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6 11:00:38

文档简介

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一年级地理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B B C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A B D C C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C A B A A D C D
31 32 33 34 35
C A C D A
二、综合题
36. (1)分布不均匀(1分);东部、南部少(1分);西部、北部多(1分)。
(2)青藏高原(1分),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1分),太阳辐射较强;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1分),气温较低。
(3)利: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1分);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湿度(1分);促进植被生长(1分);弊:威胁野生动物生存(1分)。
37.(1)甲地降水日数更多(1分),降水总量更多(1分),降水季节分配更为均匀。(1分)
(2)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燥(1分);
分布规律: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纬度位置1分)大陆内部和西岸(海陆位置1分)。
(3)多发季节:1月前后(1分)。原因: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1分)。
38.(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1分)。分布范围: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1分)
(2)①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植物生长速度快;②火山灰广布,土壤肥沃;③临近的陆地物种丰富,种源丰富。(一点2分,任答2点)
(3)①四周多海洋,水汽充足;②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③多上升气流,空气对流强。(一点2分,任答2点)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2023.11
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共两大题 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见图1),约10分钟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约6.5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见图2)对接成功。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A.由炽热气体组成 B.中心天体存在生命
C.由众多恒星组成 D.直径约10万光年
2.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A.天气变化剧烈 B.臭氧含量最大 C.氮气比重最多 D.处于电离状态
3.对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 B.月食现象 C.耀斑爆发 D.陆地地震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包围了整个返回舱,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信,在航天中该过程被称为“黑障”。图3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场景。据此完成4~6题。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5.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
图3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做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
6.与黑障影响相类似的地理现象是
A.极光 B.磁暴 C.流星 D.日食
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图4),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生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7~9题。
(
图4
)

7.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8.化石形成条件包括
①生物具有硬体部分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生物遗体快速被泥沙掩埋 ④经过长期的石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研究古生物化石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地球气候演化 B.地球的海陆变迁 C.生命进化过程 D.地球的起源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5,完成10~11题。
(
图5
)
10.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生长状况 B.温度条件 C.大气成分 D.行星体积
11.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A.地球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德州市提前3秒预警、济南市提前17秒预警、北京市提前70秒预警。图6是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用户及时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图7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
图7
) (
图6
)
1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7中的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3.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基于
①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②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③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④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8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
A.徐州 B.南京
C.苏州 D.淮安
15.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
A.北部地区降水更多
B.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
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
(
图8
)D.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
16.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庐山瀑布一泻千里 B.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
C.洞庭湖边凉爽的风 D.沿海地区利用潮汐发电
PM2.5是指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PM2.5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图9示意北京市2013~2020年空气中PM2.5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7~19题。
17.PM2.5主要分布在地球大气的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
C.对流层 D.电离层
18.北京市主城区PM2.5主要来源于当地
A.农田秸秆燃烧
B.工业废气排放
C.汽车尾气排放
D.地面尘土飞扬
19.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会促使北京
A.干洁空气质量下降
(
图9
)B.年降水量增多
C.干洁空气氧含量上升
D.大气能见度提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0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3℃。图1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
(
图11
) (
图10
)
20.图10所示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C.大气的热力运动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1.甲箱温度计显示值比乙箱高的原因是
A.①辐射强弱差异 B.②辐射强弱差异
C.③辐射强弱差异 D.④辐射强弱差异
22.图11中
A.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 B.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D.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图12为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
图12
)
23.14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4.20时,与丙地相比,M地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M地地转偏向力大
C.小,M地海风抵消作用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青海湖一年四季地面湖陆风显著。图13为青海湖夏季两种情况下正午时分水平风速的垂直剖面图(实线表示西风,虚线代表东风,单位:m/s)。据此完成25~26题。

(
图13
)
25.青海湖夏季湖陆风最大高度约为
A.140米 B.1000米 C.2330米 D.4000米
26.图示时间,与湖岸为裸地相比,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的湖陆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A.湖陆温差较小 B.摩擦力较大
C.地转偏向力较小 D.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图14是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27~28题。
(
图14
)
27.曲线①所示地区冬季的气候特征
A.温和少雨 B.温和多雨 C.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
28.关于曲线②所示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①季节性受西风控制 ②在六个大洲有分布 ③夏季降水充沛 ④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量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图15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见图16)遭受罕见的暴风雪。据此完成29~30题。

(
图16
) (
图15
)
29.图15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多少 B.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
C.③降水过程类似暖锋过境 D.④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
30.图16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5月,乙地 C.9月,丙地 D.12月,丁地
“秋老虎”发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之后,是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图17示意1991~2020年立秋至秋分节气各城市平均高温日数排行。据此完成31~32题。
31.“秋老虎”形成的原因是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锋面气旋过境
C.受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受暖锋过境影响
32.“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可能是重庆
①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 ②距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③城市建筑密度大 ④受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
A.①② B.①③
(
图17
)C.②④ D.③④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下垫面状况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范围会发生改变。图18示意非洲局部地区某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据此完成33~35题。

(
图18
)
33.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分布推断,图示的月份为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1月份
34.该月份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35.图示区域该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整体移动幅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高原地形,气温偏低 B.山脉阻挡,徘徊不前
C.裂谷构造,地面凹凸 D.沙漠广布,受热不均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青海省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园的理想区域。在青海省共和县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开阔的戈壁滩整齐排开,让烈日灼灼变成电流涌动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脆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环境,但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图19为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图20为青海省龙羊峡光伏电站光伏板景观图。
(
图20
) (
图19
)
(1)读图19,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
(2)夏季,游客到青海旅游通常需备好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青海省地处 ,白天 因此需要防晒,夜晚 因此需要准备较厚衣物。(3分)
(3)读图20并结合材料,说明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37.图21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2为甲、乙两城市降水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图21
)
(
图22
)
(1)读图22,与乙地相比,归纳甲地的降水特征。(3分)
(2)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分析②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4分)
(3)指出丙地森林火灾多发的月份,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3分)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植物生长旺盛。研究发现,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图23示意K岛地理位置。
(
图23
)
(1)指出K岛的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范围。(2分)
(2)从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K岛天然植被恢复较快的自然条件。(4分)
(3)分析该区域多雷阵雨的原因。(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