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评价
错题
一、积累运用(21分)
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分)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流淌的文字中,常常涌动着情感的激流。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辛苦买来的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全身都震sǒnɡ起来,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关爱;在《老王》中,老王在生命尽头心怀感恩,滞笨离去的背影牵动着一个善良文人的愧zuò,让我们为之深深动容;在《台阶》中,“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为造九级台阶, 一辈子的父亲不甘人后,不懈奋斗,让我们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动于生活中细腻的情感吧,因为生活有了感动才会更加美好。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粗拙( ) 滞笨( )
震sǒnɡ ( ) 愧zuò( )
(2)结合语境,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目不窥园 B.锋芒毕露
C.低眉顺眼 D.惶恐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除了“德智体美”之外, 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现实中,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根源就是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事实上,体味劳动的艰辛、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3.新风向 情境化设题(2022·原创)学完古诗后,小语制作了四个书签准备送给朋友,请你帮她将书签制作完成。(6分)
甲 乙 丙 丁
(1)在甲、乙、丙、丁的横线上分别补写出诗句。(4分)
(2)乙、丙、丁的书签主题分别是“思念”“情趣”“理趣”,甲书签最恰当的主题是( )(2分)
A.惜别 B.抒怀 C.咏史 D.乡愁
4.(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7分)
费曼学习法,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提出。该方法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明确你想要学习的知识,确定学习目标。其次,对知识进行归类、解构、对比和筛选,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然后,用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人讲解这些知识。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卡壳的地方,就进行回顾和反思,深度分析知识。最后,通过简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知识。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用教别人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输出完成简化吸收,从而学全学透,实现高效学习。
(1)根据材料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①
②
(2)老师组织小组探究学习,小金认为给其他同学讲题纯属浪费时间,对自己无益。请你结合材料对小金进行劝说。(3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4分)
我的理想
钟丽琳
①屋里只有晨曦一人。茶几上,一盘饺子圆润饱满,整整十个。
②晨曦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新闻频道里正播报疫情,有多少疑似病例和确诊人数。画面切到医院现场,晨曦不禁坐直了些,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中一个个忙碌的白色身影。突然,晨曦的手颤了颤,伸向前,想要透过屏幕抚摸谁。电视里,一位女医生正向主任汇报情况,女医生不经意抬起头,口罩上方,露出一双明亮的双眼,眼尾微翘,和屏幕前的晨曦一模一样。
③妈妈!晨曦的眼角晶莹闪烁。终于见到妈妈了。
④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除了住在一起的父母和外公,舅舅、姨妈、二叔、小姑也都是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性质,晨曦家的春节聚会常常聚不全。今年春节,只剩她一人。
⑤从很小开始,晨曦便自己上学。虽然学校离家不远,可看着同学都有家人接送,自己形单影只,心里总不好受。小学午餐自备,小伙伴会互相分享,晨曦便一个人悄悄地拿着饭盒往外走,饭盒里有时是软烂的米饭和焦煳的鸡蛋,有时是皮开馅露的饺子,这是晨曦早起自己做的。偶尔父母在家也会帮她准备,不过爸爸总是点外卖,妈妈的烹饪水平有时还不如她。外公包的饺子很好吃,但外公很忙,晨曦不愿给他添麻烦。
⑥这样的生活直接影响了晨曦的个人理想。晨曦百日抓周,家人在桌上堆满各式物件,晨曦一把抓起外公的银色听诊器。外公两眼眯成了缝,抱起晨曦亲了两口。全家喜笑颜开。到了幼儿园大班,老师问晨曦长大想做什么,晨曦不作声。老师引导着:想不想像爸爸妈妈一样做医生 晨曦听完大哭。这事传到爸妈耳里,两人对视片刻,沉默无言。小学时,语文老师让他们用“我的梦想”造句,晨曦咬着笔头半晌,看了眼饭盒,写了两个字:厨师。高中分文理科,妈妈问她以后想做什么,晨曦看着妈妈疲惫的双眼,说了一句:“只要不从医。”妈妈默然,摸着她的头,说:“妈妈对不起你,不过你长大就知道了。”
⑦如今,距离晨曦高考还有几个月。
