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时了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2 08: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
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刘义庆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清正有绩,好学,喜爱文士,同当时有名的名士袁淑、何长瑜、鲍照等都有交往。后因疾病还京师,卒年四十一。曾集士人作《世说新语》、《幽明录》等书。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 ,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涎生活和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世说新语》卷六残卷此为唐代遗本,本件相当于《世说新语》中的“豪爽”门,现藏于日本。预习检测校尉( ) 了了( )奕世( ) 陈韪( )踧踖( ) ( )人以其语语之( )( )xiàoLiǎo yìwěi cù j í yǔ yù仲尼: 伯阳: 奕世: 了了: 盛: 为: 诣: 乃通: 既通: 亲: 师资: 奇: 语: 踧踖:孔子的字。 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累世。 明白、聪明。
很大 。 做/成为。 到…去。 才(予以)通报。 通报之后。
亲戚,亲戚关系。
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形容词作动词,以??????为奇,感到奇怪 . 名词作动词,告诉 . 局促不安的样子。小时了了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成为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拜访 才
“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
是 已经
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
关系 死去的祖先 孔子 老子 老师 的 所以
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
累世 是 以之为奇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
就 告诉 代陈韪 聪明 好
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局促不安 《小时了了》的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 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的说的话告诉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1、开头交代孔融“年十岁”有什么用意? 是为了突出他小小年纪就非常聪明,并且机敏善变的特点。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洛阳拜访李元礼的故事。
3、文章是如何表现孔文举的聪明的?对“亲”的理解;对陈韪的反击。4、文章开始时写李元礼的盛名有什么作用?为表现孔文举的聪明做好铺垫。5、文章写李元礼及宾客莫不称奇,以及最后
陈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这属于什么手法?表现了孔文举聪明机智和应对的敏捷。
侧面衬托1、你觉得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是怎样表现孔融的聪明机智? (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
“我是李府君亲”——开始 与李元礼对话: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发展
回陈韪之语: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高潮
(侧面烘托)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见机行事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推理奇特 “韪大踧踖。”——话锋犀利
① 陈韪讥笑孔融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 ??
“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
现在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
必就有出息。” ??
② 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出言不逊,意在反击陈韪。
言外之意是“你很不聪明,你太笨。” 6、《小时了了》中,你认为陈韪的话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 因为一个人“小时了了”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天赋甚高,而这个人要有所成就的话,光 靠天赋是不够的,还要有后天的努力及其他方面的因素。8、文中哪个字体现了宾客对小孔融的看法?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奇” 是因为孔融只有十岁竟然能说出“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之通好也。”这样的话,可见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饱读诗书,极具思辨才华。达标检测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再次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总结和拓展
本文记述了孔融拜访李元礼的事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敏机智板书设计 孔融
天资
聪颖
机智
善辩
10岁突出年龄之小李元礼的盛名做铺垫对“亲”的解释对陈韪的反击陈韪的表现李元礼及众宾客
的称奇正面侧面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荀巨伯:东汉的人,生卒年不详。
看:看望,探访。
值胡贼攻郡:值 – 遇到,胡贼 – 胡人入侵的军队。
遇上胡贼攻打郡城。
语(yù):告诉
去:离开
相视:看望(你)
败义:败 – 败坏,义 - 道德规范。损害道义。
岂:难道,怎么
行:做译文:
荀巨伯远道来探望朋友的病情,碰上胡贼进攻郡城。朋友告诉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可以离开。”巨伯说:“(我)老远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
败坏道义来求取生存,难道是
我荀巨伯所做的吗?”原文: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既:已经 谓:对……说 止:停留
委:舍弃,抛开 宁:宁愿,宁可
译文:
胡贼已经来到,对巨伯说:“(我们)大军来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却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答话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友人一死。”原文: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辈:等,类(指人)
国:郡县的城邑
班军:班 – 回,还。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
并:一起,一齐。
译文:
胡贼相互讨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打进了有道义的城镇!”于是调动军队回去了。整个郡城都获得保全。练习与实践一、(1)荀巨伯探望病友,碰上贼兵攻打郡城,病友劝他离去,他是怎样回答的?贼兵来到后,诘问荀巨伯为什么敢于一个人留下,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荀巨伯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怎样的品德?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表现了荀巨伯坚持道义、爱护病友的思想。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表现了荀巨伯舍身取义、维护病友的品德。
(3)贼兵听了荀巨伯的答话后有什么反应?故事的结局怎样?
贼兵看到了荀巨伯爱护病友的行为,听到了荀巨伯义正词严的表白,反思他们自己,觉得他们原来是一帮不懂道义的人,却侵略了有道义的人的城邑,惭愧之下,终于撤退,人民得以安全。
值胡贼攻郡
攻:攻打
友人语荀巨伯
语:告诉
远来相视
相:对另一方的行动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止:停止
宁以身代友人命
以:用中心思想记述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抛弃病友而求生,使贼兵受感动而撤退,群众得到安全的事迹,赞颂了荀巨伯舍己爱友的高尚品德。《王蓝天性急》译文 王蓝天性情急躁,曾经在吃鸡蛋的时候,用筷子扎,不能得到,就大怒,举起它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就下地用鞋齿踩它,还不能得到。恼怒到了极点,再从地上拿起它放在嘴里,咬破后就把它吐出去。王右军听说后大笑,说:“即使王安期有这样的性情,尚且没有一点可取,何况是王蓝田呢?2、《王蓝田性急》中王蓝田吃不到鸡蛋的原因?因为他性子太急躁因为他做事不讲究方法。2、《王蓝田性急》中最后引用王右军的话的作用?从侧面衬托王蓝田性急3、从描写人物的方法看,前两则以什么为主?后一则呢?前两则以描写人物的语言为主,后一则以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为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通过记叙与友人情深意重的对话及最终感动胡人,保全全郡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 《王蓝田性急》通过对王蓝田吃鸡蛋这一生活小事的概述,活画了一位性急无比的人物,从而使人们受到启发:做事要沉稳,不可急躁冒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