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7 21: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记叙文阅读指导 学习目标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考试要求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理清记叙的顺序;
弄清记叙的人称;
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辨析运用的表达方式,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知识要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如何理解重要语句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记叙文知识要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把握六要素技巧: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记叙文的线索 “冰糖葫芦串”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以花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丑小鸭》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社戏》以“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以“我” 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记叙文知识要点 记叙的顺序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和结局写。 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顺叙:
倒叙:
插叙: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
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
分才是文章的主体。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其次,顺叙
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在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在小说中,“我”可以说不是作者本人。 中心意思的归纳记叙文知识要点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紫藤萝瀑布》的最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最后一课》 ③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有的记叙文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④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⑤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从主要人物、事件入手)归纳中心; “爸爸的花儿落了”,“斑羚飞渡”。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找中心句法(注意段首句、段尾句);摘词、句法(抓住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法。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
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
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
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
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 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例如《社戏》,详写的是“看社戏”:戏前的波折、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夏夜归航、归航偷豆。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 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
①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
②能够概括段意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③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④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等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⑤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如何理解呢?①从中心入手(或从所在文段的小中心入手)。
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②联系上下文(相邻句)。
例: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③从修辞手法入手。
例:爸爸的花儿落了。④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⑤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作用的词语。
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理解整句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自然段
⑥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思想和人物描写手法。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记叙文知识要点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
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
特点,反映作品主题。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
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
性格特性。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
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
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
社会环境描写:
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作用:揭示社会背景
《斑羚飞渡》中的“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推动情节的发展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渲染悲壮的气氛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突出“人物”形象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烘托人物心情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揭示社会背景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 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和 结果。
?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
记叙的人称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记叙的顺序 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
中心思想
? (感情)
突出 点明 服务
深化
?
详写—用墨如泼
叙述、描写为主 材料 (突出中心)
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略写—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
记叙文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 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或冷眼旁观的“好人”。(你如何文中的“好人”?)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 。 阅读侧重考查能力,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是重点之一。 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 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这和我们学过的哪一课的结尾相似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 词语的解释,特殊句子(过渡句、主旨句、双关语等)的确认与作用,写作手法的分析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 《社戏》中的双喜、阿发、六一公公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选择其一做你最好的朋友,你选择谁?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性题目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