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卤代烃 课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丁烷广泛应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气及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C4H10是液体
B.C4H10和CH4互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丁烷在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B.
C.
D.
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
②CH3CH2OH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C6H5N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CH2═CHBr B.CH3COCl C.CH2Cl2 D.C6H5Br
5.在有机物分子中,能消除羟基的反应是( )
A.还原反应 B.水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6.按反应特征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6H5CH2Cl+NaCN C6H5CH2CN+NaCl
B.2C2H5OH C2H5OC2H5+H2O
C.CH3CH2CHO+HCN CH3CH2CH(CN)OH
D.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a中生成物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中反应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 MnO2(s)和浓HCl(aq)生成Cl2 AgNO3(aq)中有白色沉淀
B C(s)与浓H2SO4生成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浓NaOH(aq)与NH4Cl(aq)生成NH3 酚酞溶液变红
D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生成CH2=CH2 KMnO4(H+)褪色
A.A B.B C.C D.D
8.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由苯制备环己烷()的反应
B.由丙烯制备3-氯丙烯(CH2=CHCH2Cl)的反应
C.由苯制备硝基苯的反应
D.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的反应
9.甲硫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总反应是取代反应
B.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若CD3OD和H2S参与,则可能生成CHD2SH和D2O
D.催化剂的使用可大大提升反应物硫化氢和甲醇的转化率
10.丙烯酸(CH2=CHCOOH)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加成反应 B.中和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11.下面四个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CH3CH2OH+CH3COOH CH3COOHCH2CH3+H2O
B.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CH3CH2OH CH2=CH2↑+H2O
D.CH3CH2OH+HBr→CH3CH2Br+H2O
12.某小组用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在图1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和10mL 6mol/L NaOH水溶液,振荡,水浴加热。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图2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装置中分别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B.图1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液体出现分层
C.图2中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溴乙烷
D.图2若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3.1 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 mol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1 mol,该氯代烷能和6 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该烃可能是( )
A.丙烯 B.丙炔
C.1-丁炔 D.1,3-丁二烯
14.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由乙烷制氯乙烷
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烯水化制乙醇
③由乙烯制聚乙烯、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乙苯 B.全氟丙烷 C.氯乙烷 D.氟里昂
16.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 B.甲烷 C.乙炔 D.乙醛
二、综合题
17.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1)制取氯乙烷(CH3CH2Cl)的最好的方法是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C、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2)写出所选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3)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
18.滴液漏斗已知:R﹣OH+HX→R﹣X+H2O
如图是实验室用乙醇与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有关数据见表:
乙醇、溴乙烷、溴有关参数
乙醇 溴乙烷 溴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深红棕色液体
密度/g cm﹣3 0.79 1.44 3.1
沸点/℃ 78.5 38.4 59
(1)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其目的是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2)加热的目的是 (从速率和限度两方面回答);应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3)为除去产品中的一种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溶液来洗涤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钠 C.亚硫酸钠
(4)第(3)步的实验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19.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如:CH3CH2CH2Br+OH﹣(NaOH)﹣→CH3CH2CH2OH+Br﹣(NaBr),又知RC≡CH与NaNH2可反应生成RC≡CNa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醋酸钠反应
(2)碘甲烷、丙炔和NaNH2合成2﹣丁炔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H2CH3)
20.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下图是某些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其中表示苯的是 。
(2)若苯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下列说法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若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由于苯有毒,所有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都要做相关防护措施
(3)小彭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苯的性质。
图中所示实验①②③中,分别加入所给试剂并不断振荡、静置,均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的是 (填序号);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4)在 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 (填反应类型)反应,反应产物的名称是 。
21.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2SO4═NaHSO4+HBr C2H5OH+HBr→C2H5Br+H2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2SO4(浓)═Br2+SO2↑+2H2O
已知CH3CH2Br的沸点是38.4℃,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外,其作用还有: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
(3)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依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 常温下,C4H10是气体,A符合题意;
B. C4H10和CH4均是烷烃,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B不符合题意;
C. 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C不符合题意;
D. 丁烷在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常温下,C4H10是气体,烷烃碳原子在四及以下的为气态。
B. C4H10和CH4均是烷烃,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
C. 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 丁烷在一定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烷烃与卤代烃一般发生取代反应。
2.【答案】D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属于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某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3.【答案】B
【解析】【解答】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属于加成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②CH3CH2OH CH2=CH2+H2O属于消去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符合题意;
④C6H6+HNO3 C6H5NO2+H2O属于取代反应,故符合题意;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③④,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分析】“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H2═CHBr可以看作乙烯中1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的,属于卤代烃,故A不选;
B.CH3COCl中含有氧原子,不属于卤代烃,故B选;
C.CH2Cl2可以看作甲烷中2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的,属于卤代烃,故C不选;
D.C6H5Br可以看作苯中1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的,属于卤代烃,故D不选,
故选B.
