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学作品中的“乡土味”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教学设计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是本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这两篇以虚构为主的小说都是以普通农民为视角,反映人民群众逐步觉醒不断进步,走向新生的历程。孙犁和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表现浓郁的乡土色彩见长,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孙犁的《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是带有“诗化”特色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荷花淀派”风格;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通俗生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土味”较重,具有典型的“山药蛋派”的特点。本设计试图从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进而理解作者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深入理解革命文学作品。
预习任务
阅读两篇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 理清小说的人物关系。
2.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3.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两篇小说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 两篇小说中你有何困惑悬而未解?
学习任务
任务一 联系所学,比较差异
1. 在你的印象中,有关战争和改革开放的作品有何特征?试列举几部。
比如:《亮剑》《长津湖》等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战争与和平》等战争题材的小说,整体上给人场面宏阔、色调阴暗、硝烟弥漫、残酷血腥、动荡离乱之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有关改革开放的作品,大多反映成长蜕变、艰难拼搏、命运沉浮等特点。
2. 这两篇小说与上述作品相比,有何特点?
特点:以普通农民为视角,淡化残酷血腥的战争场景,聚焦农民的日常生活,塑造乡土世界中成长蜕变的农村“革命新人”,切口较小,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任务二 探究两篇小说的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例如水生嫂:
(1)典型的语言描写:
①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教材第62页)
分析:这是当水生嫂听水生说他第1个报名参加地区队的时候说的话语。“你总是”这种语气显然是带有情绪的,水生嫂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水生的妻子,“总是”有淡淡的嗔怨,也有对丈夫的理解和肯定:保家卫国是积极的。作为革命战士家属的她,明白对敌作战的重要性,因此她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难,阻拦丈夫,这句话隐含着内心真实而复杂的情感。
②“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教材第62页)
句号表示句意的完整与停顿时间的充分,这个句号很有意味,他把水生嫂的话分成了两个层次:“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识大局顾大体,她被积极投身革命的丈夫所感染,丈夫参军,她绝不愿拖丈夫的后腿,这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作为妻子,作为孩子母亲的水生嫂,才商量时提出了自己的难处:“家里怎么办?”的确,家里上有老父,下有幼子,丈夫一走,生产生活的重担就要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现实的困难让水生嫂感到委屈,她在丈夫走之前提出这一点,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人物实际身份的,而这也让水生嫂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典型。
(2) 典型的细节描写
①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嫂为什么低着头?难道不能昂起头对水生说吗?面对离别,水生嫂并没有阻拦丈夫,而是低下头,害怕这份不舍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他抗日,这一动作细节的刻画,将水生嫂温柔细腻、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品性显现了出来。
②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水生说家里的事情要靠她多做一些了,水生嫂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水生嫂感到沉重与委屈,她的心里有些发颤,但她又是倔强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哭,勇敢的挑起了这份重担,表现出她性格中的勇敢,坚强。
③“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手指的震动,是内心震动的外在表现,说明事情来得太突然,紧接着吮手指这一动作细节则又表现出水生嫂想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这细微的动作足以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矛盾,表现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和勇敢坚强。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水生嫂形象的典型性离不开符合人物实际身份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水生嫂的话语,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水生嫂有坚强勇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一面,又有着女人特有的脆弱、敏感、体贴和依恋,让我们充分感知了一个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农村妇女的形象。
(3)典型的环境营造
自然环境:“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店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小院子和白洋淀的月下夜景,被渲染得富有诗意,呈现出和谐宁静的美感,这景色又与美好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温馨宁静的情景,烘托出水生嫂的善良与美好。
社会环境:“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知道,这是在抗战时期,而优美宁静的荷花淀,同样也是游击队和鬼子的战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水生嫂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妇女,她的勇敢坚强自立,使他成长为一名保卫家乡的战士,在它朴素自然的人性美之上,又增添了一份战争中独特的斗争精神。
总之,水生嫂的形象之所以典型,与作者通过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描写,服务于人物性格发展的细节刻画,以及体现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社会背景的典型环境的营造,密不可分。
二诸葛:
(1)典型的语言描写
①“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教材第66页)
②“了不得呀了不得!”(教材第67页)
③“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教材第68页)
④“由你啦?”
