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 学年第一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其中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H2O B.ATP C.葡萄糖 D.Ca2+
2.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单位膜构成 B.可与核膜相连
C.有些附着着核糖体 D.断裂后形成溶酶体
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苏丹 III 可用于检测(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油脂 D. 蛋白质
4.农业谚语“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等。说明水和无机盐在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镁会导致叶片变黄
C.在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水的含量最高
D.水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5.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
A.植物细胞间存在区别 B.真核细胞间存在区别
C.生物细胞的多样性 D.生物界的统一性
6.PET-CT 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 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 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 过的( )
A.维生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7.细胞进行需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反应的阶段和氧气参与反应的阶段分别是( ) A.第一和第二 B.第二和第三 C.第三和第二 D.第一和第三
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 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质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 URAT1 和 GLUT9 重吸收,最 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第 8- 12 题。
8.组成肾小管细胞质膜上 URAT1 的基本单位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甘油和脂肪酸 D.氨基酸
9.下图是肾小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磷脂和蛋白质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外的化学信号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10.下列细胞器中,没有参与转运蛋白URAT1 和 GLUT9 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的是( )
11.原尿中水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地被肾小管重吸收,且不消耗能量,这类转运方式属于( )
A. 易化扩散 B.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和胞吐
12. 肾小管细胞功能的完成还离不开细胞骨架,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种细胞器可沿该结构移动 B.对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
C.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其网络状结构可支撑细胞形态
13.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
键以及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等信息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单体 连接键 生物大分子 检测试剂或染色剂
葡萄糖 ①
② ③ 蛋白质 ④
⑤ — 核酸 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
A.①可以是糖原或蔗糖 B.②是氨基酸,③是肽键,⑤是碱基
C.②和⑤都含有 C 、H 、O 、N 元素 D.④可以是本尼迪特试剂
14.伞藻和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二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原核生物 B.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
C.都具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具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5.下列中学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中油脂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B.观察小肠绒毛细胞时,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清晰可见
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
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在低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16.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含有基因,并可以在其中表达,因此线粒体、叶绿体同样含有核 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大量摄入会
危害人体,其最有可能危害人类细胞哪个细胞器? ( )
A.线粒体 B. 内质网 C. 叶绿体 D. 中心体
近日“支原体肺炎”登上热搜!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无壁原核生物。易在人群密集、 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感染者主要出现发热、咳嗽、咽红、流涕、打喷 嚏等感冒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肺炎,甚至有一些还出现了“ 白肺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第 17- 19 题。
17.肺炎支原体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
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蛋白质 D.核苷酸
18.下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含有核糖体、核仁等结构
B.膜蛋白在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加工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C.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形成,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
D.肺炎支原体的核酸中含尿嘧啶
19.“ 白肺”是指在 X 光检查下肺部呈现大片白色显影。出现“ 白肺”一般意味着肺部有严重感染,症状
一旦出现,患者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肺” 患者肺部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B.与正常人相比,“ 白肺” 患者 O2 消耗量与 CO2 产生量的比值小于 1
C.“ 白肺” 患者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并被分解的能力减弱
D.“ 白肺” 患者细胞中产生的[H]可与 O2 结合生成 H2O 并释放能量
20. 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以与黑色素细胞
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带来了福音。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油脂
