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梯形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章节 第五单元平 行四边形和 梯形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什么是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2、让学生在活动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观察交流中探寻规律,解决问题。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及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 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 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课件演示。 教学难点:在画图实践中归纳总结图形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动手操作。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 1:抓住兴趣点,达到良好的效果。 能力点 2:进行动手操作,主动尝试探究。 能力点 3:利用科技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按照完整视频 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 及分析
复习引入 0-5’20” 达到以旧引 新的效果 课件出示 题目,引入 课题 1 、根据图 形思考,明 确本节课 的学习内 容。2、引导 学生探讨四 边形间的关 系 Ppt 课件的 应用,创设 学 生 熟 悉 并 感 兴 趣 的 现 实 情 境,复习旧 知识,为扩 展 新 知 作 好铺垫。激 发 学 生 兴 趣,让学生 想 学 、 乐 学。
学习新知 识 5’21”-26 ’40” 掌握本节课 的知识点 1、认识梯 形。2、认 识梯形的 各部分名 称及画梯 形的高。 3、认识等 腰梯形和 直角梯形 4、了解平 行四边形 与长方形 和正方形 的关系 1 、根据生 活经验说 说生活中 含有梯形 的事物,2、 深入了解 梯形的特 征,同桌说 说各部分 名称。3 、 用画垂线 的方法尝 试画梯形 的高。 充分利用现 代教学手段 和现有教学 用具,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 直观、形象地 理解图形间 的关系,构建 属于自己的 知识。
巩固练习 27’ 10”- 32’50” 增强对知识 的掌握。 完成相关 练习,画出 梯形的高 和标出梯 形各部分 名称。 1 、学生独 立完成,然 后交流讨 论。 Ppt 课件的 应用,将基础 知识进行拓 展,提高应用 要求,让学生 思维有发展 的空间,鼓励 学生创新,以 达到培养能 力,发展个性
的目的。
课堂小结 33’5”-36 ’25” 通过总结、评 价,帮助学生 梳理知识脉 络,反思自己 的学习过程, 领会学习方 法,获得数学 学习经验。 1 、总结本 堂课的学 习内容。2、 布置作业 谈本节课 的收获。 加 深 学 生 对 平 行 四 边 形 和 梯 形 特 征 的 认识,有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和 有 序 的 思 考 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开始→新课导入→启发思考→巩固记忆→总结欣赏→结束 具体流程如下: 1. 新课导入 你见过下面这样的图形吗? 课件出示图片 师 :观察这些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 2. 新课讲解 ( 1 )梯形的概念 师 :用直尺和三角尺看一看这种图形的对边有什么关系?
课件演示 生 :对边平行。 教师明确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2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 3 )认识特殊的梯形 课件出示 教师明确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教师明确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 4 )图形的分类 师 :我们认识了哪些四边形?说一说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组交流这些四边形的特点。 学生汇报 师 :我们还可以用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课件出示: 3.课堂练习 ( 1 )请将这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两个一样的梯形。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