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7 21: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
我们学习《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了解
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鲁 迅 双柏县大庄中学 赖发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鲁迅的相关常识。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回顾反馈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中。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标题中,你感知了哪些信息?
3.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合作探究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
展示提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
具体而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 大致包括 “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读准字音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豁( )
脑髓( ) 敛( ) záo qí shèn jiélíngmáocháncuánshān húhuōsuǐliǎn陌生(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人迹罕至(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人声鼎沸( ) 宿儒( )
盔甲( ) 倜傥( )
窦( ) 锡箔( )mòmìshāibǐhǎn tuìshúyuāndǐng rúkuītì tǎngdòubó课堂检测 1、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 、
和 。本文选自《
》。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我儿时的乐园二、两地生活分析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构图优美的景物迷人的传说:美女蛇有趣的活动:雪中捕鸟书屋环境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教书先生学习内容读书生活(乐园)百草园景物(顺序)整体局部不必说: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
(动物、动态)——由高到低单是: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动物、动态)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植物、静态)菜畦、石井栏、皂荚、桑椹
(植物、静态)——由低到高色:形:声:味:碧绿、紫红长吟、低唱、弹琴又酸又甜迷人景物高大、肥胖
臃肿、轻捷
视觉听觉味觉百草园景物(感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美丽的神秘的诱人的色:形:声:味:碧绿、紫红高大、肥胖、臃肿、轻捷长吟、低唱、弹琴又酸又甜迷人景物由赤练蛇联想美女蛇奇妙故事有趣活动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详写)热爱自然、乐趣无穷(乐园)何首乌的根三、如何进行景物描写1、抓住特征,描写有序
2、观察细致,角度多样
3、语言准确、生动
多修辞、多修饰、多形容词、多动词我的乐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单是)仿写句子并试背诵本段☆“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四、阅读“传说”部分,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五、阅读“捕鸟”部分,思考:文章描写雪中捕鸟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仿照“雪中捕鸟”,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一生活片断。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插叙)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看罩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自由快乐的乐园百草园1.三味书屋的环境如何?试用自己的话有层次的描述出来。2.本文作者选取了三味书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真实再现了三味书屋怎样的生活?六、思考以下问题: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 折腊梅花
3 寻蝉蜕
4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鲁迅对老师及三味书屋的态度如何? 4.鲁迅的童年学习生活与你的小学时期甚至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何相似之处吗?5.你怎样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和老师?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文章中怎样写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深入探讨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三味书屋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学习内容:书屋环境:清新淡雅,感到新鲜脱离实际、单调枯燥读书生活: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求知中不乏乐趣六、板书(2)七.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八.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见练习一师生质疑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三味书屋美丽的神秘的诱人的色:形:声:味:碧绿、紫红高大、肥胖、臃肿、轻捷长吟、低唱、弹琴又酸又甜迷人景物由赤练蛇联想美女蛇奇妙故事有趣活动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详写)热爱自然、乐趣无穷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学习内容:书屋环境:清雅,感到新鲜脱离实际、单调枯燥读书生活: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求知中不乏乐趣(乐园)关于主题 本文通过对童年入学前后生活的回忆,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童年的鲁迅离我们还远吗?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