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19: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要素”为抓手,读中感悟动态之美
——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选自部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 “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二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文章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美,营造了美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感触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感触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感触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借助诗词,顺势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第七单元的导语吗?
学生回答:“四时景物皆成趣”PPT随后出示。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描写季节的诗句,读读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季节?
【PPT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季)
师:瞧,诗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中,观察到了不同的景物,并且抓住这些景物的动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四季的美,这就是自然之趣。
法国艺术家罗丹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日本作家清少纳言写的散文,题目叫《四季之美》。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活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导入环节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已经学过的描写四季的诗句,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深化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同时,这种导入具有浪漫的气息,使枯燥的课堂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检查预习,正确识记生字
初读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94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集中识字。
【PPT出示】凛冽 愈发 窠里 心旷神怡 (容易读错的字)
黎明 漆黑 夜幕 闲逸 未免 (容易写错的字)
红晕 着实迷人 捧着暖和的火盆 (关注多音字)
过渡语:通过预习,我们感知到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在用词方面也非常独特,谁想读?
三行分别请三位同学读,读时正音。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行词,全班齐读第三行词。
PPT出示课后生字。
引导学生关注“黎、漆”下面是水的变形,教师强调最后“黎”和“漆”的中间部分撇捺要写舒展
引导区分“免”和“逸”,“逸”本义是兔子善于奔跑,这里引申为“安乐、安闲”,所以“逸”里有个“兔”。
【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字词学习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指导。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升指导的针对性。
整体感知,理清四季之美
默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学生找出每段中心句,发言。
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板书:
春 黎明
夏 夜晚
秋 黄昏
冬 早晨
请生分别读两行,看看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组词按时间顺序写了四季,第二组词属于时段。板书:时段
四个时段虽不同,但又挨得很近,不易察觉。作者写四季之美,在时间和时段安排上就有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
爱迪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在整体感知环节,我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在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后发言,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比较“黎明”和“早晨”“黄昏”和“夜晚”等词语,从时间的细微差别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字斟句酌,品味动态之美
活动一:轻扣文字,捕捉文字中的画面美。
PPT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写景的句子。
2.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用“( )美”批注概括。
3.自学完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四季之美
活动二:透过文字,想象画面的动态美。
1.感受春天的色彩渐变之美
【PPT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请学生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觉得文中的春天哪里美。
预设生抓“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三个短语,感受天空颜色的变化越来越深。
过渡语: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寥寥数语,生活中细腻微小的美好就跃然纸上,谁愿意将春天的这种美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
教师通过评价语指导读“一点一点”。
抓动词“泛”、“染”、“飘”。
出示图片,指导“黎明”就是天将要亮的时候。指名背。
全班齐读
请生板书阅读感受:颜色美
2.感受夏天萤火虫光亮之美
【PPT出示】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请生读,说感受。
请学生比较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萤火虫的数量不一样,并自由讨论
数量不同的原因。
总结:通过你们的发言,咱们发现作者重点写的是雨夜里的萤火虫。
作者观察到天气的变化让萤火虫的数量也随之变化。指导学生读出两种夜晚下不同的美。
美读指导:两句语调要有区别,指导学生读出萤火虫的亮光在黑夜中
的神秘的美,微光闪烁的朦胧美。
【出示萤火虫图片】
萤火虫的飞舞是那么轻盈,在黑夜中,无数的微光闪烁;在雨夜里,微光仿佛罩了一层薄纱,难怪作者形容这情景“着实迷人”!
(6) 男女生合作读。请生上台板书阅读感受:光亮美
3.感受秋天万物和谐之美
【PPT出示】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请生读并说感受
师:什么是归鸦?
生:回家的乌鸦。
师:21课学的古诗《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写到了乌鸦的啼叫,在大家眼里以及很多寓言故事、读本中,乌鸦不美,叫声也不好听,不讨人喜欢。所以我们直接说“夕阳西下,乌鸦归巢。”不就行了吗?【PPT出示语文园地七中“词句段运用”板块的两句话对比】可乌鸦急匆匆地归巢,给作者的感受却是“动人”这个词,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学生可能联系自身回答“巢里有她的孩子,担心安全”,还可能联系乌鸦反哺等课外知识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读出“急急匆匆”的感觉。
师:是呀,乌鸦急急匆匆地归巢,为什么大雁在这是成群结队地比翼而飞呢?
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大雁在秋天南飞,目的地很远,更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抵达。
出示【乌鸦在夕阳西沉前急急匆匆归家图片】和【大雁成群结队南飞的图片】
正是因为乌鸦和大雁飞的状态不一样、目的不一样,所呈现出的美也不一样。难怪作者感受也不同——觉得归鸦(动人),为大雁(感动)。
比较“夕阳斜照西山”和“夕阳西沉”这两个时间点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师:除了看到的美景,在这还有什么让作者觉得很美?
学生读完出示虫鸣声
师小结:当夕阳斜照西山时,作者的感受-----觉得归鸦(动人),为大雁(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风声、重鸣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全班齐读。
请生上台板书阅读感受:和谐美
4.感受冬天身心闲逸的美
【PPT出示】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升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请生读并说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第四段与前三段的不同。
预设生:第四段作者“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人也在景中。
师:这一段还有全文唯一一处有感叹号的句子呢!
引导学生发现“一冷一暖”、“一白一红”、“一静一动”。请一名学生出这种独特的美。
作者即便在这么凛冽的清晨,捧着火炉,赏赏早晨的落雪,看看窗外的寒霜,多么闲适、自在!请生上台板书阅读感受:闲逸美
师生合作读整段,读体会作者闲逸的心情,感受冬晨闲逸之美。
5.配乐小组合作读
让我们跟着美妙的旋律,四组合作朗读,读出四季不同时段的景物有着不同的独特美。
【设计意图】
生态课堂关注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教师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给了每位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节美的理解与感悟。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景物的动态变化,体会其中美的意境。
感悟表达,写出身边之美
作者不写春天的花草树木,却写春季黎明时分的天空。一般文学作品多写明亮的月夜,可作者选择的却是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作者的视角多么独特呀!板书:视角独特本来令人讨厌的乌鸦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是那么动人,凛冽的冬天却如此闲逸,作者的感知多么细腻呀!板书:感知细腻 请你仿照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写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
【设计意图】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创设语言表达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试着用动态描写写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使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有机结合,读中学写,让语文要素在语言实践中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清少纳言
春 黎明 颜色美
夏 夜晚 光亮美
秋 黄昏 和谐美
冬 早晨 闲逸美
视角独特 感知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