⑧晨曦看看窗外,雾蒙蒙一片。突然,一个视频通话请求发来,晨曦紧张地点击确认。屏幕里出现妈妈的脸,微笑的双眼旁,是口罩勒出的深深印迹,左右脸都是暗红的褶皱。晨曦惊呼:“妈妈,怎么了 ”妈妈笑笑:“囡囡,元宵节快乐!”晨曦的眼泪下来了,隔着屏幕轻轻触碰妈妈的脸,小声问:“妈妈,疼吗 ”“不疼,你看,”妈妈凑近镜头,“偷偷告诉你,人们说这是‘天使印迹’。”晨曦破涕为笑。“囡囡,妈妈对不起你。”晨曦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李医生,杨主任找您。”晨曦妈妈回头示意了一下,看着晨曦说:“囡囡,妈妈、爸爸和外公很快就回来了。家里,就交给你了。”晨曦认真地点头。
⑨视频通话就这样结束了。晨曦抬头看了一眼客厅墙上挂的一幅字,那是十年前外公写的——大医精诚。四个字,苍劲有力。
⑩时钟嘀嗒嘀嗒,雾渐渐散了,月光洒进房间。晨曦坐在书桌前,手边是一副银色的听诊器。她咬着笔头,看着作文纸上“我的理想”四个字,工整地写下了第一句话: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和我的爸爸、妈妈、外公一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了一盘饺子“圆润饱满”,与下文的“皮开馅露”形成对比,反映出晨曦的成长变化。
B.听说晨曦在幼儿园被问到想不想像爸妈一样做医生时大哭,爸妈沉默了,他们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失望。
C.第⑩段中“雾渐渐散了”与第⑧段中窗外“雾蒙蒙一片”相照应,显示了时间的推移,并暗示晨曦思想的转变。
D.第⑨段画线句看似闲笔,实则通过字的内容和特点,赞美了医生的职业精神,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
6.根据第④—⑥段插叙的内容,简要概括晨曦成长中的经历。(3分)
7.请结合第⑧段中晨曦与妈妈视频通话的细节描写,分析晨曦的心理。(4分)
8.前文中晨曦多次表示不愿从医,但文章结尾她作文的第一句话却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作者这样安排合理吗 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分)
(二)(2022·重庆市潼南区期末改编)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9分)
剪春秋
徐皓雷
①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②每天下午,是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③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窗外的寒风让人颤抖。很快,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纸。“爸,观众想让你剪一张适合春节用的剪纸,毕竟年关将至。”
④“好,这就开始。”老李摆弄着他手中的剪刀,灯光下,幽幽银光泛着光晕,映着老李花白的鬓角。【B1】银刃在他灵活的十指下转动自如,老李眼神放空,显得如此深邃。【A】朱纸翻折,旋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崭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爸,剪得真好,观众给你送了很多礼物。”老李点点头。
⑤老李性格随和,粉丝们想让他剪什么,他基本都会答应。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一千,甚至还上了热搜榜。
⑥他这一剪就是一个春秋。
⑦很多心细的粉丝早就发现,【B2】老李剪纸的时候总是不看自己手上的朱纸,目光总是偏向别处。每当有粉丝问及这事,他总是回复:“没什么,我早就习惯了。”
⑧一天,直播间突然来了一位“粉丝”,直接留言:“我看你就是只会剪这区区几种花样吧。”一旁管理直播间的小李见状大怒:“爸,你看这人怎么这样,说你花样单调。来,我帮你把他禁言。”可老李摆摆手:“没事儿,让他说。”
⑨小李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遵从了老李的要求。
⑩“我是小张的粉丝,他也是剪纸的主播,我看,你要是有本事,就跟他来一场比赛。”刚发完,这位“粉丝”就退出了老李的直播间。
老李儿子见状,马上跟住了这位“粉丝”,发现他已经开始直播了。“真是缺德。”小李马上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他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比起老李经常剪的传统剪纸,他算是什么都剪。动物、汉字、小人啦,样样都剪。
小张也是无意之中在热搜榜上找到了同样剪纸的老李,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进入了老李的直播间,发现他的剪纸仅仅只是传统的几个字,比起自己根本没什么花样,心里可谓各种不服。
于是小张就在自己的直播间跟粉丝们诉苦:“你们看看这个老头,剪得没我好,完全拘泥于传统,可粉丝却比我多,还在热搜榜上。”其中有个粉丝回了小张一句:“你跟他比试比试不就得了,一比,便知高低。”
直播结束后,小李把事情都告诉了老李。“可以,告诉他,我跟他比。”老李拍拍手。“爸,您这么有把握 ”“是!”老李厉声道。
小李和小张约定,比赛就是一幅春季或秋季的作品。
比赛当天,不出10分钟,小张便完成了一幅“莺啼树梢”的作品。朱纸上,一只红莺站在柳树枝头,仿佛正在啼叫,好像随时会飞出这张纸,整幅画面灵动而富有春的生机。
小张早早结束作品,闲得无事,便进入老李直播间观战。
老李却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铺洒在朱纸上。【B3】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邃,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
太阳渐渐西移,将老李的脸庞映照得别样红润。
老李的作品用了一个多小时。
当小张在直播间看到这幅作品时,惊讶充满了他的内心。
朱纸折成了四份,没有展开时,是一棵矮矮的枫树,有几片落叶迎风飘落,而将它展开,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不同点是有两棵柳树罢了。
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之后。不得不服!
