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15:46:26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C(“受到杜甫诗歌的影响”错)
2.(3 分)C(A“就不会訾议晚唐诗而提出晚唐诗‘格卑’说”错;B“就要从晚唐诗中寻找
作词的灵泉并且袭用晚唐诗语”错;D“主要是因为他的诗浅切通俗且好用复字”错)
3.(3 分)B(“郑谷诗要优于表并列与顺承的杜甫诗”错)
4.①第一次以《莲叶》诗为例证,说明郑谷诗清浅的特点;②第二次以《莲叶》诗与杨万里
的《小池》作比较,说明郑谷对杨万里创作的影响。(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5.①此诗并不浅切,以鹧鸪啼声哀怨凄切抒写游子乡愁旅思,深有寄寓;②中间两联对仗工
稳,鹧鸪声和游子情完全交融,非为工而求工者。③第七句中“相呼相应”用复字写鹧鸪
此起彼伏的叫声,渲染沉重羁旅乡愁,不是重复滥用。(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B(“他对张元伯充满了恶意”错)
7.(3 分)B(“暗示了下文情节的走向”错)
8.①形成一种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②强调表达的内容,突出了南京
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①融入传统话本艺术。如文中“明朝光景”“看官”等词汇的运用都是这一视角的体现;
②用大量笔墨营造传统节日氛围。传统节日上元灯彩节,并且涉及明朝传统市井生活的种
种俚俗细节,如南京夫子庙的夜景、各色市井人物的出场;③突出传统文化中的信诺传统。
人应当一诺千金,这主要是通过张元伯迎候孟俊郎的情节来体现的。(6 分。每点 2 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C D G(可以标点为: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
而奸尚不尽。)
11.(3 分)A(“意思相同”错)
12.(3 分)B(“赞扬齐桓公处事公平”错)
13.(1)纣王因文王非常得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轻易放弃土地面争取人心,这就更被纣王
怀疑。(4 分。“以”、“恶”“轻”“见疑”各 1 分)
(2)所以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圣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4
分。定语后置句式和“故”“恶得”“劝”各 1 分)
14.赏无功,不诛过。(3 分。答出 1 点,给 1 分;答出 2 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高二语文答案(B)第 1 页(共 3 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B(“目送友人度过”错)
16.①对友人英姿勃发的英雄风采的赞美之情;②对友人不慕名利、立志报国的高尚心灵的敬
佩之情;③对友人的关怀、爱护之情;④对友人建功立业、早日荡平敌寇归来的期盼之情。
(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3)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6 分。每空 1 分,错字、别字、书写不规范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8.(3 分)B(文中加点的“凡”意为“凡是”,B 项意为“凡是”,与原文相同。A 项“凡”
字意为“总共”,C 项意为“大凡”意为“大概”,D 项意为“平凡的”)
19.A 一决雌雄 B 误入歧途(异想天开) C 事过境迁 D 罄竹难书(一言难尽)
(4 分。每处 1 分)
20.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种亏负自己而
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4 分。两处语病,主语残缺和搭配不当;改对一处给 2 分)
21.①“细”表示详细,重叠后表示更加仔细;②“做”表示干、从事,重叠后淡化了事情的
严重性;③“痒”表示受刺激后的感觉,重叠后更能表示这种感觉似有若无。(3 分。每
处 1 分)
22.①表示设问,引发读者对戒烟必要性的思考,便于行文内容的推进。②表示疑问,由此表
达出作者对戒烟者的讽刺和不认同,并收束议论。③表示反问,强化语气语意,引导读者
认同自己对戒烟者的批评,产生共鸣。(6 分。每处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3.请参照 2023 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建议以 44 分为基准分。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说:“先生住房很小,又靠近市场,请先生搬家到豫章的园林中去吧。”
晏子再次拜谢推辞说:“我晏婴家里比较贫穷,依靠购买食物过日子,而早晚都要到市场,不
可以远离它呀。”齐景公笑着说:“先生家熟悉市场行情,知道物品的贵贱吗?”当时齐景公
治政多使用刑法。晏婴回答说:“刖鞋贵而单底鞋很便宜。”齐景公说:“这是什么缘故?”