【分析】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有机物为卤代烃,卤代烃必须满足:分子中除了碳氢元素以外,只含有卤素原子,不能含有其它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答】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加成反应)、酯和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均可引入羟基,而消去反应可消除有机物分子中的羟基或卤素原子。
故答案为:C
【分析】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后羟基消失。
6.【答案】C
【解析】【解答】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则A. C6H5CH2Cl+NaCN C6H5CH2CN+NaCl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2C2H5OH C2H5OC2H5+H2O属于取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CH3CH2CHO+HCN CH3CH2CH(CN)OH属于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
D.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属于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成反应的特点是“有来无回”,而取代反应的特点则是“有来有回”。
7.【答案】C
【解析】【解答】A.浓盐酸与而二氧化锰加热得到氯气,检验氯气利用其强氧化性,可选择还原性物质如氯化亚铁,硫化钠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浓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得到氨气可使酚酞变红,故C符合题意;
D.乙醇也具有还原性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检验氯气利用其氧化性
B.考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可使酚酞变红
D.考虑乙醇和乙烯均具有还原性
8.【答案】A
【解析】【解答】A.苯与H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环己烷,A符合题意;
B.丙烯与Cl2在加热一定温度时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2=CHCH2Cl和HCl,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硝基苯和水,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苯和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
B.丙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3-氯丙烯 ;
C. 由苯制备硝基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D.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9.【答案】D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总反应为CH3OH+H2SCH3SH+H2O,-HS取代了甲醇中-OH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甲醇反应生成CH3SH,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均为4,没有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若CD3OD和H2S参与,则在第④步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会吸附有H、OD、D,若OD和D结合,H与CD2结合,则可能生成CHD2SH和D2O,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取代反应是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B.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成键数目均为4;
C.利用反应历程中的反应物与产物分析;
D.催化剂只影响速率,不改变平衡。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丙烯酸(CH2=CHCOOH)中有碳碳双键和羧基,能发生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丙烯酸有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丙烯酸的碳碳双键和羧基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符合题意;
D. 丙烯酸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有碳碳双键和羧基,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有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
C. 消去反应的判断;
D. 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一种;
B.乙醇在140℃下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生成乙醚;
C.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乙醇与HBr反应引入卤素原子,属于取代反应,综合以上分析,C与其余反应不同类,故选C.
【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特点是:有去有回;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加成反应特点是:有去无回.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图1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1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与水混溶,故B不符合题意;
C. 图2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生成的乙烯中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乙醇,故C不符合题意;
D. 图2中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醇不能,若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溴乙烷的性质,侧重考查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掌握溴乙烷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同时,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乙醇的存在对乙烯检验的影响。
13.【答案】B
【解析】【解答】某气态烃1mol最多能和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说明该气体烃中含有2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此氯代烷能和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分子中只含C、Cl两种元素,此一个氯代烃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这6氢原子其中有2个是和氯化氢加成得到的,所以该烃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即该烃是丙炔,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重点掌握加成反应及加成反应与量之间的关系,取代反应每1mol H会消耗1mol Cl2 ,1mol有机物和2molHCl反应说明该烃中含有2个双键或一个三键,再根据消耗的氯气进行计算即可
14.【答案】D
【解析】【解答】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为氧化反应、由乙烷制氯乙烷为取代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故不选;
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为加成反应、乙烯水化制乙醇为加成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故答案为:;
③由乙烯制聚乙烯为加聚反应、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故不选;
④由苯制硝基苯为取代反应、由苯制溴苯为取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选;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给出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再进行判断类型是否相同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乙苯中含有苯环和乙基,无卤素原子,不属于卤代烃,故A选;
B.全氟丙烷为丙烷中氢原子被氟原子全部取代得到的,全氟丙烷属于卤代烃,故B不选;
C.氯乙烷可以看作乙烷中1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的,氯乙烷属于卤代烃,故C不选;
D.氟利昂可以中含有F原子,属于卤代烃,故D不选,
故选A.
【分析】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有机物为卤代烃,卤代烃必须满足:分子中除了碳氢元素以外,只含有卤素原子,不能含有其它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1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一般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取代反应,故A不选;
B.甲烷为饱和烃,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选;
C.乙炔含有碳碳三键,一般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取代反应,故C不选;
D.乙醛含有醛基,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分析】一般来说饱和烃、芳香烃以及含有卤素原子、酯基、羟基、羧基的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炔烃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醛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17.【答案】(1)D
(2)CH2=CH2+HCl→CH3CH2Cl;加成
(3)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解析】【解答】(1)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3CH3+Cl2→CH3CH2Cl+HCl,该反应有杂质HCl生成,所以不符合原子经济的理念,故A错误.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CH2=CH2+Cl2→CH2ClCH2Cl,产物是二氯乙烷不是氯乙烷,故B错误.
