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07: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评价
错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寻找规律、系统归纳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请你结合方法归纳,补全下面的识字卡片。(3分)
方法归纳 举例说明
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 “槽lì”二字均为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故“lì”应写作(1)    。
多音易淆, 区别有术 当“分”读作“fēn”时,有“分开;分配,分给;分辨,区别”等意;当读作“fèn”时,有“职分,本分;情分,情谊”等意。因此“男有分,女有归”的“分”应读作(2)    。
形近对比, 释义区分 “燥”从“火”,是“干燥易燃”的意思,引申为“缺少水分;干燥”;“躁”从“足”,有“行动快”的意思,引申为“性急,不冷静”。因此“唇焦口zào呼不得”中“zào”应写作(3)    。
2.学完本单元,小语和小金进行了讨论,请补全他们的对话。(3分)
小语:想要学好文言文,夯实基础很重要,文言文中的一些用法我们应该牢记!
小金:是的,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如《马说》中“虽有千里之能”和“食之不能尽其材”的“能”意思就不同,前者意为(1)      ,后者意为能够。
小语:我来总结一个古今异义的现象。《北冥有鱼》中,“怒而飞”的“怒”今义是愤怒,但古义是(2)          。
小金:我还发现了文言文中有通假字的现象。如《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的“与”同(3)“   ”。
3.小金和小语参加“诗词大会”比赛,其中一道题是从九宫格中识别出一句古诗。小金的答案是“萧萧班马鸣”;小语的答案是“萧萧斑马鸣”。如果你是评委,请根据对《送友人》的理解,结合“班”与“斑”的字源,判断哪个答案是对的,并现场向他们讲解。(3分)
风 北 斑
鸣 萧 马
班 尽 萧
【字源链接】 “班”的金文字形中间是刀,左右是玉,本义为“分剖瑞玉”,引申义为“分开”等。斑意为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4.古诗文默写。(6分)
  古诗古文润泽人心。“ (1)怒而飞,         ”(《北冥有鱼》)是庄子眼中奋起而飞的大鹏;“山光悦鸟性,(2)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在佛寺中心境澄澈的表达;“(3)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孤高自傲、蔑视流俗的坚守;“(4)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是陆游屡遭打击仍然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5)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深沉情感。
5.(2021·丽水中考改编)我们读过的书总在不经意间被唤起。请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4分)
6.(2021·重庆B中考改编)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6分)
【知“和”】
(1)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1分)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小金想写一篇《以和为贵》的演讲稿,列出了写作提纲。下面三句名言可作为分论点的论据,请你帮他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序号)(3分)
A.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C.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用“和”】
(3)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2分)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 3.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2022·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期末节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请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2分)
8.诗的题目是“石壕吏”,诗人却详写老妇,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新风向 迁移教材“思考探究”读完这首诗后,喜爱绘画的小语同学想给卖炭翁画一幅肖像,你认为作画时,她应该突出卖炭翁哪个细节 请说明理由。(2分)
10.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 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三)(2022·滨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 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讥议。③非:错误。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男有分,女有归     归来见天子(《木兰诗》)
B.是谓大同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C.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才美不外见(《马说》)
D.乐民之乐者 心乐之(《小石潭记》)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        ”(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2)“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2分)
14.“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 ①进:长进,进步。这里指学习新曲子。②数:规律,道理。这里指演奏的要领。③有间:为时很久。④志:心意,志向。这里指乐曲的意蕴。
1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文言句子 方法 词义
可以益矣 查阅词典法:①助;②增多,增加;③益处,好处;④更加 (1) (填序号)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课内迁移法: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
丘得其为人 语境推断法 (3)
1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师襄子/辟席再拜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8.甲文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却以“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2分)
19.乙文中的故事印证了甲文哪个观点 乙文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2.新风向 情境化设题小语读了下面的链接材料后,发现与《马说》有相似之处,于是做了如下笔记。请你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帮助小语把笔记补充完整。(4分)
