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在校园内我听到过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 等声音,我们可以用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声音。
【答案】 (1). 鸟叫声 (2). 喇叭声 (3). 读书声 (4). 讲话声 (5). 低 (6). 强 (7). 弱
【解析】
【详解】在校园内我听到过很多声音,比如鸟叫声,喇叭声、读书声、笑声等,这些声音都是由空气传播的。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来描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当物体的___________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答案】 (1). 振动 (2). 振动
3. 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__________。
【答案】 (1). 固体 (2). 气体 (3). 液体 (4). 物质
【解析】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4.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__________,吸气时,_________ 扩张,__________收缩;呼气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放松。
【答案】 (1). 呼吸 (2). 胸腔 (3). 腹部 (4). 胸腔 (5). 腹部
【解析】
【详解】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一次呼吸包括一次呼气和一次吸气两个动作。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5. 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击打音叉,音叉发出了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会看到水溅起水花,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6.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答案:√。
7. 声音不能在木头中传播。( )
【答案】×
8.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像在米尺中的传播效果就比在棉线中要好。(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与棉线相比,在米尺中传播效果好一些,因为在米尺中传播能量损失小。
10.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11. 弹簧没有发出声音,说明弹簧没有发生变化。( )
【答案】×
12. 当锣停止振动后,它还能发出声音。(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锣停止振动后,就不能发出声音了。答案:×。
13. 在平静状态下,人一分钟呼吸次数一般在60~100下。(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60次。
14. 如果运动时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5. 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
A. 拉伸皮筋 B. 按压皮筋 C. 弹拨皮筋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橡皮筋不能发出声音;轻轻弹拨橡皮筋,橡皮筋能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了。
16. 我们耳朵里有一个( ),它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 鼓膜 B. 听小骨 C. 耳蜗
【答案】A
【解析】
【详解】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根据对耳的结构的认识,我们耳朵里的鼓膜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17. 在“1 1 5 5 6 6 5 - ”乐曲中,( )音最高。
A. 1 B. 5 C. 6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乐谱中的数字越大表示声音越高。在“1 1 5 5 6 6 5 - ”乐曲中,6音最高。
18.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米/秒。
A. 1440 B. 340 C. 5000
【答案】B
19. 有关声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低
B. 发声时,我们用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C.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能松能紧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20. 用力击打音叉后,立刻将音叉浸入水中,用耳朵贴近水槽,如图所示,( )听到声音。
A. 不能 B. 能 C.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能听到声音,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水、木头等都能传播声音。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由于音叉振动,水面产生波纹,说明发声的物体发生振动。再将振动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1. 下面材料中,传播声音效果最好的是(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22. 物体振动的速度( ),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A. 越慢 B. 越快 C. 不快、不慢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物体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得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
23. 我们朗读课文的声音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的。
A. 嘴唇 B. 喉咙 C. 声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我们读书时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24. 用相同的力去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 )发出的声音高。
A. 最大的音叉 B. 最小的音叉 C. 大小居中的音叉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去敲击音叉,音叉越小声音越高。
25. 下列( )活动每分钟呼吸次数将最多。
A. 写作业 B. 慢走100步 C. 跳绳50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看似简单,在运动中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确的呼吸,让人享受运动;错误的方法则会使运动成为一种负担。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所以三个选项中,跳绳50个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最多。
26. ( )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A. 肺活量 B. 弹跳力 C. 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肺活量是指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测量肺活量的大小。
27. 连一连。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
用力敲击锣
轻轻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
鼓皮振动得快
鼓皮振动得慢 听到的声音强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
【答案】
【解析】
【详解】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振动的快,听到的声音高;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振动的快,听到的声音低;用力敲击锣,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强;轻轻敲击锣,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鼓皮振动得快,听到的声音高;鼓皮振动得慢,听到的声音低;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振动的慢,听到的声音低;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振动的快,听到的声音高。
五、探究题(共26分)
下表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请你分析表格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入人体的空气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一次呼吸后) 78% 16% 4% 2%
反复呼吸的气体(多次呼吸后)
28. 反复呼吸后,呼出体外的气体成分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增多”、“减少”还是“不变”呢?请填在表格空白处。
29. 一次呼吸后,_________ 含量不变,__________变少了,_________ 和其他气体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呼吸时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28. 不变 减少 增多 增多