C、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不到氯乙烷,故C错误.
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Cl→CH3CH2Cl,生成物只有氯乙烷,符合原子经济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2)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
故答案为:CH2=CH2+HCl→CH3CH2Cl;加成;
(3)氯乙烷沸点低、易挥发,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能减轻伤员的痛感;
故答案为: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分析】(1)根据反应产物及“原子经济”的理念分析,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2)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3)氯乙烷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
18.【答案】(1)abc
(2)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生成的溴乙烷气化分离出来促进平衡移动;水浴加热
(3)C
(4)分液漏斗、烧杯
【解析】【解答】(1)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的挥发,故abc正确;
故答案为:a、b、c;
(2)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高于38.4℃溴乙烷全部挥发蒸馏出来;为了控制温度,应采取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生成的溴乙烷气化分离出来促进平衡移动;水浴加热;
(3)A.氢氧化钠,加氢氧化钠会引起溴乙烷水解,故A错误;
B.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加碘化亚铁会引入碘单质杂质 故B错误;
C.加亚硫酸钠只与溴反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和溴单质、溴乙烷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4)洗涤产品分离混合物需要在分液装置中,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遵循“上吐下泻”原则;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的挥发等;
(2)加热时加快反应速率蒸出溴乙烷;
(3)根据溴乙烷和溴的性质,逐一分析能够和溴化氢反应且不能和溴乙烷反应试剂,注意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4)洗涤需要在分液装置中进行,依据分液需要的仪器分析判断;
19.【答案】(1)CH3CH2Br+CH3COONa→NaBr+CH3CH2OOCCH3
(2)CH3C≡CH+NaNH2 →CH3C≡CNa+NH3;CH3I+CH3C≡CNa→CH3C≡CCH3+NaI;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解析】【解答】由于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即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很容易被阴离子取代.
(1)CH3CH2Br跟CH3COONa反应,即是CH3COONa中的CH3COO﹣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故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CH3COONa→NaBr+CH3CH2OOCCH3,故答案为:CH3CH2Br+CH3COONa→NaBr+CH3CH2OOCCH3;
(2)CH3C≡CH先和NaNH2反应生成CH3C≡CNa:CH3C≡CH+NaNH2 →CH3C≡CNa+NH3,然后CH3C≡CNa和CH3I反应,CH3C≡C﹣取代了碘甲烷中的I原子:CH3I+CH3C≡CNa→CH3C≡CCH3+NaI;故答案为:CH3C≡CH+NaNH2 →CH3C≡CNa+NH3;CH3I+CH3C≡CNa→CH3C≡CCH3+NaI;
(3)CH3CH2OH先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H3CH2ONa: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然后CH3CH2ONa中的CH3CH2O﹣取代了了碘甲烷中的I原子: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分析】(1)带负电的原子团(如OH﹣等阴离子)能取代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2)CH3C≡CH先和NaNH2反应生成CH3C≡CNa,然后CH3C≡CNa和CH3I反应,CH3C≡C﹣取代了碘甲烷中的I原子;
(3)CH3CH2OH先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H3CH2ONa,然后CH3CH2ONa中的CH3CH2O﹣取代了了碘甲烷中的I原子,据此分析.
20.【答案】(1)丙
(2)A
(3)③;能
(4) +Br2 +HBr
(5)加成;环己烷
【解析】【解答】(1)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甲分子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4,故甲表示甲烷;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乙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2=CH2 ,故乙表示乙烯;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丙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分子式为C6H6,故丙为苯分子结构;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丁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丁表示乙醇;
故答案为:丙;
(2)A. 由于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所以大量苯不会溶入水中,渗入土壤,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故A不正确;
B. 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容易引发爆炸事故,故B正确;
C. 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故C正确;
D. 苯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液体,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要相关防护措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互不相溶,溴单质易溶于苯,所以③振荡、静置后下层颜色比上层浅,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能褪去,所以实验②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4)在 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r2 +HBr;
(5)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产物的名称是环己烷。
【分析】(1)苯中含有六个碳原子
(2)A.苯是有机物,水是无机物,有机苯和水不能互溶B.苯的熔沸点很低 C.苯的密度比水小,和水不溶,在水的上层 D.苯的熔沸点很低易挥发
(3)主要考查的是苯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以及苯的萃取作用,同时也可用高锰酸钾证明苯中不存在双键
(4)根据条件写出苯与溴的一溴取代反应
(5)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形成环己烷
21.【答案】(1)防止浓硫酸浓度过大,发生脱水副反应
(2)水浴加热
(3)溴乙烷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解析】【解答】(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减少副反应发生,可先加水稀释,
故答案为:防止浓硫酸浓度过大,发生脱水副反应;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如温度要求过高的实验,可采用油浴加热,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3)由于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溴乙烷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溴乙烷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分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采用水浴加热可达到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的目的;
(3)根据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