【链接材料】 魏文侯之时,子质①仕②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③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④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 ”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⑤,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⑥ ,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选自《择而后树》)
【注】 ①子质:人名。②仕:做官。③简主: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④树德:施以恩德。⑤恐我以法:用法律恐吓我。⑥蒺藜:有刺的植物。
  《马说》把千里马比作被埋没的人才,讽刺了(3)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择而后树》将桃李、蒺藜比作要培养的人,表明(4)                                     。
三、写作(4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善良的诗人对于陌生人的情谊充盈于字里行间,令人感动。在生活中,你一定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和祝福,或许你也帮助、祝福过陌生人。因为素不相识,所以这份情谊更令人难以忘怀。
  请以“我与陌生人之间的故事”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切忌笼统、 空泛;②语言要富有感染力;③避开真实的人名、 地名和校名;④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1.(3分)(1)枥 (2)fèn (3)燥(每空1分)
2.(3分)(1)才能,本领 (2)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举(每空1分)
3.(3分)小金的答案是对的。“班”从字源来看,本义为“分剖瑞玉”,可以引申为“分开”。(1分)九宫格中识别出的诗句意为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故此处应为“班马”。(1分)而“斑”意为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斑马”指色彩不纯的马,和离别的情境没有关系。(1分)(若只有判断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字源探究。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萧萧班马鸣”意为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然后根据“班”和“斑”两个字的字源,确定符合句意的意象。根据离别的情境,这里应用表示“分开”的“班”,而不是表示“杂色的花纹或斑点”的“斑”。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4.(6分)(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潭影空人心 (3)拣尽寒枝不肯栖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
5.(4分)示例:保尔少年时干杂役,受尽凌辱。后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梦想成为朱赫来式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身体残疾后,他依然坚强地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投身国家建设,最终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3 分)可见,成功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名著阅读和图文分析。作答时,首先,要读懂图片上的信息,理解成功的正确诠释。很多人认为成功的道路是平坦的,而事实上是极其曲折和漫长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调动名著阅读积累,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找出有关遭受磨难,最终走向成功的内容进行阐述。这本名著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保尔的成长经历,生活的苦难、革命的艰险、斗争的残酷和身体的残疾等都是他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中遇到的巨大磨难。最后,拟写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有层次。据此作答即可。
6.(6分)(1)(1分)六尺巷
(2)(3分)①C ②B ③A(每空1分)
(3)(2分)示例: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每条1分,任写两条;若有不同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第(1)题,考查运用历史故事补写对联。考生根据下联中“邻里相让”可联想到“六尺巷”的故事。故可在方格内填写“六尺巷”。第(2)题,考查材料理解[注意]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教材“综合性学习”中的素材A句从社会层面写出亲仁善邻,有利于社会和谐,符合分论点三;B句从家庭层面写出侍奉父母、与兄弟相处之道,符合分论点二;C句从个人修养层面写出“和”的重要性,符合分论点一。第(3)题,考查补写议事规则。根据题干可知,制订“班级议事规则”的目的是“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因此,考生可围绕“积极应对”“文明讨论”“互相尊重”等角度作答。补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7.(2分)“独”字暗示了老妇人已被抓走,家里只剩老翁一人,(1分)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1分)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作答时,分析要由表及里,首先分析“独”意为“唯独,只有”,然后分析语境义。[注意]要答出对表明主旨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唯独和老翁告别,暗示了老妇人已经被抓走。老妇人的三个儿子已经上了战场,而今老妇人也不能幸免,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8.(2分)诗人借老妇的哭诉批判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1分)同时有助于表达作者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详略安排。作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诗人略写“吏”,详细描写老妇的哭诉,这样更能揭露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9.(2分)示例一:突出卖炭翁的面部。卖炭翁长年在南山伐薪烧炭,风吹日晒,烟熏火烤,满脸灰尘,脸上显出烟火色。突出卖炭翁的面部,更能表现出他艰辛和令人同情的一面。
示例二:突出卖炭翁的手部。卖炭翁长年在南山伐薪烧炭,风吹日晒,烟熏火烤,收炭装炭,手指都成了黑色的。突出卖炭翁的手部,更能表现他的艰辛和令人同情的一面。