小张在那天夜里删掉了自己的直播账号。
小张在老李的直播间里观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老李的眼睛。他发现,那是剪刀留下的伤痕。确实,老李之所以剪纸时看着别处,是因为他是个盲人。他跟着师傅学艺后,一次练习中不慎被剪刀弄伤了双眼,从而导致失明。小张自愧不如,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选自《美文》,有删改)
9.阅读文章内容,请以小李的视角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4分)
10.运用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A】朱纸翻折,旋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
【B】
方法提示 句子赏析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A】
单元重点品析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 【B】
11.主题联读是指将多篇主题相同或类似的作品进行关联比较,进而深化对主题的思考与认识。本单元中的《老王》和《台阶》,你认为哪一篇更适合与《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 请结合单元导语和文章内容,阐明理由。(5分)
【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12.读完《剪春秋》,同学们发现名著中也有一些小人物,他们既平凡,有弱点,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于是同学们计划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整理,做成小人物群像馆。你觉得下面这两位,谁最适合放入小人物群像馆 请说明理由。(4分)
A.《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6分)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
刘 基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 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⑥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 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⑤起:赶起。⑥麋:兽名。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康肃公善射 善:
(2)以我酌油知之 以: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他,但手熟尔。
15.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 (2分)
三、写作(40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人生往往充满着无数的坎坷,而能让你站立的不是卑微地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1.(4分)(1)(2分)zhuō zhì 悚 怍 (每空0.5分)
(2)(2分)C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锋芒毕露”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低眉顺眼”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惶恐”意为惊慌害怕。《台阶》中的父亲厚道老实,结合语境“不甘人后,不懈奋斗”,此处应选用“低眉顺眼”。
2.(4分)(1)(2分)将“体味劳动的艰辛”和“挥洒劳动的汗水”调换位置。
(2)(2分)为什么还要强调“劳”(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通读句子,可以发现画线句中“体味劳动的艰辛、挥洒劳动的汗水”在内在联系和认知逻辑上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故可将它们交换顺序。第(2)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理解整段文字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语意完整;然后仔细阅读前后文,根据前后文判断应填写的大致内容;最后要注意前后文的表述形式,做到语意连贯。阅读本段文字,联系第一句“强调劳动教育”这一关键信息,根据“德智体美”的表述形式、“除了……之外”和横线后的问号,可知语段意在强调“德智体美”很重要,“劳”也很重要。分析可知,横线后面也都是围绕“劳动”这个话题展开的,因此不难看出,横线上应该补写的是“为什么还要强调‘劳’”。
3.(6分)(1)(4分)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深林人不知 惟解漫天作雪飞(每空1分)
(2)(2分)D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无尽的乡思。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故选D。
