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教学检测(一)
生物学
1.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必修2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鸟是生活在约1.2亿年前的原始鸟类,科学家通过研究孔子鸟的化石,发现该种鸟拥有和现代鸟类相似的喙部结构,但其胸骨不发达,头骨具有两个颞孔,这些特征又更接近爬行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指的就是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
B.通过研究孔子鸟的化石推测,鸟类可能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D.通过化石可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2.研究表明,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兴趣小组对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女性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100,则该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及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分别为( )
A.1/10、1/10 B.1/10、1/100 C.1/100、1/10 D.1/100、1/100
3.坡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西部的丘陵草坡地带,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坡鹿耐旱、耐热,视觉和听觉敏锐,奔跑迅速,善于跳跃,警惕性高。下列有关坡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坡鹿的分布特点、摄食规律及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坡鹿种群中,控制毛色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不同草坡地带坡鹿种群间的个体迁移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D.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坡鹿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4.近年来,马拉松运动深受体育爱好者的青睐。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正在建设的全长42.74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将环岛旅游与马拉松项目巧妙结合,有望为城市发展和旅游市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有关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导致血浆pH显著降低
B.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D.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不变
5.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图为构成人体内环境的甲、乙、丙三种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细胞内液,丙表示组织液
B.与丙相比,甲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较高
C.丙中的少部分物质可经淋巴循环最终汇入甲
D.乙可作为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6.对人体来说,内环境稳态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CO2等气体可作为体液因子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B.机体内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均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D.正反馈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环境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
7.反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笛卡尔提出的,笛卡尔认为,动物的活动就像光线投射到镜子上被反射出来一样,即机体受到的刺激和发生的反应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反射活动都需要至少三个神经元及神经递质的参与
B.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维持都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D.条件反射的消退涉及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8.乙酰胆碱(Ach)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在神经一肌肉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突触间隙中Ach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心律异常,临床上常使用Ca2+,通道阻滞类药物治疗该类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2+通过Ca2+通道进入细胞时需要与Ca2+通道结合
B.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不会影响突触前膜释放Ach
C.Ca2+通道阻滞类药物通过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发挥作用
D.Ach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9.当人遇到危险时,呼吸和心跳均会加快,甚至会产生尿意,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却难以控制自己的心跳与呼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
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C.人体内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下丘脑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10.除运动机能和感觉机能外,中枢神经系统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高级机能,如学习和记忆、睡眠与觉醒、语言、情绪等,这些机能的完成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B.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情绪波动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若某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发生障碍,则其能讲话,但不能听懂话
11.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其能选择性地抑制生物体内Na+进入神经细胞,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研究发现,河豚毒素对神经细胞的K+外流无直接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蛙的离体神经纤维某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并用电表测得膜电位变化情况。若用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处理蛙的该离体神经纤维,并间隔一定时间给予两次相同的刺激,已知处理前后的刺激位点与刺激强度均相同,则下列图示可表示处理前后该离体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2.动物和人体内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在协调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进入体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
B.肾上腺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可提高其警觉性
C.为研究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可用摘除卵巢的模型鼠作为实验材料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与甲状腺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13.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细胞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口服适量葡萄糖溶液后,机体内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的作用相抗衡
B.饥饿初期,机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能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D.口服葡萄糖1h内,下丘脑某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
14.体温调节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较高级的调节功能,人体可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热射病是一种因持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而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患者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并常伴有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下列有关人体的体温调节及热射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B.寒冷时骨骼肌战栗和增添衣物均属于体温调节中的行为性调节
C.热射病的发生说明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热射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症状可能与高热时酶促反应紊乱有关
1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液理化性质改变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加可能介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为探究相关机理,科研人员连续6周给四组糖尿病小鼠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检测各组小鼠尿液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机体出现肾损伤时,尿液的UACR会升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科研人员给糖尿病小鼠注射醛固酮,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B.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应为注射蒸馏水,各组小鼠的饲养方式属于无关变量
