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氯气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氯气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6 13: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2·23高一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B.与浓HCl共热可制,则与浓HBr共热也可制
C.Na能与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则Fe也能与发生反应生成和
D.Fe与反应生成,则Fe与反应生成
2.(22·23高一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C CO
B Fe
C HCl HClO
D
A.A B.B C.C D.D
3.(22·23高一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还原剂的是
A. B. C. D.
4.(22·23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有白烟产生
B.工业上将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C.某无色澄清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有
D.氯气能使鲜花褪色
5.(22·23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的重铬酸根离子,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氯气泄漏时,应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
C.将实验过程中用剩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
D.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立即大量水冲洗,再用4% 溶液清洗
6.(22·23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化学品卡车上要贴有运输用标识,下列化学品名称与标志对应的是
A.双氧水 B.汽油
C.酒精 D.烧碱
7.(22·23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化钠 B.石灰水 C.盐酸 D.漂白粉
8.(22·23高一上·浙江温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未用完的钠不可放回原试剂瓶,以免引起污染
B.硫酸亚铁溶液保存时需加入少量铁粉
C.次氯酸不稳定,难以保存,常制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盐
D.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
9.(22·23高一上·浙江温州·期末)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 C.在电流作用下熔融氯化钠中Na+和Cl 发生定向移动,故使灯泡发亮 D.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到碳酸氢钠溶液中,气球体积由小变大
A.A B.B C.C D.D
10.(22·23高一上·浙江金华·期末)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 B.
C. D.
11.(22·23高一上·浙江绍兴·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未用完的白磷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B.将铁和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不能说明铁和水蒸气反应后没有三价铁生成
C.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D.可用pH试纸测试氯水的pH
12.(22·23上·台州·期末)下列对科学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变得有序可循
C.道尔顿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电子在核周围运转,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
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13.(22·23上·温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2s能级跃迁至3p能级时,通过光谱仪摄取其发射光谱
B.p电子云轮廓图呈哑铃形,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所有电子只能在轮廓内运动
C.若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则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D.洪特规则适用于电子填入简并轨道,也适用于电子填入能量不同的轨道
14.(22·23上·金华·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所占体积大于22.4L
C.标准状况下44.8LHCl溶于1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D.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15.(22·23上·绍兴·期末)下列科学家与其作出的贡献不对应的是
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 B.汤姆生——发现电子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
16.(22·23上·绍兴·期末)价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有
A.质子数为7 B.电负性最大 C.原子半径最大 D.第一电离能最大
17.(22·23上·杭州·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 g重水()中所含中子数为
B.23 g 中含有σ键数为
C.3 mol的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33.6 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18.(22·23上·浙江·期末)下列科学家都推动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其中提出“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玻尔 B.道尔顿 C.卢瑟福 D.汤姆生
二、填空题
19.(22·23高一上·浙江·期末)氯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研究它的性质及用途对生产, 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1)一氯胺(NH2Cl)是一种长效缓释水消毒剂,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该物质为 。工业上可利用NH3和Cl2反应制备一氯胺; 生成1molNH2Cl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2)Cl2 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84消毒液。
用过量的冷NaOH溶液吸收氯气,制得NaClO溶液(不含NaClO3), 此时ClO-的浓度为c0mol/L;加热时NaClO能转化为NaClO3,测得t时刻溶液中ClO-的浓度为c1 mol/L (不考虑加热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用24gNaOH配成250mL溶液时,c(NaOH)= mol/L。
②写出溶液中NaClO分解生成NaClO3的化学方程式: 。
③t时刻溶液中c(Cl-)= mol/L(用含c0、c1的代数式表示)。
20.(22·23上·浙江·期末)2007年11月26日,我回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象发布。月球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月海玄武岩中蕴藏着丰富的Na、Mg、Cu等金属矿产资源和大量的SiO2等。完成下列填空:
(1)3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Na与Na+两种微粒结构上相同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铜元素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为63×69.17%+x×30.83%= 63.62。该计算式中63是指 ,x的值为 。
三、无机推断题
21.(22·23高一上·浙江宁波·期末)以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X为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下图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C、G都是单质,常温下B、C为气体,I为红棕色固体,J是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H露置于空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设计检验F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A错误;
B.与浓HCl共热可制,则与浓HBr共热也可制,故B正确;
C.则Fe也能与发生反应生成和,故C错误;
D.碘氧化性较弱,将铁氧化到+2价,生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2.D
【详解】A.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一步反应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生成氯化亚铁,一步反应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和氢气生成氯化氢、和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HCl,HCl和次氯酸钠生成次氯酸,一步反应能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能和盐酸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Cl2 与水的反应、Cl2 与碱溶液的反应都能够实现Cl2 →Cl-,但反应中没有加入还原剂,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而实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时铁化合价降低,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符合题意;
C.,镁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中,铝、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不需加入还原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生成氯化氢,瓶口有白雾产生,故A错误;
B.工业上将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故B错误;
C.、 都能与Ag+反应生成沉淀,某无色澄清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有,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能使鲜花褪色,故D正确;
选D。
5.B
