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
1、B.“推崇具有‘骨峻’的审美旨趣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
错,根据材料二“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是推崇文学作品“风清”的审美旨
趣。故选B。
2、C.“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清新爽朗、真切动人’”错,不是刘勰认为,
原文是我们把“风清”解释为“情感表达清新爽朗、真切动人”。故选C。
3、D.“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评价的是苏轼、辛弃疾的“至情至性”
“温柔敦厚”的品性和作品“潇洒卓荦”的特点,不能体现作品“风骨”。故选D。
4、①论证结构上,材料二为分总式,先具体分析“风清骨峻”说在文学作品上的体现并
对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最后总结传承与创新“风清骨峻”说对
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②论证方法上,材料二主要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论证有力:
③论证语言,准确严密而又鲜明生动。
(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5、①材料一侧重于阐释“风清骨峻”说的内涵特点,并指出好的作品应达到风骨与文采
的和谐统一(或:内质美与外形美的和谐统一):
②材料二侧重于分析“风清骨峻”说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强调我们要把“风清骨峻”的
审美理想运用到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来,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每点3分,共6分)
6、B“和善慷慨”表述有误。马克瓦尔多最开始发现蘑菇时没有告诉别人,后来看到阿
玛蒂吉采得比他多,因嫉妒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才赌气告诉别人的。故选B。
7、A“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分析错误。根据文意,小说通过描
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这一系列事件,表达对自私贪婪的批
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心隔阂的现象。故选A。
8、①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怒目而
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猜测和
想象。②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互相戒备、费
尽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命
运的悲剧。(每点2分,共4分)
9、①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读
来给人以轻盈之感。②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大
自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命争抢的东
西却让他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二战
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每点3分,共6分)2023-2024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请将答案填在答题
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风清骨峻”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基于文学作品两大构成要素“情”与“辞”
的内质美而提出的具体要求。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看,此观点为刘勰首创。其《征圣》
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一句指出,构造文章的
金科玉律是志足情信、言文辞巧;其《风骨》篇则告诉我们,“情”与“辞”要具有内
质美,就要做到“风清骨峻”。
“风清”是对“情”的内质美的要求。“清”,清新真切之意,“风清”就是要求
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深刻,清新爽朗,真切动人。《风骨》篇中说“意气骏爽,则文风
清焉”,“深乎风者,述情必显”。刘勰认为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就是有“风”的作
品。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
气,似游天地之间意。”这说明我们把“风清”解释为“情感表达清新爽朗、真切动人”
是正确的。
“骨峻”是对“辞”的内质美的要求。“峻”,峻拔遒劲之意,“骨峻”就是要求
文章的语言简洁精炼,气势刚健有力,具有感染力。文辞的运用,一味卖弄辞藻是不好
的,或者仅停留在流畅层面也是不够的,要靠力量、劲健、精约和峻拔取胜,这样才能
达到文辞运用的美学要求。
另外,刘勰谈风骨总是离不开文采,他认为风骨与文采应和谐统一。文采是对文章
外形美的要求,风骨是运用文采的基础,有风骨而缺乏文采的文章也是一种缺陷。刘勰
还说,风骨需要文采的润饰,这种润饰要不露痕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内质美和外形美才得以统一。
(改编自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
材料二: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
气”。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无论是“兴观群怨”的《诗经》,“其称文小而
1
其指极大”的《离骚》,还是“慷慨刚健”的建安诗,抑或是“忧患深广”的唐宋词,
“观照现实”的明清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当时及后世读者、批评家的高度赞赏,均在
于作家能够以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挚明朗的思想情感贯穿于作品之中,形成强大
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而言,推崇文学作品“风清”的审
美旨趣,就是要在日常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切实关注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问题,褒扬那
些能够以饱满的思想情感,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心怀天下、仁民爱物、慎独修身等向美、
向善的优良品质自然融入其中的优秀作品。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使
读者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真挚明朗、崇尚美善的思想情感和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风貌,实现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之效。
《文心雕龙·风骨》中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看来,唯有语言简
洁精炼,“结言端直”,才能使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做到指向明确、鲜明爽朗,充分展现
作者“意气骏爽”、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细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无论是高唱“苏
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橘颂》,还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还是“大声鞺鞯,小声铿鍧”的辛弃疾词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
和文学批评而言,推崇文学作品的“骨峻”之美,就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古籍中的优秀成
果,既要努力创作并积极褒扬那些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作品,又要敢于反对、批判那些以炫技逞博、哗众取宠为能事的语言低俗、媚
俗之作,真正做到“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向世界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
倡导健康文化风尚,避免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
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因此,探寻“风清骨峻”
的当代意义,就是要在深入了解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其“激活”,使其真正参与到当
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来,能够创作出充分展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构建起
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综上所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的发展走向产生
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放眼当下,面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重要任务,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
价值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改编自董晨《“风清骨峻”的当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骨是运用文采的基础,文采又对风骨起润饰作用,好的作品中二者是相辅相成、和
谐统一的。
B.在当代中国,推崇具有“骨峻”的审美旨趣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崇具有饱满的思想感
情的作品。
C.“情”与“辞”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构成要素,而“风清骨峻”则是对“情”与“辞”
内质美的具体要求。
D.传承并创新“风清骨峻”的审美观,有助于我们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学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