4.(7分)(1)(4分)①向他人讲解知识 ②回顾和反思,对知识深度分析(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小金,你珍惜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很好。但费曼学习法告诉我们,给其他同学讲题,可以帮助自己简化吸收知识,从而学全学透,实现高效学习。所以,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要不你也试试看 (结合费曼学习法劝说2分,有称呼、语言得体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时,明确题干要求,即将材料中介绍的费曼学习法的步骤转换为思维导图的形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梳理费曼学习法的步骤,即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其次“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然后“用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人讲解这些知识”,如果卡壳了,“就进行回顾和反思,深度分析知识”;最后“简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据此提炼信息,补充相应的步骤即可。第(2)题,考查口语交际。作答时,首先肯定小金的学习态度;然后结合费曼学习法,让小金明白给其他同学讲题也可以帮助自己简化吸收知识,实现高效学习,一举两得;最后向小金提出建议。注意语言要简洁得体。
5.(3分)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A项,晨曦做饺子从“皮开馅露”到“圆润饱满”,侧面写出其成长变化,故A项表述正确;B项,从第⑥段中“妈妈对不起你,不过你长大就知道了”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失望,而是对女儿感到愧疚,故B项表述有误;C项,第⑧段中“雾蒙蒙一片”与第⑩段“雾渐渐散了”均是环境描写,前后相互照应,同时暗示人物思想的转变,故C项表述正确;D项,画线句是一处细节描写,通过外公所写的“大医精诚”四个苍劲有力的字,赞美了医生的职业精神,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故D项表述正确。
6.(3分)①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亲人大多是医生);②百日抓周,她抓起了听诊器;③很小便开始自己上学,午餐大多都是自己准备;④从幼儿园到高中,她因为爸妈太疏于照顾自己而不愿当医生。(①②点任答一点,③④点必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作答时,首先应明确“成长中的经历”是指人物从小到大的一些生活片段、相关事件和家庭情况等,因此作答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然后根据题干划定的答题区域,找到相关内容,分点概括即可。第④段写晨曦出生在医学世家,亲人大多是医生;第⑤段主要写晨曦不仅很小就独自上学,还大多数时候自己准备午餐;第⑥段主要写百日抓周时晨曦所抓的物品,以及幼儿园、小学和高中文理分科时晨曦的理想。作答时,抓住主要内容,分条概括即可。
7.(4分)①“紧张地点击确认”表现了晨曦对妈妈的担心、牵挂和急切期待;②“惊呼”“眼泪下来了”“轻轻触碰”“小声问”是晨曦看到妈妈的脸时的反应,透露出她看到妈妈脸上的勒痕、褶皱时的吃惊和心疼;③“眼泪下来了”表现出晨曦听到妈妈的元宵节祝福时混杂着感动和委屈的复杂心理;④“破涕为笑”表明晨曦被妈妈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为妈妈是白衣天使而骄傲自豪;⑤“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是要告诉妈妈不用愧疚,她理解并支持妈妈的工作;⑥“认真地点头”表明晨曦想让妈妈放心,希望妈妈看到自己的独立和担当。(每点1分,任答四点,意思对即可;若无对加点内容的细节描写分析,只有心理分析,给一半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解题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细节描写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人物的心理。例如,当妈妈说“囡囡,妈妈对不起你”时,晨曦“用手抹了抹眼睛,使劲摇头”,“抹了抹眼睛”与前面“破涕为笑”相呼应,“使劲摇头”是告诉妈妈不要愧疚,现在她终于理解了妈妈的工作,并且会支持妈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4分)示例一:合理。①前文晨曦不想当医生,是因为父母都是医生,忙于工作而对她疏于照顾,她渴望陪伴呵护却不得,也对医生这一职业认识不够深刻,所以自然对当医生产生了排斥心理;(1分)后来她想当医生,是因为受到参加抗疫的亲人的影响,感受到了医生职业的无私与崇高,自然树立了从医的理想。因此,她的转变合情合理。(1分)②这样的设计也是对抗疫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礼赞,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很多人。(2分)
示例二:合理。①人的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晨曦的理想自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从不想当医生转变为想当医生;(1分)②晨曦理想的转变有一定的思想(性格)基础。她从小就很懂事,照顾自己,体贴外公,自立自强,这使她后来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并认同他们的职业;(1分)③在当时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她感受到亲人们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为他们感到自豪并深切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无私。(2分)