晏婴回答说:“是刑法多了。”齐景公吃惊得变了脸色说:“我难道很残暴吗?”于是减去五
种刑法。有人说:晏婴说的刖鞋昂贵,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是想用巧妙的话来制止过多的
刑法。这是不懂得治理才造成的过错。用刑恰当就无所谓多,用刑不恰当就无所谓少。晏子不
高二语文答案(B)第 2 页(共 3 页)
以用刑不当去说,而以用刑过多而说,这是不懂法术的过错。打了败仗的军队被杀死的人数以
千计,但还是败逃不止;可见治理混乱的刑法只怕用得不够,而奸邪还是不能除尽。现在晏子
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而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 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
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如今要减轻刑法,施行宽厚仁爱,这就是便利奸邪的人而伤害好人啊,
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齐桓公有一次喝醉了酒丢了帽子,以为耻辱,三天没有上朝。管仲对
他说:“这不仅仅是大王一人的耻辱,大王为什么不通过政令洗雪耻辱呢 ”齐桓公说:“你
这建议好啊!”于是就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几天后百姓
纷纷唱道:“大王啊,大王,你怎么不再丢失帽子啊!”有人说:开仓赈济穷人,这是赏赐无
功的人;审核狱案放掉轻罪的人,这不是惩罚有罪的人。赏赐无功的人,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
从君主那里获得意外的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
的根源,怎能用来洗刷耻辱呢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
引起了纣王的憎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方圆千里的红色土地,用来
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
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有人
说:“孔子认为文王聪明,不也是错的么 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祸难所在从而避开的人,因
此自身不会遭到祸患。纣王因文王大得人心而厌恶他,他自已又轻易放弃土地而争取人心,这
就更使纣王怀疑。正因如此,他才被戴上刑具监禁在羑里。
高二语文答案(B)第 3 页(共 3 页)保密★启用前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人及品
费,好
-T
高二语文试题(B)
202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晚唐诗“格卑”之说起于宋人,如吴可《藏海诗话》云:“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
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此种议论,虽至清代,不绝如缕。郑谷作为晚唐诗风的代表诗人
之一,当然也不免于讥刺。如《四库提要》说:“谷以鹅鸪诗得名,至有‘郑鹧鸪'之称。而
其诗格调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唤字,尤重复。”不管是对晚唐诗还是对郑谷的批评,都集中到
“格卑”这一问题上。那“格卑”何指?“格”有气格、体格、格调、风格、格律等义,“卑”
有卑弱、卑俗、低卑等义。据周裕锴先生《宋代诗学通论》的研究,宋人所指的“格卓”更多
是气格卑弱之意。所谓“气格”则是指气势和意境的组成,盛唐诗或高远,或高昂,或振起,
而晚唐诗则多衰飒,多低靡或轻浅。宋人訾议晚唐诗,实在于宋代文人多有奋发之志,且敢于
有为,与盛唐人略有相似处。
然则“格卑”之诗价值何在?可学乎?晚唐诗虽由于时代原因,未能高拔,但其在艺术上
的探索之功不可埋没。宋代批评虽然较多,但其实从宋初到宋末,晚唐诗始终是宋人学习的重
要门径,例如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王安石、陆游、杨万里等莫不从晚唐诗中找到作诗之灵泉。
晚唐诗对于宋词影响尤大,像晏几道、贺铸、周邦彦、吴文英等人,都是袭用晚唐诗语的大家。
郑谷的诗在后代讥其“格卑”·者不少,而袭用或者变化其神其貌者也不少。郑谷诗“格
卑”其义有三:一浅切通俗,二喜用对句,三喜用复字。郑诗浅切从白居易而来,然而与白又
有不同。白诗之浅在于平易,而郑诗之浅则在于清浅。例如《莲叶》:“移舟水溅差差绿,倚
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浅切中有情致,有思理,已开宋人先河,
这样的诗在郑谷集中并非少数。再者,郑谷诗也不尽浅切,写得悲感沧桑者亦复不少。如《摇
落》:“夜来摇落悲,桑枣半空枝。故国无消息,流年有乱离。霜秦闻雁早,烟渭认帆迟。日
暮寒鼕急,边军在雍岐。”写出了战乱时的流离悲怆,颇有老杜遗意,如认为是衰飒,怕有不
要。郑诗喜用对句从许浑而来。宋人批评许浑的对句主要在于它的俗、滥、平,郑谷诗中对句
也不乏拙劣者,但高明者亦有之。如《中年》:“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
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
改数联。”中间两联对仗极工,而全诗意脉一气而下,非为工而求工者。郑谷诗喜用复字,《四
高二语文试题(B)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