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6 13: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汇编【苏教版化学期末】-0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一、单选题
1.(22·23上·丽水·期末)含氯、硫、磷等元素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P > S > Cl B.第一电离能:P < S < Cl
C.电负性: P < S < Cl 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P < S < Cl
2.(22·23上·丽水·期末)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Y与Z同周期且相邻,基态Z原子3p能级有2个空轨道,Q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X2O B.Z与Q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Z Y D.Q单质及其某些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3.(22·23上·丽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3d54s1,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B.基态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x12pz1,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C.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违反泡利原理
D.基态Fe3+的3d电子排布图: ,违反洪特规则
4.(22·23上·丽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分布在元素周期表d区 B.第四周期含14种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基态原子最外层都是ns2np6 D.116 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ⅣA族
5.(22·23上·丽水·期末)下列能层或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M B.4s C.3p D.2d
6.(22·23上·台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由主族、副族、0族和第VIII族构成
B.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一族元素
D.第ⅡA族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
7.(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态原子是按3p→4s→3d的顺序填充电子
B.构成物质微粒间的化学键键能越小,该物质的能量就越低,物质越稳定
C.可逆反应 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8.(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光催化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Zn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s区 B.基态Ge存在8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C.基态O原子中含有4对成对电子 D.电负性大小顺序O>Ge>Zn
9.(22·23高二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元素位于周期表s区的是
A.Cu B.Ar C.Na D.Ti
10.(22·23高二上·浙江台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轮廓图是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
B.s电子云轮廓图是圆形的
C.、和在空间内的取向相互垂直
D.同一原子的能层越低,电子云越弥散
11.(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根据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BeO是两性氧化物 B.Li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和
C.是弱酸 D.碱性:
12.(22·23高二上·浙江温州·期末)某种化合物结构如图,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Z同主族且p能级都有2个未成对电子,简单离子X、Y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与Y或Z形成的化合物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相同
B.简单离子半径:Z>W>X>Y
C.W、Y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D.常温下,W、Y、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可能大于7
13.(22·23高二上·浙江台州·期末)已知R、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R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非金属元素W的第一电离能小于同周期与其直接相邻的两种元素;X元素原子价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相等;Y元素原子中只含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Z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该周期最多的。以上涉及的原子均处于基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W>R
B.具有强氧化性
C.R元素的某种单质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D.X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原子间不易形成双键
14.(22·23高二上·浙江宁波·期末)对下列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He>Ne>Ar B.电负性:F>N>O
C.最高正价:F>S>Si D.离子半径:
15.(22·23高二上·浙江宁波·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到第ⅡB的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在ds区
16.(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已知A、B、C、D、E五种元素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E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级电子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等于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第一电离能:AC.E价电子排布式为,常有+2、+3两种价态
D.氢化物稳定性:A17.(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下列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1s B.2p C.3f D.4d
18.(22·23高二上·浙江台州·期末)同一原子的下列轨道中能量最低的是
A.2s B.3s C.3p D.3d
19.(23·24高二上·浙江·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外围电子排布为4f75d16s2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ⅢB族
B.在元素周期表中,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Y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2或8
20.(22·23高二上·浙江绍兴·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钾原子中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4s
B.电子构型为的元素是过渡元素
C.泡利原理指出各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的2倍
D.金属元素的电离能大小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不一定一致
21.(22·23高二上·浙江舟山·期末)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d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B.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的元素均在ⅠA族或ⅠB族