示例三:不合理。①晨曦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没有当医生的意愿,文理分科时被妈妈问及以后想做什么,她甚至表示“只要不从医”;(1分)②晨曦因为父母当医生过于忙碌疏于照顾自己而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对做医生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1分)③文章结尾,晨曦的态度因为和妈妈视频而发生反转,写下了人生理想就是当医生。这种转变缺乏充足的铺垫,稍显突兀。(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设置和人物思想转变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如认为合理,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看,文章前面多次写晨曦不愿意当医生,这主要是晨曦父母是医生,忙于工作而对她疏于照顾,因此她对当医生有排斥心理;后面写晨曦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是因为通过视频通话,晨曦终于理解了医生职业的特殊与重要。因此,晨曦的思想转变是合理、有依据的。如认为不合理,可分析晨曦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对医生这一职业越来越排斥,因此,理想的转变缺少足够的铺垫与理由。
9.(4分)①老爸对直播感兴趣,让我帮他注册直播账号。
③身为同行的小张冒充粉丝,质疑老爸的技艺并发起挑战。(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与概括故事情节。
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角度和范围本题要求从小李的视角梳理与概括文章情节
根据已给出的情节,筛选信息,锁定答题区域情节②对应文章第②—⑦段,情节④对应文章第—,故情节①对应文章第①段,情节③对应文章第⑧—段
在答题区域内圈画关键词句,采用摘抄法、整合法、归纳法,按题干要求概括作答根据第①段“老李……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还是让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可概括为老爸对直播感兴趣,让我帮他注册直播账号。根据第⑧段“直播间突然来了一位‘粉丝’,直接留言:‘我看你就是只会剪这区区几种花样吧。’”、第⑩段“你要是有本事,就跟他来一场比赛”可概括为身为同行的小张冒充粉丝,质疑老爸的技艺并发起挑战
10.(6分)【A】(3分)“翻折”“旋转”等一系列动作,(1分)描绘了朱纸在老李指间灵活转动的情景,“一次次精准地”突出老李的高超技艺,(1分)也为老李能赢得网友的关注做了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
【B】(3分)①文章反复描写老李的眼神特别,设置了悬念,同时照应了文末老李是一位盲人的情节;②老李的眼神“放空”“偏向别处”“深邃”,表现了老李在剪纸时的心态从容、镇定、自信,也衬托了老李的剪纸技艺高超;③隐含了作者对老一辈艺人的由衷敬佩。(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A】句时,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句话描写的是老李剪纸时的动作,扣紧“翻折”“旋转”这两个动词,联系上下文,从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上的作用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B】组句子时,首先阅读这三处反复描写老李眼神的句子,找到句子间的联系;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三方面赏析句子。从结构上看,联系第段可知老李是位盲人,这三句话与这一情节照应。从表达效果上看,反复描写老李眼神的特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这三处眼神的描写,表现出老李剪纸时的镇定、从容与自信,也侧面表现出他技艺高超,表达了作者对老李所代表的老一辈手工艺人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5分)示例一:我认为《老王》一文更适合与《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1分)《老王》中的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三轮车夫,但他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善良纯朴,以底层劳动者的高贵灵魂,让作者反思、愧怍。(1分)选文中的老李是个平凡的手艺人,他对于剪纸艺术的执着坚守不仅折服了年少气盛的小张,更引导年轻一代要坚守传统文化。(1分)两篇文章中的小人物都以普通人的姿态一路前行,但他们用自己的美好品质启迪人们,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2分)
示例二:我认为《台阶》一文更适合与《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1分)《台阶》中的父亲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1分)选文中的老李同样是父亲,他默默坚守着传统的剪纸技艺,亲和勤勉,淡泊名利,面对小张的挑衅隐忍内敛。(1分)两篇文章中的父亲都以普通人的姿态一路前行,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启迪我们,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章主题的对比阅读。作答时,首先结合“单元导语”,明确《老王》《台阶》《剪春秋》三篇文章的主题都是关于小人物的平凡与光芒。然后表明哪篇课文更适合与选文进行主题联读。最后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王》或《台阶》中的小人物形象,将其与《剪春秋》中的老李进行对比,概括他们的共同点,分析体现出的共同主题即可。
12.(4分)示例一:长妈妈最适合放入小人物群像馆。长妈妈社会地位卑微,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身上有很多缺点,但她对鲁迅真诚慈爱,费尽周折为鲁迅买来《山海经》,可以看出她善良、纯朴,人性中有很多美好、闪光的品格。她是典型的小人物,所以最适合放入该馆。
示例二:祥子最适合放入小人物群像馆。祥子是人力车夫,生活在社会底层,他本是一个上进的青年,善良纯朴,有梦想,有干劲,但在旧社会的摧残压迫下,最终走向了堕落。他是典型的小人物,所以最适合放入该馆。
