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
先秦某店小二:
里边请,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打尖!来一份西红柿炒蛋
一个辣椒炒肉,一个土豆丝
导入新课
番茄,辣椒,马铃薯来自于哪里?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客官,抱歉,没有这些食物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原因,表现和特点) 1.时空观念:通过绘制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及中国传播的时空路线图,学会用恰当的时空观表达叙述历史。
2.唯物史观: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通过美洲与亚非欧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3.史料实证:搜集古今中外食物物种交流的相关史料,结合学术研究成果,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和表现。
4.历史解释:了解“哥伦布大交换”等概念,认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交流的原因和特征。
5.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培养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和特点
01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一二框,完成表格)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根据图片和阅读教材P8第一段完成下列表格)
1.概况
1.开始时间:
2.传播物种 :
3.传播人和传播地区:
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粮食作物
蔬菜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番薯
辣椒 番茄 南瓜
哥伦布大交换
2.外传概况
阅读教材P8,9,10及下面的图,了解物种外传的时间、种类、传播途径,并完成表格。
时空史观
3.表现(时间,途径,区域)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庭院种植→推广南欧 →传遍欧洲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中叶起 17世纪
供观赏 主粮和饲料 仅次于小麦
的粮食作物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传播途径: 明朝时传入(三路并进)
丘陵山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玉米什么时候
传入中国?
3.表现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观赏→食用栽培→农艺家改良品质
(十八世纪中期)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明万历年间引入,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传播途径: 明朝时传入(三路并进)
丘陵山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庭院种植→推广南欧 →传遍欧洲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中叶起 17世纪
供观赏 主粮和饲料 仅次于小麦
的粮食作物
1.农作物(欧亚)的推广
类别 物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豌豆
甘蔗、咖啡(非洲)
用途 物种 影响
用于役畜
用于食用 2.禽畜的推广
牛、驴、马
猪、羊、鸡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
根据图片和阅读教材P10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练习
1.(2024·浙江名校高三开学联考·12)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有关该物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美洲的番茄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种植
B.番茄在宋朝被华侨引入中国
C.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D.清朝光绪年间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C
2.(2024·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河北卷·15)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 )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D
02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以玉米为例绘制在中国传播的时空路线图,学会用恰当的时空观表达叙述历史,并说明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即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摘编自【清】《汉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时空观念
二、礼尚往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表现
玉米为例绘制在中国传播的时空路线图说明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
图解历史:玉米在中国的传播
时空观念 ★合作探究一
根据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人口迁移
美洲作物(玉米、甘薯等)自身的优势。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粮食作物
蔬菜作物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
材料一:哥伦布大交换: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人口迁移
族群变化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学思之窗】p9 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路径和原因)
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
路径:明朝万历年间,通过菲律宾和越南传入中国。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
②耐旱、高产,可有效缓解饥荒;
③华侨华人的积极引入和推广。
历史解释
1.绘制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图。
非洲 阿拉伯 欧洲 亚洲
美洲
①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习惯;
②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
③丰富了物质生活,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融合。
P11【历史纵横】咖啡的传播及其产生的重要社会影响
星巴克咖啡公司
历史解释
2.谈谈咖啡的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的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合作探究三: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根据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提示:从主导、内容、 范围、 时间、 交流、结果等方面思考
历史解释
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特点
视角1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①。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②。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③。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④。
提示:主导·范围·内容·结果·时间·交流等方面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的特点
历史解释
交流具有互补性
03
实战演练:
1.(2023·海南·高考真题)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
典例研析
注意时空信息
2.意大利威尼斯很有权势的孔塔里尼家族在布伦塔河畔皮亚佐拉领地的地产于1617年首次接受佃农们用(熟)玉米(粒)交实物地租。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终于同意接受农业地区的农民用(熟)玉米(粒)上交所征的赋税。由此可推知
A.玉米在意大利得到了广泛种植 B.意大利庄园经济加速解体
C.价格革命影响了农业生产结构 D.意大利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A【详解】时空是:17世纪欧洲。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被引入欧洲并逐渐推广,在17世纪威尼斯农民可以用玉米上交租税,说明玉米得到大量种植,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庄园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美洲物种外传的结果,而非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表明上交的仍然是实物租税,而非货币,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注意时空信息
3.(2023春·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面为1909年湖南《永绥厅志》中的一则与玉米有关的记载。据此分析,这一状况( )
A.推动了农民家庭副业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阻碍了玉米的推广
D.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湖南《永绥厅志》记载当地玉米产量较高,除作为粮食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其他商品,这推动了农民家庭副业的发展,A项正确;仅凭玉米种植的优点无法断定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B项;玉米的产量高且用途广,有助于玉米的推广,排除C项;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入缓解了清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知识迁移(教材知识关联)
2.(2023辽宁鞍山等五校联考期末)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D.闭关自守政策的松弛
【答案】A【详解】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前两次“高潮”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基本由西域传入的,第三次则出现在明清时期,主要通过西方开辟的新航路从美洲等地传入,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导致农作物命名出现差异,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与传统的华夷观念和综合国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两项;闭关自守政策是清朝实行的,与材料时间并不完全相符,排除D项。
穿衣戴帽:“胡,番”
3.(2023秋·江西吉安·高三江西省万安中学校考开学考试)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等地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
A.改变了土著的饮食习惯 B.便利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C.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答案】B【详解】据材料“‘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传播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传播与种植,为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B项正确;
穿衣戴帽:“若——活”
注意时空信息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特点
本课小结
学习要点:
一个主题: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两大方向:美洲物种的外传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原因
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家国情怀 拓展延伸
课后延伸:相关书目推荐
《哥伦布大交换》,克罗斯比著,郑明萱译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查尔斯·曼恩著
《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酒井伸雄著
《茶的真实历史》,梅维恒、郝也麟著
《辣椒的世界史》,山本纪夫著
……
课后训练
1.背诵知识点并画出思维导图
2.系统集成P2:典例1-2,P15练题组1-3题
3.课时作业P143:基础过关1-4题,
P144:能力提升9,11,14题
THANK YOU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