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02 14: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探究材料一:因为发菜的谐音“发财”,它能够做中药材,所以每到雨季,便有数十万“大军”成群结伙地进入内蒙古草原疯狂采掘。在内蒙古已经沙化的O.39亿公顷草场中,仅掘发菜破坏的就达0.13亿公倾以上。探究材料二:每到春季,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都会出现若干次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其中影响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沙尘主要发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和所提供材料,分析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人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㈠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出现前:生物出现后:化学演化(无机演化)生物演化(有机演化)极其活跃生物演化历程(填表P67)2.生物进化1. 环境变迁(地球表面的发展)人类爬行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鱼类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孕育萌芽 原始生命体被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哺乳动物㈡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灭绝(如:三叶虫)2. 恐龙的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恐龙灭绝之说:?Ⅰ、气候变迁说 ?Ⅱ、物种斗争说 ?Ⅲ、大陆漂移说 ?Ⅳ、地磁变化说 ?Ⅴ、被子植物中毒说 ?Ⅵ、酸雨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性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P68页活动题探究:“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自主学习课本P68页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回答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什么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造成哪些生物灭绝? 活化石——银杏
两亿年以前,地球上的欧亚大陆到处都生长着银杏类植物,是全球中最古老的树种。后来在200多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出现,大部分地区的银杏毁于一旦,残留的遗体成为了印在石头里的植物化石。在这场大灾难中,只有在我国还保存了一部分活的银杏树,绵延至今,成了研究古代银杏的活教材。所以,银杏是一种全球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人们把它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银杏树在200多年前传入欧美各国,许多著名的植物园都以能栽种“世界第一活化石”——银杏而无比荣耀。 濒临灭绝的华南虎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估计世界上仅有20~30只野生华南虎,现在可能连这个数量也不到了。现在世界上还有47只华南虎生活在中国18个动物园中。华南虎是老虎最小的几个亚种中的一种。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㈠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臭氧层遭破坏“臭氧空洞”;
酸雨等富纳富提岛 图瓦卢是一个国家,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东南绵延散布在约13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而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首都富纳富提位于主岛上,面积不超过2平方公里。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被遗弃的困境。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淹没沿海低地大气co2 增多 地 貌大 气砍伐森林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植 被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改善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破坏环境→危及人类生存㈢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你理解下列漫画的真实含义吗?练习:
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细胞动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动物 D.无脊椎动物
答案:D2.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前期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