示例三:突出卖炭翁衣服的单薄。天寒地冻,卖炭翁却穿着单薄的衣衫。突出卖炭翁衣服的单薄,更能反映他的悲惨境遇和令人同情的一面。
(细节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卖炭翁形象的把握。题干设置了为卖炭翁画肖像的情境,其实际上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最能体现卖炭翁悲苦命运的外在形象特征的把握。作答时,抓住诗中对卖炭翁外在形象的描写,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从中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突出表现即可,不能贪大求全。陈述理由时要指向诗歌的中心,即卖炭翁的悲苦命运和作者的同情。
10.(2分)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如果炭能卖个好价钱,生活仍然充满希望,然而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1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与本诗主旨的关系。内容上,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揭示宫市的黑暗,表达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结构上,为下文写宫市之苦做铺垫。
11.(2分)D A项,女子出嫁/返回;B项,叫作,称作/说;C项,接见/同“现”,表现;D项,都是“以……为乐”的意思。
12.(2分)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乱贼”“作”1分,大意1分)
13.(2分)(1)天下为公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第(1)空,甲文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其核心是“天下为公”。第(2)空,乙文中,孟子告知齐宣王要以民为本,即“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4.(2分)画线句阐述了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没有“多得”的念头,从思想品德修养的层面论述“大同”社会。(1分)人无德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无德就不能兴旺发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加强个人修养,培养高尚品德,去除私心杂念,无私奉献。(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感悟。作答时,首先要理解画线句的意思,然后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认识即可。画线句简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告诉我们要树立公心,培养高尚品德,讲求奉献。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君王。得不到快乐就埋怨君王,是错误的;作为百姓的君王而不能与百姓一同享受快乐,也是错误的。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乐是因天下而乐,忧是因天下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的事。”
15.(3分)(1)② (2)快乐的样子 (3)人的形貌或品性方面的特征(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释义。作答时,根据表格中提示的三种方法,结合句意解释词义。第(1)空,将“益”的四个义项分别带入“可以益矣”,根据大意,可推断“益”为“增多,增加”的意思。第(2)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怡然”的意思为“快乐的样子”,据此可推断“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中“怡然”的意思为“快乐的样子”。第(3)空,根据下文中的“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可判断前面的“为人”意为“人的形貌或品性方面的特征”。
16.(2分)C C项,根据句意“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如此”,故断句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妙招技法
文言断句题的解题方法
  ①根据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一定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断句的时候,要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必须结合全文内容来断句。
②根据虚词断句。在断句时,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标志。一般来说,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开的地方。如“夫”“盖”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句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是故”“则”“然则”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根据句式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时上下句常字数相同或结构相似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2分)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佳肴”“旨”1分,大意1分)
18.(2分)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1分)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类比论证及其作用的把握。解答时,在理解开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作用。文章开篇将美味的肉食与最好的道理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证。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2分)乙文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的观点。(1分)乙文让我明白了学习应该精益求精,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深刻的领会。(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及感悟。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孔子在学琴时不急于学习新内容,在钻研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悟。这印证了甲文中的“学然后知不足”的观点。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精益求精,不断发现问题,自我反省,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参考译文】
