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20: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C.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组成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地图名称 B.比例尺 C.方向 D.图例和注记
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 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4.如果突然发生地震, 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 逃离教室
B.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
C.大哭大叫, 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D.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5.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风力 C.生物 D.冰川
第 1 页(共 16 页)
6.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石灰岩溶润 B.雅鲁藏布大峡谷
C.沧海桑田 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7.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海沟 D.大西洋
8.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不大, 但危害严重 B.活动频繁, 历时长
C.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突发性强, 历时短
9.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对我国而言,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下列避震措施中, 不合理的是( )
A. 在室外的人应迅速躲在建筑物的墙脚或屋檐下
B.在楼底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C.在高楼层的人可选择浴室等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10.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整体同时消失
D.整体都不会消失
11.以下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现象是( )
A.东非裂谷的扩张 B.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第 2 页(共 16 页)
C.台湾海峡的陷落 D.五带的形成
12.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
B. 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
C. 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正东方
D. ②图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
13.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处位于丙处的西北方向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丁处位于山脊
D.甲处海拔比丁处海拔高
14.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它位于东经 121.56°, 北纬 29.86 ° . 下列对宁波位置的标注基本正
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6 页)
A.
B.
C.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在比例尺为 1:1 000 000 的交通地图上, 测得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7.5 cm,则它们的实际
距离为 km。
16.据报道,2019 年 1 月, 一艘巴拿马籍货轮在如图所示海域翻沉,正在附近航行的 A.B 两艘
轮船立即前往搭救。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点的经纬度为 ,该地位于 (填“东 ”或“西 ”)
半球、 (填“南 ”或“北 ”)半球。
(2)图中 A.B 两艘轮船在同一条 (填“纬线 ”或“经线”)上, 据此判断 A 轮船位
于 B 轮船的 方向。
17.如图是光明社区的平面示意图。
(1)图中表示地图方向的方法: 。
(2)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明明家在信用社的 方向。
18.北京时间 2019 年 6 月 17 日 22 时 55 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 6.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6 公里, 在这次地震之前的 61 秒内, 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电视机
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 减少了大量伤亡。
第 4 页(共 16 页)
(1)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2)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 28.34 度,东经 104.90 度)位于 (选填“低 ”、“ 中 ”
或“高“)纬度。
(3)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迅速跑到教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生
(4)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 。
19.如图是某区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乙是 。
(2)李村位于赵村的 方向,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 3cm,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
km。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 。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有人统计过 20 世纪发生的大地震,发现 80%都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 这难道是简单的 巧合? 为了研究影响地震的因素,小明从 2010 年后发生的许多次破坏性地震中随机选择了几次
并记录在下表:
记录次数 1 2 3 4 5
第 5 页(共 16 页)
地震时间 2010.1.12 2010.1.30 2010.2.27 2010.4.14 2011.3.11
地震地点 海地 中国四川 智利 中国玉树 日本
震级 7.3 级 5 级 8.8 级 7.1 级 9.0 级
农历日期 十一月廿八 十二月十六 正月十四 三月初一 二月初七
(1)小明发现地震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根据表中的信息, 你认为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3)小明的探究过程存在不科学之处,请指出 ;
(4)下列关于地震逃生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人多的地方要有序地快速撤离
B.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带避险
C.应该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
D.高楼可以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蹲下避险
21.某兴趣小组用松散泥土堆制成一个山谷模型, 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过程 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一 用较小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少
二 用较大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多
三 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较少
(1)实验中是通过 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
(2)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南山区, 每年夏季都是泥石流多发季节,
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如图甲所示为某校校园平面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6 页(共 16 页)
(1)六瓣花坛在篮球场 A 的 方向。
(2)小科选用无弹性棉线与平面图上六瓣花坛轮廓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出绕花坛一周的两个 端点 M、N。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 M、N 两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 mm。
据此可算出花坛的实际周长为 m。
23.如图示区域为某中学在森林公园内选取的研学基地。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B 山峰在 C 山峰的 方位。
第 7 页(共 16 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解: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 A
正确;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故 B 正确;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也就是上地幔顶部),而不是地壳和整个地幔,岩石
圈位于软流层以上, 故 C 错误。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
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故 D 正确。
故选: C。
2.