D.元素周期表最右侧稀有气体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均为
22.(22·23上·舟山·期末)下列表示基态M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的是
A. B. C. D.
23.(22·23上·衢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能层p能级的、、轨道相互垂直,能量
B.激光的产生、LED灯发光都与电子跃迁有关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s区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24.(22·23上·衢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C.结构示意图: D.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25.(22·23上·绍兴·期末)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ns1、3s23p4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的是
A.X2Y2Z3 B.X2YZ3 C.X2YZ4 D.XYZ3
26.(22·23上·绍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B.处于能量最高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C.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D.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二、填空题
27.(22·23上·丽水·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位于元素周期表 区。
(2)已知电负性H 2.1、Si 1.8,则SiH4中Si的化合价为 。
(3)基态Ge原子有 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填充在5个轨道中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8.(22·23上·衢州·期末)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于锂的开发与研究。
(1)基态Be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符号是 ,占据该能级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 形。
(2)在周期表中,与Li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3)部分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如表所示。
元素 li Be Na K
11(kJ mol-1) 520 900 496 419
①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的联系是
②Be的第一电离能比Li的大,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海水中有丰富的锂资源,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锂的技术,提取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金属锂在电极 (填“A”或“B”)上生成。
②阳极产生两种气体单质,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 、 。
三、无机推断题
29.(22·23上·台州·期末)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
请回答:
(1)氧在该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②⑤可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
(3)⑦的最高价氧化物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第3周期共有18种元素
B.元素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②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
D.①分别与③、④、⑤形成的10电子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①⑤形成的化合物
(5)某化合物由⑥和⑨组成,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的过程 。
30.(22·23高二上·浙江舟山·期末)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已知:A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B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分别为:、、、;D原子核外最外层所有p轨道均为半充满;E元素的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差为4;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次外层的所有电子均成对。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元素符号 ,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2)B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其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形
(3)比较D、E的电负性: >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写出元素F的基态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 ;
(5)B、C、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1.(22·23上·绍兴·期末)W、X、Y、Z、M、N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六种元素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特征如表: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特征
W 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为2
X 原子中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Y 最外能层电子数是最内能层电子数的3倍
Z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M 第四周期,第ⅦB族,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N 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元素N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W、X、Y三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3)关于Z元素的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2价
B.Z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C.Z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3s22p2
D.Z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
E.Z元素基态原子中的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但能量不相等
(4)元素Z的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因是 。
(5)元素M和N的部分电离能如表所示,发现M元素的第三电离能(I3)要大于N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即元素M要失去第三个电子更难,原因是 。
元素 M N
电离能(kJ 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四、结构与性质
32.(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B、O、Mg、Cu、Fe等元素在医药、国防、材料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
(1)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基态氧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 种。
(2)基态Cu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 ,Cu形成失去 轨道电子;高温下与CuO哪个更稳定? (写化学式)。
(3)下列状态的镁,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当镁从B状态变到C状态,形成的是 光谱(选填“发射”或“吸收”)。
A. B. C. D.
(4)氨硼烷()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则氨硼烷分子中原子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 > S > Cl,故A正确;
B.P核外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S,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远点复兴逐渐增大,所以电负性: P < S < Cl,故C正确;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P < S < Cl,故D正确;
答案选B。
2.B
