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二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二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2 07: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课标: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立于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感知民主: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西方古希腊的雅典就盛行民主思想;在文艺复兴后,又产生了近代的民主思想。
东方: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却产生了民本思想,孟子等思想家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
什么是民主?民主——Democracy,希腊语, “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民主就是主权在民,人民管理国家,还包括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民本思想是封建君主专制为基础的,它只是封建君主加强统治的一个手段黄

羲顾

武王

之1、历史遗产: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给后世民主思想以深刻的启迪。结合上面图片和必修三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图片上的三位思想家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一、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历史条件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1842年)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 银元
开放广 厦 福 宁 上
关税税率中英协商2、严峻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结合上面文字材料和图片以及必修三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以上材料和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抵抗派)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洋务派)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作为中学之“本”的“三纲”“四维”等事决不可放弃,器械、工艺之类别则尽可改进。 ——人教版选修2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中体西用”。(洋务派)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作为中学之“本”的“三纲”“四维”等事决不可放弃,器械、工艺之类别则尽可改进。
——人教版选修2
(早期维新派)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依据上述材料,比较郑观应的观点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何不同?二、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过程在器物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民主思想正式诞生。 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世道必进”
——严复
上述材料反映了严复什么观点?
批判中国贵古贱今的观念,主张社会变化。读一读
严复要求中国怎样变化呢?
(1)实行政治制度改革,建立一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民主社会
(2)学习西方教育,开启民智
结合教材想一想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严复的: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呢?
民主政治是自由的外部表现形式,自由才是民主政治的内在本质。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阅读教材回答:康有为思想主张有哪些?
康有为利用进化论重新解释儒家的三世说,认为:《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而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只是适合实行君主立宪,而不适合民主共和,这说明了康有为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05广东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阅读教材回答:梁启超有哪些思想主张?与康有为相比有何特点?为什么?
梁启超所说的“新民”具有下列特征: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在这些特点中,哪一个特点与传统的臣民具有最本质的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康有为民主思想的异同点。比一比同:都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异:梁启超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 阅读教材,回答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哪一个主义最能体现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阅读课文,回答五权分立是什么?考试权、监察权有何作用?与三权分立有何关系?
为什么新三民主义会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阅读教材回答: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哪些? 分析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民主观点的异同点。同: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异:
康有为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梁启超主张兴民权;新民;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实行五权分立。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洋务派
独火器万不能及。
我朝变法,但借鉴日本,一切已足。 顽固派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维新派
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革命派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图谋民生幸福课堂演练近代各派言论对接知识大串联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过程:三民主义、五权分立孙中山资产阶级
革命派深化兴民权、新民、立宪 梁启超主张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资产阶级
维新派发展设议院、君民共主 冯桂芬
郑观应
王韬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出现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政治派别过程 洋务派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冯桂芬把这一主张概括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95年4月,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之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次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口号。
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劝学篇》详细论述了“中体西用”思想。《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
所谓“本”,就是洋务派鼓吹的“中学为体”中的“体”,即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典章制度、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他认为这些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学说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要高明的多,是立国之体,不能改变。
所谓“通”,就是洋务派鼓吹的“西学为用”中的“用”,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而且还包括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通商等“西政”。可以变通为其所用。
张之洞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使之更加理论化和系统治化。 梁启超评论《劝学篇》:
“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何足道?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野马,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
——梁启超《自由书》
议一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改良派(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冯桂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政治上,提出“设议院”,“君民共主”,实行君主立宪。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与洋务派有何不同?对“西政”认识不同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他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辟地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严复译书书影严复认为西方诸国强大的原因是:
“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摘自《严复集》第1册 议一议:谈谈你对严复这种观点的看法。认识到了西方强大的深层次原因是“崇尚自由”;民主是捍卫自由的手段。温家宝在巴黎发表重要演讲
? ——中华文明发展的动力·中国思想家严复的观点
? 温家宝总理12月6日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时,
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佳话。中国人很早就对法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书籍很早就翻译成中文,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传到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运动提供了精神武器。那时,中国的思想家严复就提出了“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的观点。……
(据“新华网”2005.12.8.新闻摘编)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主要有哪些?有何特点?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著述,主要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撰写于19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设馆讲学期间。《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辨长期以来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这虽然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具有很大冲击。《孔子改制考》主要是肯定和利用“今文经”中的某些说法,为维新正名。
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
一顽固守旧势力强大;二自觉位卑言轻。 古代儒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将其解析为 :“《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
——《孔子改制考》 议一议:康有为所说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分别指什么政治时期?他的这种解析目的何在?君主专制时代、立宪君主时代、民主共和时代。
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以上材料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君主立宪 梁启超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称历代的专制君主是“民贼”,指出正是由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中国才会越来越贫穷衰弱,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就是因为人民享有各项权利。他极力倡导“民权论”,提出“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认为中国最迫切的就是实行变法维新,解决民权问题。
——摘自大象出版社《历史选修二》
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有哪些? 与康有为民主思想相比有何特点?为什么? 康有为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即缺乏政治习惯”,“又不识团体利益”,所以没有当共和公民的资格,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主张“民为邦本”“主权在民”“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请思考:两人的思想各源于何处?有何异同?康有为思想源于伏尔泰。孙中山思想源于卢梭。
同: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异:孙中山强调“主权在民”;康有为强调“民智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