解: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 故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3.C
【解析】(1)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
晶体颗粒(如花岗岩)和气孔(如玄武岩),或柱状结构。常见的有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 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
砂粒或砾石,常见的有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
第 8 页(共 16 页)
(3)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 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 原来岩 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例如, 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
岩的一种) “变质 ”而来的,常见的有大理岩,石英岩, 板岩。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 由此形成的岩石属于变质岩, 石灰岩 是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岩,页岩是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大理岩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
所以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4.B
【解析】发生地震时,切莫惊慌,如果在教室,要赶快躲到课桌下,如果在室外, 要远离楼房,
在空旷的地方躲避。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 逃离教室,这样会很危险,教室所在楼层较高的话,本来
没事, 反而会摔死, 故不正确。
B.躲到课桌下, 用书包护住头部,等到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故正确。
C.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会制造恐慌,应该冷静处理,想出对策, 故不正确。
D.这样跑出去会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5.C
【解析】地貌形成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就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板块移动(当 然有板块运动所引起的火山喷发、地震等),外力作用就主要是太阳辐射所引起的,流水、风力等
等.
形成沙漠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沙漠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6.A
【解析】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判断地壳变动.
海陆的变迁、岩石的变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岩石断裂的痕迹、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
是地壳变动的信息。石灰石的溶解只是表明它接触到的液体呈酸性。
故答案为: A
第 9 页(共 16 页)
7.C
【解析】 板块学说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亚欧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的,大西洋是由大陆漂移形成的。
A.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A 不符合
题意。
B、红海是由板块分离运动形成, B 不符合题意。
C、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貌类型是海沟,C 符合题意。
D、大西洋是大陆漂移形成的,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8.D
【解析】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强,历时短;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
繁;危及面广, 且重复成灾。
规模可以很大, 历时短, 危及面大。
9.A
【解析】地震来到时,千万不要慌张,沉住气冷静采取应对措施,不能坐电梯, 也不能往高建筑
地跑, 应当远离高电压地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A.地震到来时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A 符合题意。
B、在楼底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主震过后, 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在房间里要
及时关闭电源, 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 B 不符合题意。
C、在高楼层的人可选择浴室等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
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C 不符合题意。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 应迅速用书
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0.B
第 10 页(共 16 页)
【解析】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所以远去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答案为: B.
11.D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是由 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 比较活跃.东非大裂谷的扩张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拉伸的结果,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是印度 洋板块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造成的, 台湾海峡的陷落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拉伸的。而五带的
形成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故选: D
12.
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图比例尺比②图比例尺大,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小,故 A 错误;①图中虚 线位置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表示的地形是山脊,故 B 错误;依据图中指向标, ①图中甲地在乙
地的东北方,故 C 错误; ②图中丙处等高线比丁处密集, 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 故 D 正确。
故选: D。
13.
解: A.根据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判断可知,丁处位于丙处的东北方向, 故 A 不正确;
B、读图可知, 丙处等高线密集, 坡陡,丁处等高线稀疏, 坡缓,故 B 不正确;
C、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故 C 正确;
D、读图可知, 甲处与丁处位于同一等高线上, 海拔高度相等, 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14.