B. 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可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功能
D.黑色素细胞膜上能与内皮素拮抗剂相结合的受体是一种转运蛋白
21.维生素 D3 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
活化维生素 D3 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 进维生素 D3 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维生素 D3 是一类蛋白质类化合物,不溶于水
D.维生素 D 可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22 . 下 列 关 于细胞核 的叙述 , 正确 的 是 ( )
A.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是相同的
B.核孔是蛋白质、DNA 等大分子自由出入的通道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D.细胞核控制生命活动,因而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3 . 在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
的三个图像。根据图像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现象发生过程中,图像出现顺序依次是 II-I-III
B.若图 I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则此时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乙处的颜色是逐渐加深的
D.用黑藻的叶肉细胞进行本实验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24.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探索一直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生命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 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可为酶提供更多附着点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其形态功能、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D.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5.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
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
B.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
26.ATP 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为腺苷
B. 图中②是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C.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图中的“ ~
D. 图中③和④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内的能量供应
27. 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揉可使茶叶成条,捻可破坏细胞结构)、发 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多酚氧化酶提供大量活化能加快了茶多酚氧化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28.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 ATP 供能后会被激活,在荧光素酶 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且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转化为光能,科学家正尝试利用这 一原理培育低能耗的转基因荧光树路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荧光素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B.萤火虫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酶主要起到调节作用
C.植物细胞内所有代谢反应都要 ATP 水解供能
D.ATP 无物种特异性为荧光树的培育成功提供了条件
2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 CO2 所致
B.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利于细胞呼吸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
D.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 以保证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30.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
所示,P1~P4 表示沉淀物,S1~S4 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 仅存在于 P2 、P3 、P4 中 B.DNA 仅存在于 P1 、P2 和 P3 中
C.P2 、P3 、P4 和 S3 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S1 、S2 、S3 和 P4 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10 分)Ⅰ 、常山胡柚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 脂肪及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图分别表示胡柚果实中三类生 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胡柚体内含有的这三类大分子物质的单体都是以 为骨架,它们共同含有的元素是 。 (2)进一步分析物质 B ,发现其一条多肽链是由 4 种氨基酸,4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则该多肽 链最多会有 种不同的排列顺序。
(3)进一步分析物质 C ,确定其为脱氧核苷酸链,而不是核糖核苷酸链,做出此判断的理由可能 是 。
(4)不可以用 (填图中字母)来鉴别胡柚和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原因是 。
Ⅱ、有些同学有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早餐是一 日三餐中很重要的一餐。健康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助于 保持身体的健康,让人精力充沛,提高课堂效率。一种常见的早餐配餐如下:猪肉包子、杂粮粥、 多种蔬菜、豆浆、全麦面包、牛奶、鸡蛋。
(5)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两类植物多糖,它们是 。食物中含有钙、铁等元素,其 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是 。
(6)该早餐中包括有糖类、脂肪等物质。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其中分解 的耗 氧量更多,从化学元素组成的含量上看,原因是 。
32.(10 分)2022 年 12 月 2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图为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新冠病毒属于 RNA 病毒,与新冠病毒组成成分最相似的细胞器是 。
(2)病毒感染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例如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