【详解】A.重铬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的重铬酸根离子,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氯气泄漏时,不能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故B错误;
C.钠是活泼金属,将实验过程中用剩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故C正确;
D.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立即大量水冲洗,再用4% 溶液清洗,故D正确;
选B。
6.B
【详解】A.双氧水是氧化剂,故A错误;
B.汽油易燃烧,汽油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
C.酒精易燃烧,酒精是易燃液体,故B错误;
D.烧碱具有强腐蚀性,烧碱是腐蚀品,故D错误;
选B。
7.A
【详解】A.氯化钠为单一物质,故其为纯净物,A符合题意;
B.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为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含有HCl和水两种物质,为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A.钠为活泼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实验未用完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故A错误;
B.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硫酸亚铁溶液保存时需加入少量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B正确;
C.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分解,难以保存,常制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盐,故C正确;
D.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因此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故D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灼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的烟,产物为 CuCl2,A项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B项错误;
C.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电离为Na+和Cl-,通电情况下离子发生定向移动,灯泡发光,C项正确;
D.浓盐酸加入NaH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体积变大,D项正确;
正确答案为B。
10.C
【详解】A.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化,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错误;
B.该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钠是还原剂,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水是氧化剂,C正确;
D.该反应中水为生成物,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答案选C。
11.D
【详解】A.白磷易自燃,实验中未用完的白磷可以放回原试剂瓶,故A正确;
B.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反应后的固体可能是和剩余的铁的混合物,过量的铁会将还原为,所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不能说明铁和水蒸气反应后没有三价铁生成,故B正确;
C.根据实验安全原则可知,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C正确;
D.氯水具有漂白性,会将变色的pH试纸漂白,故不可用pH试纸测试氯水的pH,故D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A.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故A正确;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在门捷列夫周期表基础上制作的,故B正确;
C.道尔顿发现的是原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电子在核周围运转,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故C错误;
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是正确的,故D正确;
答案选C。
13.C
【详解】A.电子从2s能级跃迁到3p能级时,通过光谱仪摄取其吸收光谱,A错误;
B.p电子云轮廓图呈哑铃形,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不只在轮廓内运动,还在轮廓外运动,只是在轮廓外运动概率较小,B错误;
C.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若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则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C正确;
D.洪特规则只适用于电子填入简并轨道,不适用于电子填入能量不同的轨道,D错误;
故答案选C。
14.C
【详解】A.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则7.1g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1×NAmol—1=0.1NA,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32g氧气的体积大于×22.4L/mol=22.4L,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44.8LHCl溶于1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无法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
D.和的摩尔质量都为20g/mol,含有的中子数都为10,则2g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mol—1=NA,故D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A正确;
B.汤姆生——发现电子,B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C正确;
D.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D错误;
故选D。
16.B
【分析】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是核外共有9个电子的F元素。
【详解】A.F的原子序数为9,质子数为9,选项A错误;
B.F在所有元素中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最强,电负性最大,选项B正确;
C.F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都小,选项C错误;
D.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F的第一电离能比稀有气体的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D
【详解】A.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个重水分子中含10个中子,故0.1mol重水中含N A个中子,故A正确;
B.23 g 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分子中含有8个σ键,则0.5mol中含有σ键数为,故B正确;
C.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消耗3个NO2分子转移电子数为2个,则有3mol的NO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故C正确;
D.己烷在标况下不是气体,33.6 L己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5mol,故D错误;
故选D。
18.C
【详解】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故选C。
19.(1) HClO 1NA
(2) 2.4
【解析】(1)
NH2Cl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烈杀菌作用,工业上可利用NH3和Cl2反应制备一氯胺,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转移电子数为1mol即1NA;
(2)
①用24gNaOH配成250mL溶液时,c(NaOH)= ;
②NaClO加热分解生成NaClO3根据+1价的Cl失电子变为+5价,+1价的Cl得电子变为-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化学方程式为:;
③冷NaOH溶液吸收氯气,制得NaClO溶液,反应方程式为,此时ClO-的浓度为c0mol/L,c(Cl-)也为c0mol/L;加热时NaClO能转化为NaClO3,,设生成Cl-浓度为x,根据方程式可知:,x= ,t时刻溶液中c(Cl-)= c0+=;
20.(1)1
(2)A
(3) 63Cu原子的质量数 65
【详解】(1)3He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2=1;
(2)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微粒质子数相同;钠原子电子数为11,钠离子的为10,钠原子电子层数为3,钠离子的为2,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钠离子的是8,则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故选A;
(3)铜元素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为63×69.17%+x×30.83%=63.62,该计算式中63是指63Cu原子的质量数,解得x=65。
21.(1)
(2)
(3)
(4)取少量F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少量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证明F中存在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X,则X为NaCl,B、C都是单质,常温下B、C为气体,则A为氢氧化钠,B为氯气,C为氢气,E为氯化氢,I为红棕色固体,I为氧化铁,则G为Fe,F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灼烧,最终得到氧化铁,J是白色沉淀氯化银。
【详解】(1)C为氢气,其化学式是;故答案为:。
(2)反应②是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3)H露置于空气中是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4)F中阳离子为亚铁离子,则检验F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取少量F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少量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证明F中存在;故答案为:取少量F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少量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血红色,证明F中存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