【分析】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且X原子序数最小,则X是Li,基态Z原子3p能级有2个空轨道,其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则Z为Al,Y与Z同周期且相邻,且Y的原子序数小,则Y为Mg,Q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且其原子序数比Al大,则Q为Cl,以此解题。
【详解】A.X是Li,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Li2O,A正确;
B.Z为Al,Q为Cl,两者形成的化合物AlCl3为共价化合物,B错误;
C.Z为Al,Y为Mg,金属性Mg>Al,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Al(OH)3 Mg(OH)2,C正确;
D.Q为Cl,其单质氯气,其氧化物ClO2,都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详解】A.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3d54s1,处于半充满稳定结构,能量低,符合能量最低原理,A错误;
B.基态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x12pz1,符合洪特规则,符合能量最低原理,B错误;
C.泡利认为,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他们的自旋方向相反,所以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违反的是泡利原理,C正确;
D.基态Fe3+的3d电子排布图: ,符合洪特规则,D错误;
答案选C。
4.B
【详解】A.Z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A错误;
B.第四周期中,金属元素有K、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共14种元素,B正确;
C.稀有气体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达到稳定结构,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除氦外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C错误;
D.116 Lv是元素周期表第116 号元素,116 Lv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6,7个电子层,可知116 Lv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VIA族,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第三能层用M表示,A不符合;
B.第四能层有s、p、d、f能级,B不符合;
C.第三能层有s、p、d能级,C不符合;
D.第二能层没有d能级,D 符合;
故选D。
6.A
【详解】A.元素周期表由主族、副族、0族和第VIII族构成,A正确;
B.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一族元素适用于主族元素,其他不适用,比如说铁最外层为2个电子,但却不在第二主族,C错误;
D.第IA族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由构造原理可知,基态原子是按3p→4s→3d的顺序填充电子,故A正确;
B.构成物质微粒间的化学键键能越大,破坏化学键消耗能量越大,该物质的能量就越低,物质越稳定,故B错误;
C.,所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Zn元素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2,根据价电子排布式判断Zn元素位于ds区,选项A正确;
B.基态G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根据能级能量不同判断共有8种能量的电子,选项B正确;
C.基态O原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根据洪特规则可知其含有3对成对电子,选项C错误;
D.非金属电负性一般大于金属,同周期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O>Ge>Zn,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9.C
【详解】A.Cu位于ds区,A不选;
B.Ar位于p区,B不选;
c.Na位于s区,C选;
D.Ti位于d区,D不选;
故选C。
10.C
【详解】A.电子云中的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A错误;
B.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B错误;
C.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C正确;
D.同一原子的能层越低,电子云越集中,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由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可知,铝元素与铍元素的性质相似,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则氧化铍也是两性氧化物,故A正确;
B.由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可知,锂元素与镁元素的性质相似,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则锂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氧化锂,不能生成过氧化锂,故B错误;
C.由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可知,硼元素与硅元素的性质相似,硅酸为弱酸,则硼酸为弱酸,故C正确;
D.由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可知,铝元素与铍元素的性质相似,氢氧化铝的碱性弱于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铍的碱性弱于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B。
12.A
【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乙同主族且p能级都有2个未成对电子,化合物中Z形成6个共价键,可知W为O元素、Z为S元素;简单离子X、Y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Y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Y为Na元素,X只形成1个共价键,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F元素;
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O元素、X为F元素、Y为Na元素、Z为S元素;
【详解】A.W与Y形成的化合物若为氧化钠,熔化破坏离子键,W与Z形成的化合物若为三氧化硫,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破坏的作用力不同,选项A错误;
B.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 Z > W> X> Y,选项B正确;
C.W、Y形成的化合物若为过氧化钠,含有O- O非极性键,选项C正确;
D.常温下,W、Y、Z形成的化合物若为亚硫酸钠,其水溶液pH大于7,与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有关,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3.A
【分析】R、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R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R为B,O的第一电离能小于N和F,则W为O,X元素原子价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相等,则X为Si,Y元素原子只含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Y为K,Z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最多的元素,则Z为Cr。
【详解】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K>Si>B>O,A错误;
B.CrO5中存在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B正确;
C.B可与NaOH反应生成NaBO2和氢气,C正确;
D.硅原子半径较大,要形成双键较为困难,D正确;
故答案选A。
14.A
【详解】A.0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则第一电离能He>Ne>Ar,故A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则电负性F>O>N,故B错误;
C.F无最高正价,S最高正价为+6价,Si的最高正价为+4价,则最高正价S>Si,故C错误;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Al3+<Mg2+<Na+,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和离子半径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5.C
【详解】A.H是非金属元素,位于s区,A错误;
B.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p区,B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到第ⅡB的10个纵列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均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