(观点1分;理由3分,其中人物弱点方面1分,闪光点方面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根据题干的提示,明确小人物的特点,即平凡有弱点,同时又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表明观点,回答哪个人物适合放入小人物群像馆结合名著中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从人物弱点和闪光点两方面分析其适合放入小人物群像馆的原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2分)(1)擅长 (2)凭、靠(每小题1分)
14.(2分)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但”“熟”1分,大意1分)
15.(2分)甲文: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乙文:做事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可先寻找短文的中心句,如甲文中的“惟手熟尔”;若无中心句,要在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哲理,如乙文通过屠龙子朱讲射箭这件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做事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参考译文】
【乙】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楚王曾在云梦泽打猎,让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小官吏赶起禽兽然后射它们。禽兽跑出来了,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出现。楚王拉开弓正要射,又有一只天鹅从楚王的赤色曲柄旗上掠过,翅膀大得像低垂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该射哪个才好。这时养叔说:‘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树叶在百步之外然后射它,十发就十中;但如果把十片树叶放在那里,能不能射中就不是我能确定的了。’”
16.(4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对于半命题作文来说,补题很关键,最好补写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话题,如“悲伤”“骄傲”“自卑”“迟到”等。题目中的“从此”与“不再”是写作文时要注意的关键点。写作时应写出变化,交代清楚变化的具体原因、表现等,而且这种变化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以“悲伤”为例,在变化之前,悲伤的表现要有所凸显;之后,“不再悲伤”的原因、表现应交代清楚。总之,转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毫无缘由,这样才能更加真实,使人信服。
【佳作示例】
从此,我不再自卑
耳边是呼呼的风声,一排排树木向身后退去。我终于逃离了那个让我窒息的游乐场。奔跑着真好!那里,迎接我的只有异样的目光、冷漠的眼神和嘲弄的话语:“你看她的胎记多丑!”“那么胆小,竟然还排在前面!”……【点评】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停下来,坐在一棵海棠树下。风停止了,叶子也不再摇摆了。我的眼角挂着泪珠,晶莹的泪珠欲落未落,停留在那一大块深褐色的胎记上。有人说,身上有胎记的人,是有故事的人。可我从未喜欢过这块胎记,它使我灵动的双眸失去了光彩,让我不敢抬头挺胸。我恨透了这胎记,内心的自卑感与日俱增。【点评】着眼“胎记”,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内心的自卑感我不爱跟伙伴们一起玩,他们的脸上光洁无痕,不像我。
我颓丧地坐在树下,忽然感觉有一双手从我脸上滑过。不知何时,妈妈坐在了我的身旁。我感觉脸上痒痒的,抚摩了一下,竟是一朵花儿。妈妈拿出一面镜子让我照,镜子里,女孩眼角那块胎记被一朵娇艳的海棠花遮住了,她是那么俏丽。我兴奋地跑向游乐场,这次,迎接我的是伙伴们惊羡的目光。【点评】情节出现转折,妈妈巧妙的设计让“我”有自信,敢于再次跑向游乐场
可这喜悦仅持续了一天。第二天,海棠花枯萎了,胎记再次可恶地出现,自卑仍旧如藤蔓缠绕着我。
我央求妈妈再帮我摘一朵海棠花,可妈妈拒绝了。她语重心长地说:“女儿,人最容易面对的和最难面对的,都是自己啊!”说完,妈妈叹了口气,然后拉下衣领,露出脖子上的一大块胎记:“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妈妈教我为自己而活,因为她虽然也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却没有让胎记影响自己的人生。她是单位的优秀员工,是邻居口中的好人,也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外表似乎真没那么重要,想到这里,我释然了。
从此我不再自卑,上学时,我第一次挺起了胸,抬起了头;课堂上,我也敢和老师对视,也能自信地举手发言了;举行演讲比赛时,我抢着参加。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点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不再自卑的表现
青春的芳华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我不能被自卑打倒,而要自信地、骄傲地向风来的方向含笑奔跑。【点评】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获得自信后的昂扬之情
【名师总评】 饱含哲理。通过写自己因为长了胎记被人嘲笑而变得自卑,最后在妈妈的引导下战胜自卑,从此变得自信的故事,揭示了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人生哲理,给读者良多启发。
叙事曲折。文章先写“我”因胎记而自卑;然后写妈妈用海棠花遮住“我”的胎记,使“我”暂时忘却自卑,但海棠花枯萎后“我”仍旧被自卑缠绕;最后在妈妈人生经历的启发下,“我”变得自信起来。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