法得当。
(2)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
【知识点】修改病句;遣词造句;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和情景写话。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1)成分残缺,添加“被”。“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意思重复,去掉一个。“不慌不忙”“振作精神”意思重复,去掉一个。最后一个分句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只要就…相连。
2)选择一个情境写出自己的好心情即可。比如: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找关键句、圈关键词的方法。我赶紧振作精神,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原来,只要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或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春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亲吻我的脖子。
故答案为:(1)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阅读题难住了,总是找不到思路、圈关键词的方法,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只要方法得当。 (2) 身处宁静的公园中,温暖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
【点评】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0.【答案】我支持这种做法。;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考查了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结合实际,根据自己的观点作答。比如:我支持这种做法。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故答案为: 第1空、我支持这种做法。第2空、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点评】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1.【答案】这段话是从外貌、神态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体会到了他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知识点】十六年前的回忆
【解析】【分析】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体会思想感情。文中的这句话“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是对父亲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他遭受了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从容不迫,“慈祥”充分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在法庭上,面对亲人的呼喊父亲“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影响家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由此可知,这段话呈现了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故答案为: 这段话是从外貌、神态方面来写父亲李大钊的。体会到了他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品格。
【点评】语段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和被捕时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选文主要写的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答案】12.武汉天气变化无常。
13.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14.B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
12.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的天气情况。第一部分为气象播报,介绍了本周武汉的天气状况;第二部分为人物闲聊,反映了武汉天气的变化和对策;第三部分为武汉一周的天气数据。整个文章重点呈现了武汉天气变化无常,需要市民朋友做好应对措施。
故答案为: 武汉天气变化无常。
13.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昨天穿毛衣,今天穿短袖”说明天气变化很快,不可预测,有时候短时间内温度会急剧变化,因此“武汉”一词读出的信息是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故答案为: 天气不稳定和变化快。
14.考查了近义词。任性:指听凭秉性行 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选项中与之相近的词语是“变化随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5.写字;背诵
16.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17.贫穷;借而读之;抄录未毕能诵其书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目也就和现代文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多练习背诵。
【参考译文】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15.考查字词解释。①“教以书字”的意思是教给他写字。书:写字。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的意思是: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诵:背诵。
故答案为:第1空、写字;第2空、背诵
16.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意思是: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故答案为: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7.考查了课文理解和拓展延伸。①从“太夫以荻画地,教以③书字”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家境贫穷。顾欢的勤学行为有: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⑧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任写两点即可)
故答案为: 第1空、贫穷;第2空、借而读之;抄录未毕能诵其书。
【答案】18.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19.吃粽子;布施乞丐
20.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21.惭愧;难过
22.善良慷慨;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
23.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家乡的粽子这一线索,通过对母亲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等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18.考查了概括段意。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故答案为: 本段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向作者讨要粽子,作者给了肉粽后得知小女孩被后娘虐待,深感同情,作者试图邀请小女孩一起生活,但遭到拒绝。最后,作者与母亲叹息社会上有太多的苦命人。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阅读相关文本,然后根据要求分析概括。采用的答题格式是“某人做某事”,围绕“粽子”习俗”来概括即可。由第三自然段我们可知,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有包粽子、吃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故答案为:第1空、吃粽子;第2空、布施乞丐
20.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门庭若市“指的是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非常热闹。在文中特指的是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故答案为: 第1空、讨粽子的乞丐很多。
21.考查揣摩作者感情。①为自己瞧不起乞丐,通过母亲的教育,表达了“我”为自己轻视乞丐的态度感到惭愧;③从“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着雨里淋着心就有说不出的难过”表现出我的难过。
故答案为:第1空、惭愧;第2空、难过
2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谓的“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外表特征。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等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文中所描述的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并且整个家庭都会参与到供粽布施的活动之中,可以看出母亲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善意对待生活的不幸者,教育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的福分,懂得感恩。同时也可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第1空、善良慷慨;第2空、端午节的时候母亲会为乞丐准备大量的粽子
23.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可以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结合“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和“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24.【答案】范文:
安静的图书馆
今天“马大哈”小飞非常激动,心里都乐开了花,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呀,第一节课牛老师要带他们全班去图书馆。
到了图书馆,整个阅览室静悄悄的,秩序井然,来阅览室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书,做笔记……
图书管理员陈学海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随便看,但叮嘱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损坏书籍。“马大哈”小飞看到同学李惠宁拿了本书坐到一个角落认真读起来,自己转了一圈,也拿了一本书,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就又把书放回书架,继续这翻翻那看看,突然,只听“嚓”的一声,原来他不小心把一本书的书皮撕下来了。他吓得都不敢呼吸了,赶紧把书藏进书架,四下里张望,发现在一边看书的“考古学家李博士”正看着他。好像在说“你刚才的所作所为我都看见了,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任!”小飞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他低着头拿起书向图书管理员陈学海老师走去。
“老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书给撕了,不过我可以把它带回去修好。“小飞红着脸说。老师脸上写满了疑惑,不过很快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说:“哦,没关系,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回家的路上,“马大哈”小飞想阅览室真是一处让人怀念的地方,好期待下一次光临啊。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根据所给环境和主要人物,首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要注意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要符合生活实际。想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或梦想。写童话作文或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文章层次分明,线索分清。通过生活中的不小心弄坏书皮这件小事情,反映出了做人与做事方法。用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了“小飞”的内心世界。结尾抒情,突出出中心。是一篇佳作。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