D.稀有气体在p区,D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A、B、C、D、E五种元素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A为B元素、B为C元素、C为O元素;D、E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级电子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等于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则D为Ca元素、E为Fe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小于硼原子,故A错误;
B.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非金属元素,则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氧元素,故B错误;
C.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3两种价态,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水的稳定性强于甲烷,故D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能层序数等于能级数,每个能层中的能级从s开始,第1能层有1s,第2能层有2s、2p,第3能层有3s、3p、3d,第4 能层有4s、4p、4d、4f,所以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3f,故答案选C。
18.A
【详解】能级符号相同,能层越大,能量越高,同一原子中,2s、3s、3p、3d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强,故能量最低的是2s,故选:A。
19.B
【详解】A.由外围电子排布为4f75d16s2基态原子,判断此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ⅢB族,A正确;
B.s区的H为非金属元素,d区和ds区的元素包括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错误;
C.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为N,3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为P,二者都是第ⅤA族元素,性质相似,C正确;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2或8,如PCl5中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D正确;
故选B。
20.A
【详解】A.基态钾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其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N,故A错误;
B.电子构型为的元素是Ni,是过渡元素,故B正确;
C.根据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则可得出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2倍,故C正确;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元素相应的电离能大小顺序不完全一致,如第一电离能 Mg>Al,活泼性:Mg>Al,故D正确;
故选A。
21.A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ds区全部是过渡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B错误;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不一定在ⅠA族或ⅠB族,如Cr位于第VIB族,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3d54s1,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最右侧稀有气体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不一定为,He为1s2,故D错误;
故选A。
22.C
【详解】锰是25号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为。故选C。
23.C
【详解】A.相同能层、相同能级不同轨道的电子,能量相同,故A正确;
B.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会形成发射光谱或吸收光谱,激光的产生、LED灯发光都与电子跃迁有关,故B正确;
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可能位于ds区,例如铜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24.D
【详解】A.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为3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B错误;
C.的核电荷数为17,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25.D
【分析】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ns1,则X为ⅠA族元素,化合价为+1价,Y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则Y为S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则Z为O元素,化合价为-2价。
【详解】A.X2Y2Z3中Y的化合价为+2价,S元素有+2价,故A不符合题意;
B.X2YZ3中Y的化合价为+4价,S元素有+4价,故B不符合题意;
C.X2YZ4中Y的化合价为+6价,S元素有+6价,故C不符合题意;
D.XYZ3中Y的化合价为+5价,S元素不存在+5价,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6.D
【详解】A.s区包括第IA族和第IIA族元素,其中H是非金属元素,即s区不全部是金属元素,A项错误;
B.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基态原子,B项错误;
C.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第一电离能,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的趋势,但是第II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IIIA族,第V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VI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C项错误;
D.电负性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所以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也越强,即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D项正确;
答案选D。
27.(1) 3d104s1 ds
(2)+4
(3)8
(4)N、O、F、Ne
【详解】(1)Cu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
(2)按照电负性,Si是1.8,H是2.1左右,键合电子应该偏向H,H显-1价,Si显+4。
(3)Ge是32号元素,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其原子核外有1s、2s、2p、3s、3p、3d、4s、4p能级,有几个能级,就有几种不同能量的电子,所以有8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5个轨道中的元素有N、O、F、Ne,有4种元素。
28.(1) 2s 球
(2)Mg
(3)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递增金属活泼性增强,第一电离能递减 基态 B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ls2s2,2s 为全满结构、原子的能量较低
(4) A 2Cl--2e-=Cl2↑ 4OH--4e-=O2↑+2H2O或2H2O-4e-=O2↑+4H+
【详解】(1)Be是4号元素,基态Be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符号是2s,占据该能级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球形。故答案为:2s;球;
(2)根据对角线规则,在周期表中,与Li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Mg,故答案为:Mg;
(3)①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的联系是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递增金属活泼性增强,第一电离能递减,故答案为: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递增金属活泼性增强,第一电离能递减;
②Be的第一电离能比Li的大,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基态 B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ls2s2,2s 为全满结构、原子的能量较低,故答案为:基态 B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ls2s2,2s 为全满结构、原子的能量较低;
(4)①锂离子在阴极得电子,还原为锂单质,金属锂在电极A上生成。故答案为:A;
②还原剂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产生两种气体单质,阳极的电极反应:2Cl--2e-=Cl2↑,4OH--4e-=O2↑+2H2O或2H2O-4e-=O2↑+4H+,故答案为:2Cl--2e-=Cl2↑;4OH--4e-=O2↑+2H2O或2H2O-4e-=O2↑+4H+。
29.(1)第二周期第十六族
(2)
(3)
(4)AC
(5)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图可知①为氢,②为钠,③为碳,④为氮,⑤为氧,⑥为镁,⑦为铝,⑧为硫,⑨为氯,⑩为铁,据此回答。
【详解】(1)由图示知氧在该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十六族;