【乙】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了,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要领。”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的要领了,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蕴。”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蕴,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有一种静默深思的神情了,有一种和悦地高瞻远瞩、志向高远的神情了。”孔子说:“我知道作曲者的形象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在仰望,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如此!”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我的老师说过,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啊。”
20.(2分)(1)并列 (2)正确的方法(每空1分)
21.(2分)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且”“安”1分,大意1分)
22.(4分)(1)知人善任的贤君
(2)挑选人才
(3)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4)对统治者能够审慎地选贤用才的期望(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马说》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据此可填写第(1)空。《择而后树》由树及人,树要“先择而后种”,人也应该先选准合适的对象再培养提拔。因此第(2)空可填写“挑选人才”。第(3)空,《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现象,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第(4)空,《择而后树》中,通过种植桃李、蒺藜的不同结果,类比培养不同人产生的差异,表明统治者应该审慎地选贤用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妙招技法
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探究题,可按照“审—搜—析—述”四步法来解答。
审: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搜:依据要求从多个语段中搜索相关信息。
析: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参考分值,条理清晰(分条作答)。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魏文侯的时候,子质做官犯了罪,于是离开魏国去北方游历。他见到了赵简子,就对他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对别人施以恩德了。”赵简子问:“为什么呢 ”子质说:“魏国朝堂上的士有一半是我培植的,朝廷里的大夫有一半是我培植的,边境上的官员也有一半是我培植的。如今朝堂上的士在君主面前说我的坏话,朝廷里的大夫用法律恐吓我,守卫边境的人拿着武器胁迫我,所以我再也不对别人施以恩德了。”赵简子说:“噫!您的话错了。春天栽种桃李,夏天就可以在其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桃李树的果实。春天栽种蒺藜,夏天不能采摘它的叶子,秋天也只能得到它的刺。由此看来,关键在于你栽种什么树。现在您所培养提拔的人不对啊,所以君子应该事先选准对象再培养提拔。”
23.(40分)【写作指导】 生活中,我们不免与陌生人产生交集,得到陌生人真诚的帮助。写作时,可以通过讲述关于陌生人的故事,揭示主题,阐明故事带给人的启迪。值得注意的是, “我与陌生人之间的故事”这个题目, “故事”这一关键词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写“我与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也可围绕主题安排详略写多件事。题干中已经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因此写作时,必须突出文体特点,交代记叙要素,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此外,可融入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突出所经历事件的意义。
【佳作示例】
我与陌生人之间的故事
  那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啊!我会一直记得你,记得你带来的柔和的光。
——题记
  那天晚上九点,我上完晚自习回家。天很阴沉,夜空黑得像墨。【点评】环境描写,为下文的困境和陌生人的帮助埋下伏笔一路上,我借着微弱的路灯灯光骑自行车。快到所在的小区时,我不禁嘀咕道:“楼道里的灯不知修好了没 已经好几天了。”说着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
呀,手电筒忘带了,我不禁暗自叫苦。楼道里的灯已经坏了好几天了,小区业主向物业反映多次,物业工作人员却告知电工最近请假了。到了单元门口,我看到一丝隐约的亮光,这亮光犹如黑夜中的点点星光。谁家在门口安了灯 我三步并两步地往楼上爬,光越来越强。【点评】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这盏灯对“我”的帮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到了我家三楼时,抬头往上一看,一盏新的节能灯,发出柔和的光,正照着楼道的铁栏杆和雪白的墙。
妈妈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打开门,笑着说:“你也不带手电筒。今天下午,咱们小区来了一个中年人,自称是对门李大爷家的远房亲戚,可小区的人都没见过他。李大爷不在家,电话总是无人接听。那人在门口等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得知灯坏了,就去买了两个节能灯,在三楼和六楼分别安装了一盏,他笑着说‘黑灯瞎火的多不方便啊’……”妈妈不停地絮叨着。此时,我的心也似乎照进了点点的光,变得敞亮起来。【点评】揭示悬念,由现实的光亮写到内心的光亮,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
我脑中想象着那个中年人朴实的笑容,那笑容一定很美。再看看那盏节能灯,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我与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发生过的这样一段故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仍记忆犹新。那盏节能灯散发的柔光一直温暖我到现在,让我时时惦念、回忆。【点评】紧扣题目,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明陌生人带来的温暖让“我”难以忘怀
【名师总评】 那个中年人自始至终未出场,但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他的热情、真挚、朴实。陌生的中年人安装节能灯本是常见的学雷锋做好事的题材,但作者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取得了“烘云托月月更明”的效果,使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叹作者作文的巧妙。此外,开篇采用题记的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的抒情议论巧妙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