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3第九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3第九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1 20: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意大利 墨索里尼 日本 石原莞尔日本 板垣征四郎德国 希特勒 法西斯[资料]
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对内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一、法西斯的兴起 一战后法西斯相继在哪些国家建立哪些法西斯组织?提出了哪些纲领和目标?何时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意德日1922年墨索里尼建法西斯党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政权 最早1933年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 1936年军部为主的法西斯运动军部的强硬派控制了政府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兴起的相同因素是什么?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确立与德日最大的不同点?2、三国都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德意日三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激烈不同:1、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深受一战的灾难性影响,在20年代就建立起来;
2、德日法西斯的建立是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的,出现在30年代。4、统治阶级的支持3、经济极度困难,政局动荡不安 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思考:结合经济危机的影响回答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与德日如何应对?你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脱危机,
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原 因 历史传统 经济实力 凡—华体系地位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法西斯势力 美 国 德 日 民主传统专制和军国主义传统强弱弱强有利地位不利地位广无和少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
②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和影响受到很大削弱。
③军部确定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关东军是侵占东北的急先锋。
④摆脱危机,转嫁国内矛盾需要。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影响
①提高了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1936年, “二二六”政变后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体制。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②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
③日本民众中出现支持战争的狂热。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希特勒演讲群众听希特勒演讲四、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希特勒上台德国大选后议会中各党派力量对比表 请思考:
1. 概括德国在1928年5月的政治力量对比。法西斯势力弱小,反法斯势力占优势。2.1928至1933年,德国大选频繁说明了什么?原因何在?政治危机严重,政局不稳。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3.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1)宣传蛊惑人心。
(2)表明真实目标,获得支持
(3)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4.德国法西斯政权如何建立?⑴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⑵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握国家政权。统治政策: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领域:
民族政策: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课堂小结法西斯兴起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九一八事变希特勒上台[问题探讨]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极力摆脱凡-华体系极度的束缚
统治阶级的支持 纳粹通过欺骗宣传拉拢社会各阶层,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取得政权本质:对内专制,
对外侵略扩张 通过政变、恐吓等手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1.下列关于一战后世界形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922年意大利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B.日本也兴起了以政府为主的法西斯运动
C.德国建立了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
D.20世纪20年代,德、日法西斯运动没有大的进展B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泛滥D3.“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  )
A.疯狂扩军备战    B.组织纳粹党
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    
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4、下列关于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历史原因的叙述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D.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B5.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 金融危机 B 通货膨胀
C 产品过剩 D 市场萧条
6.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扩张的道路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D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AB7.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德国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与美国相同的是
A 建立资产阶级的极权统治 B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C 采取残酷镇压工人的措施 D 国家对经济实行军事管制
8.纳粹所宣扬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真正含义是
A为德国农民开垦更多的土地
B 为德意志民族谋求幸福生活
C 保卫德国现有的生存空间
D 用战争手段夺取生存空间 BD9.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最主要特点是
A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 军部是法西斯政权的核心力量
C 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B10、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核心组织是
A 法西斯党 B 纳粹党
C 军部 D 自由党C反思:
目前一些国家面临右翼激进组织重登政治舞台的危险,思考法西斯主义在今天的世界是否能死灰复燃?我们应如何应对新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再见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对华政策纲领》(1927年)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 材料一:1928年张学良向全国发布易帜通电,电文中曰:“自应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材料二:张学良在日本经营的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日本又制造各种争端,以为其出兵之借口未得逞,乃有九一八事变。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日本在东北
的势力和影响受到很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