(2)②⑤可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2,该化合物中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个数比为1∶2;
(3)Al的最高价氧化物氧化铝与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A. 第3周期共有8种元素,A错误;
B. 元素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正确;
C. 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大,C错误;
D. 碳、氮、氧中氧的非金属性最强,故氢分别与碳、氮、氧形成的10电子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水,D正确;
故选AC;
(5)镁与氯组成的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的过程为 。
30.(1) H 第三周期ⅡA族
(2) 哑铃
(3) Cl P
(4)
(5)Mg>P>N
【分析】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已知:A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A为H;B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且为短周期元素,则B为N;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分别为:、、、,可知C最外层有2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氮,则C为Mg;D原子核外最外层所有p轨道均为半充满,则D为P;E元素为第三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磷,其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差为4,则E为Cl;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次外层的所有电子均成对,F为29号元素Cu。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H,C为Mg,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三周期ⅡA族;
(2)由分析可知,B为N,其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其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为2p,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3)由分析可知,D为P,E为C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电负性增强;故电负性:Cl>P;
(4)由分析可知,F为29号元素Cu,其基态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
(5)由分析可知,B为N,C为Mg,D为P;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Mg>P>N。
31.(1) 1s22s22p3
(2)O>N>C
(3)CE
(4)M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属于全充满状态,比Na的3s1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Mg的第一电离能比Na更高。而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3p1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3s2能级的能量高
(5)Mn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
【分析】W、X、Y、Z、M、N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能为1s22s22p4、1s22s22p63s2,Z的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Z为Mg;W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为2,W位于第IVA族,W为C;X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X位于第VA族,X为N;Y的最外能层电子数是最内能层电子数的3倍,Y的最外能层电子数为6,Y为O;M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2,M为Mn;N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N为Fe。
【详解】(1)X为N,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N为Fe,基态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答案为:1s22s22p3;。
(2)W、X、Y依次为C、N、O,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答案为:O>N>C。
(3)A.Z为Mg,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IA族,其最高正价为+2价,A项正确;
B.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B项正确;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C项错误;
D.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其中s能级的电子云呈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呈哑铃形,Z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D项正确;
E.Z元素基态原子中的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能量相等,E项错误;
答案选CE。
(4)Mg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因是:M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属于全充满状态,比Na的3s1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Mg的第一电离能比Na更高;而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3p1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3s2能级的能量高;答案为:M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属于全充满状态,比Na的3s1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Mg的第一电离能比Na更高。而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3p1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3s2能级的能量高。
(5)Mn元素的第三电离能(I3)大于Fe元素的第三电离能的原因是:Mn失去两个电子后得到的Mn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Fe失去两个电子后得到的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d轨道为半充满的较稳定状态;答案为:Mn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
32.(1) 第四周期Ⅷ族 5
(2) 4s
(3) A 吸收
(4)N>H>B
【详解】(1)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原子轨道的数目为5,则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Ⅷ族;5;
(2)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价电子排布图为,铜原子失去4s轨道上的1个电子形成亚铜离子;亚铜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铜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充满时结构稳定,所以氧化亚铜比氧化铜稳定,故答案为:;4s;;
(3)由电子排布式可知,和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为镁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为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再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小于,和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为镁元素的第二电离能,为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再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小于,元素的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则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由能量低的B状态变到能量高的C状态试管,形成吸收光谱,故答案为:A;吸收;
(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由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可知,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H>B,则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N>H>B,故答案为:N>H>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