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高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来晶读感悟古诗意境。
课标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我在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让学生通过古诗想象出画面,置身感受诗人内心的忧愁。对基木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古诗所描绘的不同情景中去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而不是一味的输入,因为一味的输入并没有发展意义,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感受情感,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明白内容。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忧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和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个小游戏。看图片猜猜是哪句诗?(出示图片)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在挑战升级,我们能不能由诗句将眼前浮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生: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松树枝,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多美的画面啊!)刚才我们由画面联想到诗句,又从画面联想到情境,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首先大家同桌互读这首诗,看看是否读对。
(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请几位同学们为大家朗诵古诗。
(朗读的字正腔圆、层次分明)
2.出示古诗四步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首先解诗题,宿为住宿、留宿;建德江为地名。紧接着知作者,带领学生了解孟浩然生平。课前我们借助注释学习了这首诗(板书:借助注释),哪位同学想说一说这首什么意思呢?
(划动小舟停泊在被烟雾笼罩的沙洲地上,黄昏时分诗人又有了新的忧愁。空旷的原野上,远处的天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影离诗人那么近。)
看来这首诗难不倒大家,那你们关注到诗人的情绪了吗?(愁、忧愁等)看来大家都关注到诗人内心的愁了。(板书:愁)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何为客愁呢?客指的是谁呢?(孟浩然)那他有着怎样的愁呢?
(思乡、想念亲人等)
请同学带着愁绪朗读古诗。
2.那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新字了吗?有新愁就有旧愁,我们结合着资料来看一看。(出示孟浩然与仕途无缘的资料板书:结合资料)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才华的第二层愁)带着这份愁绪再读古诗。
3.此时作者新愁旧愁一起涌上心头,他的背后就是那片沙渚地。同学们请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示烟渚,这是什么样的沙洲呢?(烟雾笼罩等)那这仅仅是笼罩在沙洲上的烟雾吗?
(带学生感悟这也是笼罩在作者心里的愁)把这份愁读出来(齐读)。
4.日落时分,孤舟、旅客,诗人站在船头会想些什么呢?
(思念家人、何时为国效力、实现内心抱负等)
分别让学生带着愁绪读出来。我们结合资料将“客愁新”理解的更加透彻,再次读前两句,男女分读。
5.当月亮慢慢升起,月光洒下江面,作者的眼前又出现了新的景象。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人对这两句诗进行了点评,实在写景,其实在说“愁”。那愁体现在哪呢?
生自由读后同桌讨论。抓住野旷、天低树、月近人这三处进行重点分析,感受作者内心的百般愁绪,边分析边读诗句。
6.后两句是写景也是在写愁,这就是借景言愁(板书:借景言愁)这是古诗的艺术特色。中国还有很多古诗也运用了借景言愁的写法,同学们想一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我们由一首诗联想到这么多首诗,通过诵读联想的方式来体会更多的感情。(板书:诵读联想)
7.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内心,来写一写他内心的愁绪。(出示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而此时此刻充斥着作者内心却只是—— )书写后学生进行分享,再次感悟他内心的忧愁。
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一起做一回孟浩然,来读读这首诗,老师先来读(配乐)生在齐读。出示古诗图片让学生再次背诵古诗。相信这首诗已经印在你们的心里了。最后出示本课古诗的相关问题,学生一起回答,再次提升情感。
五、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借景抒情的古诗,下节课和大家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一个人在小舟上的那种忧愁孤寂的夜晚,我非常喜欢这首诗,那种空旷的原野,清澈的江水倒映出月亮的影子的夜景深深吸引了我。教学时,我把读准字音,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忧愁孤独的心情作为教学重难点。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力求通过图片、音乐及导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对诗的意境心领神会。
教学中,我设计了“抓读”:一是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饶有韵味。二是教师范读,即给这首诗定调,老师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读这首古诗的,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让学生知道,这首诗原来是这么去读的。三是情景交融读,想画面,在老师的导语创设情景下,引导学生读,从而体会诗人的忧愁与孤寂。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我始终围绕“日暮客愁新”这句诗,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四是精读,做到在读中去理解诗意。
本节课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一、在讲课中,有少部分学生的“情”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不够活跃。
二、课堂中我的聆听还不够细致、专心,我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投入、广泛,对学生的激发还远远不够,
三、学生朗读时没有给予详细的点评指导。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细细的、认真的思索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