这些语言符合二诸葛迂腐胆小的旧式农民身份,传神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二诸葛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在看见二黑和小芹在一条凳子上和听见二黑不愿意娶童养媳时,二诸葛怒目直视,骂道:“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在区长问小二黑,愿不愿意跟童养媳结婚时,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孩一眼道“由你啦?”在面对儿子时,二诸葛大摆家长的威严与专横。他的话语符合人物身份,寥寥数语,一个专断执拗的封建家长形象,便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2)典型的细节描写
例如三仙姑:
“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儿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羞得只顾擦汗,再也开不得口。”
“恨不得一头碰死。”
众人的哄笑,使得三仙姑彻底站到了被动的地位上。三仙姑遭遇了被围观被嘲笑,还有区长的批评,从“羞得只顾擦汗”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她再也沉不住气。根据地的新风尚新舆论,唤醒了三仙姑原先应当具备的羞耻心,使她完成了思想上的深刻转变。
“这才下了一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30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
从三仙姑老来俏装扮的悄然变化中,和拆取香案的细节描写中,我们也看到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发展。
(3)典型的环境营造
在《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并没有直接的环境描写与时代叙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人物的行为与对话中提取关键信息,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使用了许多山西方言:如“事已经出下了,由他去吧!”“区上添传你跟于福老婆。”“打听她作甚啦?她的本领多大啦?”这些具有特色的地方语言,展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让我们了解到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山西的一个农村。小说的人物对话与故事情节也透露出时代背景的信息。例如二诸葛给小二黑找了童养媳,三仙姑没和小芹商量就找了婆家,二诸葛“请区长恩典恩典”,三仙姑叫区长老爷给她做主,这些言行的背后是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但此时的农村,同样有着思想风气的崭新转变,小二黑和小芹向往自由恋爱,区长作为民主政权的代表,批评教育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恶霸,被送到县里判了刑,此时的农村正经历着新旧势力,新旧思想的冲突与变迁。在这样一个进行着时代变革的山西农村,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与性格发展,显得更有典型意义,两个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背后,是解放区农村的整体变革和发展,体现出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任务三 感受并理解两位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
1. 如果让我们为战争背景下的村庄选择一个画面,在下面的这两段文字中,你会怎么选?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
也许很多同学会选择后一句。因为在前一句话中,我们没有看到断壁残垣,硝烟烈火,看到的是清风、湖水和稻秧是一派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而黑沉沉的无声无息,阴森恐怖的环境,似乎更符合我们对处在战争背景下的村庄的想象。上面的这两句话分别出自教材第61页和第72页,《党费》中的村庄阴沉破败,是兴风血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而孙犁在《荷花淀》中却用优美的语言将处在抗战背景下的白洋淀,描绘得和平静谧。同样都是刻画革命斗争的环境。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差异。在这表象的差异背后,与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这几篇小说分别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1)《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镜头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作者写道整个白洋淀月色皎洁,苇席洁白,淀水银白,薄雾透明,清风徐来,荷花飘香,水生嫂静静地坐在院子中,在这皎洁的月色下,一边织席,一边等待丈夫的归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其实并非如此的安静与和平,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是这样的平静与悠闲。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一般战争题材小说中描写的硝烟与血腥味,并不是因为战争本身并不残酷,也不是因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而是作者运用充满诗意的描写还原了荷花淀宁静、祥和与美丽的面貌,从而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白洋淀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画卷。
镜头二:“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颗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颗菱角角就有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一段写白洋淀的菱角在电水里自然生长的形态,菱角柔嫩细滑,安安稳稳的浮在淀水里,充满了生机。在这里看不见被战争破坏的痕迹,也丝毫感觉不到因战争带来的凋零、枯败。作者把战地环境进行了非战争的处理,还原成自然形态的环境。
镜头三:“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家以铜墙铁壁比喻阳光下,一望无边的荷叶,以白洋淀的哨兵比喻高高挺出的荷花箭,与冀中儿女与日寇的殊死搏斗联系在一起。孙犁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把时代生活的风云变幻,藏在诗一般的情景中加以表现。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淡化了战争的残酷。
荷花淀成就了孙犁,让人们发现了荷花淀,发现了这里有一个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同样的也成就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作品的共同特色,是文字秀美,风格冲淡自然,语言清丽优美,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诗情画意,往往在细腻的描写中努力开拓诗一般的意境,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去都从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的融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式的韵致。
(2)《小二黑结婚》: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厚。
镜头一:“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他管教管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赵树理的描写对象是山西农村的劳动人民,从表现农民和以农民为受众的角度出发,他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文笔力求简洁,语言质朴生动,又富于口语化,使整部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地域性色彩。
镜头二:(教材第69页)三仙姑被交通员带到区里,见到区长,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
幽默又具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把三仙姑封建迷信的思想暴露无遗。人物语言剪短、精炼,含蓄有力,把农民说话的口气和精神劲头表现出来,增加了作品的大众化气息。
镜头三:“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喻体驴粪蛋,是农村随处可见之物,把三仙姑的脸蛋比做此物,不仅读来引人发笑,而且也使得三仙姑老 来俏的姿容跃然纸上,同时又满含讽刺意味。
镜头四:“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儿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这段文字是对三仙姑的描述,作者在叙述描写时用了群众的话语,这些语言充满感染力。
赵树理写农民,表现农民,所有取材都来自农村常见的事物,以求形象生动,便于农民阅读。《小二黑结婚》,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突出表现了这一流派,取材山西农村农民斗争生活,以新鲜朴实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健康机智的幽默风格,描绘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生活面貌,全新的农民精神境界。
任务四 透视两位作家创作风格迥然不同的原因
孙犁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值得一提的是,《荷花淀》中模糊了人物个性化的称谓,很多时候直接用“这女人”“女人们”来代替,这一称谓具有普遍意义,文本强调的不是个体,而是某一群体。正如在《关于《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中,作者认为他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的故事”一样,无论是“水生嫂”还是“女人们”,甚至是“水生”这个名字,都只是一个群体的称号。水是平和与柔顺,也被视为是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所以,以水喻人,除了折射出女人的纯净、柔美,还赋予了女人坚强包容、孕育万物生命的寓意。以水性女人的创造消融了战争的血腥与破坏。(柯晓芬《以诗性消解战争的残酷性》)
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人性美刻画的追求,在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得到了统一。孙犁提到:“在表现农民的斗争中,可以渲染浪漫主义,因为浪漫主义适合于战斗的时代,英雄的时代,这种时代生活本身就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战争残酷性的有意消解,是因为孙犁对战争的憎恶而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所以在《荷花淀》中,他把自己的仁爱之心与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融于一体。小说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灿烂。
与孙犁创作风格迥异的赵树理曾经说过:“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由于赵树理小说的受众主要是农民,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地方方言,也借鉴评书这种农民经常接触的传统艺术形式,让自己的小说可以被农民更容易的接受。本着为农民大众写作的目的,出于反映农村问题的需要,赵树理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把人物和情节融为一体,用说书的叙事性话语,讲述了一部人们爱听的故事。孙犁与赵树理都是革命年代的亲历者与感受者,正是因为和革命共同的生命,他们的写作风格才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