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会导致醛固酮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肾脏的损伤程度
D.该项研究可为治疗醛固酮介导的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潜在药物靶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在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后,某海岛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小岛——岛1和岛2,原海岛上的一种涉禽种群X也被分成两个种群——种群1和种群2。由于两个小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不同,历经上百万年,两个种群逐渐演变为两个不同的涉禽物种——物种1和物种2,具体演化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小岛形成初期,涉禽种群1和种群2之间因存在_____________,导致不能进行_____________。由于种群1和种群2可能会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___,在长期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出现_____________,形成物种1和物种2。
(2)同一种群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在体型、翅长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多样性。
(3)研究发现,在1万年前,岛1上生活着一种二倍体植物甲,该海岛在这1万年间经历过较长时间的低温阶段。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现今生长在该岛上的植物乙与植物甲的基因组序列基本相同,但植物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植物甲的2倍。试分析植物乙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上述信息推测,植物甲和植物乙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17.(11分)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患者术后易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是在术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或晶体溶液,使血容量(血管中的血液总量)增加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为探究AHH对脊柱手术患者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的T0为手术前,T1为手术后,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适量麻醉剂。除pH外,表中指标均为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0 T1 T0 T1
动脉血pH 7.47 7.35 7.45 7.26
血乳酸 1.32 1.37 1.35 1.48
血糖 5.53 6.43 5.93 6.94
Na+总量 141.6 141.3 141.3 149.5
K+总量 3.87 3.89 3.86 4.00
Ca2+总量 1.15 1.16 1.14 1.36
Cl 总量 105.6 107.5 103.7 108.2
(1)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
(2)血浆渗透压是衡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实验中可通过测定血浆中Na+和Cl 含量变化反映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临床上,给患者注射麻醉剂的常用方法有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注射时,麻醉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答出2种)。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
18.(13分)机体依赖于神经系统快速而灵敏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为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实验时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如图所示。然后将蛙左后肢趾尖皮肤浸入0.5%硫酸溶液中,发现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出现屈反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由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2)实验过程中,将蛙左后肢趾尖皮肤浸入0.5%硫酸溶液中,电位计a和b发生电位波动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若损毁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再刺激蛙皮肤感受器,左后肢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屈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刺激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出神经上某一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19.(10分)NO作为神经递质,具有疏水性,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如图表示NO与乙酰胆碱共同调控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生理活动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该部位会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与乙酰胆碱相比,NO作为神经递质的不同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口服后可释放NO,从而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尤其是病变部位发生痉挛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据此推测,NO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后,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会引起血管壁平滑肌_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低血压患者不适宜服用硝酸甘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10分)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肾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机体能够通过调控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的_____________会产生渴感,从而调控机体主动饮水。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作为调节水平衡的重要激素,抗利尿激素具有与其他动物激素相同的作用特点,该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2)研究发现,抗利尿激素除可调节尿量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从而升高血压,这可体现出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_____________的特点。饮酒会导致尿量增加,这与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密切相关。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来影响尿量的,研究小组将若干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_____________。
(3)家族性肾性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Ⅱ型受体数目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检测发现,该病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通常较正常人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教学检测(一)
生物学·答案
1.A 2.A 3.B 4.D 5.A 6.D 7.C 8.D 9.A 10.D 11.B 12.C 13.B 14.B 15.B
16.(1)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2)遗传(或基因)
(3)低温作用于植物甲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使其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植物乙(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不属于植物甲和植物乙杂交会形成三倍体,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而导致不育(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
17.(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分)
(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组织液和血浆
(3)进行手术的方式、时间,手术的创伤程度等(答出2种、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AHH有助于脊柱手术小鼠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8.(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1分)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时间不会(1分)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或屈反射的完成需要脊髓中神经中枢的参与,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蛙的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3分)
19.(1)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不贮存在突触小泡中,不以胞吐方式释放,不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出3点、答案合理即可给分,3分)
(3)舒张(1分)硝酸甘油可导致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而低血压患者本身的血压较低,服用硝酸甘油后血压急剧下降会危及生命(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0.(1)大脑皮层 下丘脑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答出3点、答案合理即可给分,3分)
(2)较广泛 两组大鼠的尿量及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2分)
(3)患者的抗利尿激素Ⅱ型受体数目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降低,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可能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