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
课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
表层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念及成因
海浪就是_____________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_______形成的。
注意:
波浪能——重要的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来源于______________
波浪要素示意图
2.海浪的分类及影响
常见形式 成因及主要特点 影响
最常见海浪 由_______形成。 风速越大,浪高_______, 能量______ ①塑造___________的主要动力; ②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③为冲浪运动提供条件; ④造成的颠簸影响捕捞、航行、勘探及其他海上作业活动。
海啸 海底______、_______或 水下______、_______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________。 能量巨大,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
风暴潮 ①在________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__________,称为风暴潮 ②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海水水位暴涨 ③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均会受风暴潮袭击
注意:
减缓海浪侵蚀的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
二、潮汐
1.概念
海水的____________涨落现象。
2.成因
_______和_______对________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①日变化:一天中有________海水涨落。白天为______,夜晚为_______。
②月变化:农历每月的_______和______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延伸:大潮小潮的形成
①日、地、月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大潮(塑、望月)
②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垂直时:形成小潮(上、下弦月)
4.影响及应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洋流
1.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2.分类
暖流:从________的海域流向________的海域
寒流:从________的海域流向________的海域
注意:
1.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为______半球。如图______
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为______半球。如图______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海水等温线向低温(高纬)凸出:
则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_____,洋流为_____流
海水等温线向高温(低纬)凸出:
则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_____,洋流为_____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
2.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比流经海域水温高的是暖流;比流经海域水温低的是寒流。
同一纬度的海域,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域,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分布
②影响海洋_________
③影响海洋污染物的_______与________。
具体分析:
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 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_____________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_____________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 航行 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 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最佳航行路线的选择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露、陆地近海污染
延伸: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 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 洋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冰洋南下冷海水)
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渔场形成 秘鲁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