一种糖蛋白,细胞中核糖体产生此物质并分泌到体液中的过程还依次需要的两种细胞器为 ▲ , 该过程需要的 ATP 来自宿主细胞的 ▲ (填场所)。若细胞合成的干扰素出现错误折叠时,可 通过“细胞自噬”作用消化、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以维持细胞与机体稳态,与“细胞自噬”直接有 关的细胞器是 ▲ 。被降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 排出细胞外。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这种“ 自噬作用”会 。(选填“增强” 、“不 变”或“减弱”)。
(3)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 S 能与宿主细胞表面 ACE2 受体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完成 感染过程。最后宿主细胞将子代病毒以囊泡的方式胞吐到细胞外,此过程依赖于宿主细胞膜的 ▲ 。 某研究报导中表明连花清瘟胶囊中连翘酯苷 A 等成分也能与细胞膜上的 ACE2 结合,由此推测,连 翘酯苷 A 是通过 ▲ 原理抑制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
(4)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究是人类对抗新冠疫情的另一重要战场。科学家拟
利用磷脂分子构成脂质体,把某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物包裹入其中
后,将药物送入特定靶细胞中发挥作用。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
裹在右图所示结构中 (填“药物 1”或“药物 2” )所在的位置。
33.(10 分)如图 1 是某同学通过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显微照片, 图 2 表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 ABD 代表物质或结构,abcde 代表物质运输的方式,请据 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 1 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 ▲ ; 图 1 中细胞液浓度 ▲ (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确定”)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 KNO3 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 ▲ (答出两种原因)。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 2 中 B 的厚度会 ▲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在提取动物细 胞膜时最好选用 ▲ 做材料。
(3)大麦、甜菜和番茄等能耐受较高盐浓度的环境,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通过[ ] 方式吸收盐 离子然后将其积累在 ▲ (填细胞器)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通过产生可溶性糖、甜菜碱等 物质,使细胞质的渗透压 ▲ , 从而防止细胞脱水。
(4)图 2 所示模型属于 (填“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或“数学模型 ”)。
34.(10 分)Ⅰ 、微生物污染食品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以对食品 中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
①将待测样品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
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 ATP 含量。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6 页 共 7 页
③测算出细菌数量。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 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 ATP 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 ATP 含量成 (填“正比” 或“反比” )。根据 ATP 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 ATP 含量 。
(2)“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 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 。生物细胞中 ATP 的水解一般与 (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Ⅱ、为验证细胞呼吸的过程,将酵母菌破碎并差速离心,获得沉淀物(主要涉及线粒体)和上清液(细 胞溶胶)两部分,与完整的酵母菌,分别装入 1-3 号试管中,经过如下表所示处理后,检测各试管 中的变化。
加入的 物质 试管 编号 1 2 3
线粒体 细胞溶胶 酵母菌
氧气 + + +
葡萄糖 + + +
荧光素 + + +
荧光素酶 + + +
实验结果 无明显现象 葡萄糖减少,生成丙 酮酸,出现微弱荧光
注:“+ ”代表做了相应处理
(3)根据试管 1 和 2 结果可以推测,葡萄糖在 被分解,并产生 (填“大量 ”或“少 量 ”)能量。
(4)试管 3 的实验结果是 。
为了进一步确定具体过程,使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分离出线粒体膜状结构、线粒体基质, 以 及膜状结构和线粒体基质,分别装入 4-6 号试管中继续开展如下实验。
加入的 物质 试管 编号 4 5 6
线粒体膜状结构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和膜状结构
氧气 + + +
丙酮酸 + + +
荧光素 + + +
荧光素酶 + + +
实验结果 无明显现象 丙酮酸减少,生成二氧 化碳,出现较强荧光
注:“+ ”代表做了相应处理
(5)试管 5 的实验结果是 。
(6)根据第二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丙酮酸分解发生在 中,丙酮酸分解后,在 中 继续反应,合成了较多的 ATP。
高一生物学科 试题 第 7 页 共 7 页
2023 学年第一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A D B B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A A A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D B B C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10 分,每空 1 分)
(1)碳链 C 、H 、O (2)24
(3)分子 C 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分子 C 中含有碱基 T(胸腺嘧啶)(答出一点即给分) (4)A A(多糖)分子不具有物种特异性(意思相近,合理即给分)
(5)淀粉、纤维素(答全给分) 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
(6)脂肪 脂肪含(C 和)H 量更多
32.(10 分,除说明外每空 1 分)
(1)核糖体
(2) 内质网、高尔基体(答全给分)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答全给分) 溶酶体 增强
(3)流动性 阻碍刺突蛋白(S)与 ACE2 结合(2 分)(意思相近,合理即给分) (4)药物 2(2 分)
33.(10 分,除说明外每空 1 分)
(1)外界(蔗糖)溶液 不确定 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该细胞没有大液泡,或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又自动复原,或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够大,细胞失水较少等(2 分)(答对 1 个给 1 分)
(2)变小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a 主动转运 液泡 升高
(4)物理模型
34.(10 分,每空 1 分)
(1)正比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意思相近,合理即给分)
(2)(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 吸能反应
(3)细胞溶胶 少量
(4)葡萄糖减少,生成二氧化碳,出现较强荧光
(5)丙酮酸减少,生成二氧化碳,出现微弱荧光
(6)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膜状结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