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基础) (突破)(完善)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 -- 1955)探究主题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一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外交方针包含哪些外交政策?
⑵根据材料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请回答:
⑶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⑷建国初期为什么要实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否矛盾?一边倒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0—1950.10与17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08·江苏·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2.(09·广东·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6·上海·30)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巩固练习:4.(10·广东·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探究主题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请回答:
⑴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⑵根据材料一、二,列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并指出相互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必备条件和基础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材料三: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材料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材料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成为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材料六: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记者时的讲话
请回答:
⑶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⑷根据材料五、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⑸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区别?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建国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区别?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5.(07·广东·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6.(08·上海·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巩固练习:探究主题3:日内瓦会议
思考:中国代表团是在什么背景下带着怎样的目的“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他为日内瓦会议带来的“超乎想象的精彩”是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⑴背景:
⑵目的:
⑶超乎想象的精彩:
⑷特点: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探究主题4:亚非国际会议
阅读下列材料: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请回答:
⑴万隆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⑵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⑶概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⑷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尼赫鲁吴努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7.(11·江苏·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8.(11·上海·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9.(11·海南·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练习: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外交 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历史因素知识体系: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主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并把知识结构写在下面。谢谢各位
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