解: 读图可知,宁波位于东经 121.56°, 北纬 29.86 ° . 题目中标注基本正确的是 D 图。根据题
意。
第 11 页(共 16 页)
故选: D。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75
16.(1)东经 120°北纬 50°;东; 北
(2)纬线;西
【解析】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
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 20°以东,东经 160°以西
(20°W——160°E)的区域。 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 20°以西、东经 160°以东(20°W—— 160°E)
的区域。
(1)确定经纬度, 先明确南北纬度, 东西经度,度数的变化规律往北增大是北纬, 往南增大是 南纬,往东增大是东经,往西增大是西经,因此 A 电经纬度为东经 120°北纬 50°, 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
(2)图中 A.B 两艘轮船在同一条纬线, 据此判断 A 轮船位于 B 轮船西的方向。
故答案为:(1)东经 120°北纬 50°; 东; 北(2)纬线;西
17.
(1)地图上表示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在没有特殊标志的地图上,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进行判断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图的地图上,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地图指向标指向北方,所以
是指向标定法;
(2)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图例和方向,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图例和注记;该图有
指向标,明明家在信用社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
(1)指向标定法;
(2)图例和注记 东南。
18.(1)印度洋
(2)低
第 12 页(共 16 页)
(3)B
(4)泥石流
【解析】(1)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如下:
(2)低纬度是 0° ~ 30° ; 中纬度是 30° ~ 60° 高纬度是 60° ~ 90°
(3)发生地震时, 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 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 需要 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 应该迅速跑到室外, 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 楼来不及逃离, 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 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 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
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4)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 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 28.34 度,属于低纬度。
(3) 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B。
(4)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 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
第 13 页(共 16 页)
持续性的降水, 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 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
泥石流。故答案为:(1)印度洋;(2)低;(3)B;(4)泥石流
19.(1)山峰;山脊
(2)西南;2.4
(3)①
(4)沿公路分布; 陈村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 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
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1)甲是山峰,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 3cm,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 2.4km。先量出 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
两地的实际距离,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 3cm ,
则 = 240000(厘米) = 2.4 千米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① 。 读图可知, ①处等高线比②处等高线密集, 坡度
更陡的是公路①。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沿公路分布,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陈村, 因为等高线数值越大,表示
海拔越高, 等高线数值就表示海拔高度。
故答案为:(1)山峰;山脊(2)西南; 2.4(3)沿公路分布; 陈村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1)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以及 日本海附近地区;(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认为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发生大地震的时间有何规律? (3)小明的探究过程存在不科学之处,地点不一致,世界各地的时间不同,不能用北京时间、 农历阳历来算;记录的过少, 实验存在偶然性, 导致实验结果可能有误;(4)地震发生时,首先
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
第 14 页(共 16 页)
是楼房二层或以上,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 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应优先选择立即躲 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 茶几,沙发等家具旁; 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这时要迅速伏地趴下,尽量蜷 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低头,用衣服枕头等护住头颈,不要压住口鼻,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户外,则应迅速避开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楼 房),立交桥,过街天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这些高大建筑物,远离水坝, 陡坡山崖, 狭窄街道 和危旧房屋,特别要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以防触电,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 附近停留,去空旷的场地。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2)地点不一致, 世界各地的时间不同, 不能用北京时间、农历阳历来算; 记录的过少, 实验存在偶然性, 导致实验结果可能有误;(3)
ABD。
21.(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2)夏季雨水多
【解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
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本实验是通过一个现象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在这里就是看底部泥沙的堆积量。
(2)从实验可以看出, 水流大, 底部堆积的泥沙就多,那么夏季比其他季节多泥石流就是因为
夏季的雨水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2)夏季雨水多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西南
(2)19.0;57.0(或 57)
【解析】周长公式为 C=πd;地球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如图为指向标定向法,所以 、六瓣花坛在篮球场 A 的西南方向;
(2)长度的正确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所以 如图乙所示,
测量结果为 19.0mm。周长公式为 C=πd=3×19=57m;据此可算出花坛的实际周长为 57.0m。
第 15 页(共 16 页)
故答案为:(1)西南(2)19.0;57.0
23.
解:(1)读图可知, 图中 A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低洼部位,该地表示鞍部。
(2)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B 山峰在 C 山峰的正西方位。
故答案为:(1)鞍部;(2)正西。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