29. (1). 氮气 (2). 氧气 (3). 二氧化碳 (4). 氧气
【解析】
【分析】人体吸进去的是空气(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呼出来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28题详解】
进入人体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主要吸收其中氧气,呼出来的气体明显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而其他气体比重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人体主要吸收氧气,糊出来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氮气含量是不变的;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会增多。
【29题详解】
根据题干数据可知,一次呼吸后,氮气 含量不变,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呼吸时需要气体是氧气。
30. 先把表格填完整,再回答问题。
物体振动发声实验记录表
序号 试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一 用手轻轻拨动拉紧的皮筋,使皮筋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二 用鼓棒轻轻击打鼓皮,使鼓皮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三 用手拨动伸出桌子的尺子,使尺子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四 拉小提琴,使小提琴发出声音 ( )在振动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皮筋 (2). 鼓皮 (3). 尺子 (4). 琴弦 (5).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 振动产生后,立刻按住振动的物体,观察物体是否振动,是否发出声音。
【解析】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皮筋、鼓皮、尺子、小提琴发出声音,就证明它们都在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要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就在振动;
(2)只要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就在振动;但是只要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我们可以在振动产生后,立刻按住振动的物体,观察物体是否振动,是否发出声音。
聪明泉(共5分)
31. 如图所示,A杯里是新鲜空气,B杯里是呼吸一次的空气,C杯里是呼吸多次的空气。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三个杯中,在_________ 杯中燃烧的时间最长,__________杯中燃烧的时间最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C (3). A杯中氧气多,C杯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解析】
【详解】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进行呼吸后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了。A杯里是新鲜空气,B杯里是呼吸一次的空气,C杯里是呼吸多次的空气。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三个杯中,在A杯中燃烧的时间最长,因为含有的氧气最多。C杯中燃烧的时间最短,因为C杯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期中测试(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校园内我听到过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 等声音,我们可以用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声音。
2.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当物体的___________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3. 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__________。
4.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__________,吸气时,_________ 扩张,__________收缩;呼气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放松。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5. 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6.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
7. 声音不能在木头中传播。( )
8.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9.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像在米尺中的传播效果就比在棉线中要好。( )
10.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11. 弹簧没有发出声音,说明弹簧没有发生变化。( )
12. 当锣停止振动后,它还能发出声音。( )
13. 在平静状态下,人一分钟呼吸次数一般在60~100下。( )
14. 如果运动时我们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5. 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做法是( )。
A. 拉伸皮筋 B. 按压皮筋 C. 弹拨皮筋
16. 我们耳朵里有一个( ),它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 鼓膜 B. 听小骨 C. 耳蜗
17. 在“1 1 5 5 6 6 5 - ”乐曲中,( )音最高。
A. 1 B. 5 C. 6
18.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米/秒。
A. 1440 B. 340 C. 5000
19. 有关声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低
B. 发声时,我们用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C.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能松能紧
20. 用力击打音叉后,立刻将音叉浸入水中,用耳朵贴近水槽,如图所示,( )听到声音。
A. 不能 B. 能 C. 不能确定
21. 下面材料中,传播声音效果最好的是(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22. 物体振动的速度( ),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A. 越慢 B. 越快 C. 不快、不慢
23. 我们朗读课文的声音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的。
A. 嘴唇 B. 喉咙 C. 声带
24. 用相同的力去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 )发出的声音高。
A. 最大的音叉 B. 最小的音叉 C. 大小居中的音叉
25. 下列( )活动每分钟呼吸次数将最多。
A. 写作业 B. 慢走100步 C. 跳绳50个
26. ( )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A. 肺活量 B. 弹跳力 C. 饭量
27. 连一连。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
用力敲击锣
轻轻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
鼓皮振动得快
鼓皮振动得慢 听到的声音强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
五、探究题(共26分)
下表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请你分析表格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入人体空气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一次呼吸后) 78% 16% 4% 2%
反复呼吸的气体(多次呼吸后)
28. 反复呼吸后,呼出体外的气体成分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增多”、“减少”还是“不变”呢?请填在表格空白处。
29. 一次呼吸后,_________ 含量不变,__________变少了,_________ 和其他气体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呼吸时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30. 先把表格填完整,再回答问题。
物体振动发声实验记录表
序号 试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一 用手轻轻拨动拉紧皮筋,使皮筋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二 用鼓棒轻轻击打鼓皮,使鼓皮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三 用手拨动伸出桌子的尺子,使尺子发出声音 ( )在振动
实验四 拉小提琴,使小提琴发出声音 ( )在振动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泉(共5分)
31. 如图所示,A杯里是新鲜空气,B杯里是呼吸一次的空气,C杯里是呼吸多次的空气。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三个杯中,在_________ 杯中燃烧的时间最长,__________杯中燃烧的时间最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