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评价
错题
一、积累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7分)
夏天不期而至,凌霄花次第开放,最为耀眼。翠绿的藤蔓爬满墙头,一串串橘红色的小喇叭开得fán密,让荒草萋萋的老院落焕发生机。青砖黛瓦、绿叶红花相映成趣,引得行人停下脚步驻足níng望。一阵风吹过,凌霄花的香味弥漫开来,仿佛整个夏天都笼罩在这浓郁的花香里。置身于这① (A.幽寂 B.幽暗)之中,仿佛那些② (A.瞬息万变 B.轰轰烈烈)的往事缥缈得如梦如烟。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fán密( ) níng望( )
萋萋( ) 笼罩( )
(2)与“次第开放”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翠绿的藤蔓 B.绿叶红花
C.一阵风 D.整个夏天
(3)根据语境,选择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2分)
① ②
(4)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④②⑥①⑤
C.⑤⑥②①④③ D.⑤①②⑥④③
3.(2022·山西晋中市期末)同学们读完《海底两万里》后对尼摩船长有不同的评价,为此展开了辩论。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看法。(4分)
一个善良正义的海洋守护者VS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4.小金学完本单元古诗后,整理了批注。请根据你的积累,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6分)
主题 诗句 批注
抒怀 (1)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人独自登台远眺,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寄情 (2) , 。 (陆游《游山西村》) 诗人热爱家乡,希望可以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言志 (3)) ,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虽脱离官场,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5.新风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班级开展“我的劳动教育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9分)
(1)小语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你从中概括出两条关于劳动的感悟。(2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 某校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2)小金将西红柿炒鸡蛋的烹饪过程绘制成了下面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将解说补充完整。(4分)
第一步:准备2个中等大小的西红柿、3个鸡蛋,以及食用油、盐和白糖等配料。 第二步:①
第三步:锅内加入适量食用油,加热后倒入鸡蛋,待鸡蛋凝固,搅碎后放到碗里备用。 第四步:② ,加入适量的盐和白糖调味,出锅装盘。
(3)看到学校公众号上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后,家长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担忧。请你提炼概括出家长们的顾虑主要有哪些方面,整理给学校。(3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2022·江苏南京市联合体期末)阅读下文,完成6— 8题。(14分)
生如橡胶树
陈建伟
①行走在绵延数百里的橡胶林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②母亲就是橡胶林的女儿,每到凌晨三点左右,母亲就头戴电石灯,脚穿水鞋,腰背箩筐,披星戴月,孤身一人,忘却孤单和害怕,步行到几十里远的橡胶树林割橡胶树。她已经将生命融入这棵棵橡胶树里。从繁星点点到日落西山,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母亲勇敢地穿梭在每棵树之间,像个萤火虫,点亮了整个大山。
③每当夜黑风高,母亲如一位橡胶树天使,头戴那盏有着神奇魔力的电石灯,开始从一座山坡走向另一座山坡,而那一盏“神灯”则照亮了母亲割橡胶树的整个生涯。在这盏“神灯”的引领下,母亲开始了与橡胶树心与心的交流。她微颤地拿起橡胶刀,小心翼翼地呈弧形划过橡胶树,生怕把橡胶树割得太伤,因为她知道橡胶树的一生都在受伤中付出。橡胶树则流出雪白的乳汁,亦如母亲的乳汁,带着香甜的滋味,哺育着千万农场的儿女。母亲从心灵深处尊敬每棵橡胶树,正如尊敬自己的母亲。当她毫无怨言地割完每棵橡胶树时,太阳已经冉冉升起,她又小心翼翼地将胶杯里洁白的乳胶倒入胶桶里,从一棵树收到另一棵树,直到中午时分,才挑着满满一担的胶水,走数十里的山路挑到胶水库里称重量。此时她已经忘记了疲劳和饥饿,忘却了满身的汗渍和草籽刺满了衣服,她如打胜仗凯旋的士兵。她幸福着,因为她是农场的女儿,她挑着的是满满的希望和寄托。
④冬天来了,橡胶叶漫天飞舞,铺满山坡。她扛着锄头和耙子,带着我们穿梭于排排橡胶树之间,耙着落叶,一堆堆地埋在坑里,让树叶变成再生肥料。母亲一级级地耙着落叶,毫无怨倦,乐此不疲,像在打扫自家的大庭院。母亲带着我们从山脚到山顶,寻觅着一颗颗小小圆圆的灰褐色果子,仿佛捡起的是生命,收获的是希望,然后换来每斤两毛的胶子钱,攒起来给我们交学费。而我们捡果子时,橡胶树果实“噼噼啪啪”砸向落叶的声音,也砸向我们的内心。母亲说那是生命的赞歌,这一棵棵橡胶树就是每座山岗的守护神,更是农场的生命。一座座梯田式的橡胶树林如生命的五线谱,片片树叶像跳跃在五线谱上的音符,而母亲正是这橡胶树林的奏乐家,弹奏出最自然、最纯美的交响曲。
⑤今天,满山岗的橡胶树苗正茁壮成长。母亲颤抖地带着我们爬上山岗,凝望着这生命的绿色和辉煌,一棵树一棵树地抚摸着,仿佛从岁月的凋零走到了人生的辉煌。我听见了母亲和橡胶树心灵的对话,听见了母亲和橡胶树在一起吟唱着一首歌。
⑥像橡胶树一样活着,疼了再疼仍是付出,做农场的儿女,是母亲向往已久的事。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6.小金用下面表格梳理了本文主旨和情节的关系,请你帮他补充完整。(4分)
情节 主旨
① ③
耙落叶填埋树坑,给树施肥
②
凝望橡胶林,畅想人生
7.根据括号中提示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1)她微颤地拿起橡胶刀,小心翼翼地呈弧形划过橡胶树,生怕把橡胶树割得太伤,因为她知道橡胶树的一生都在受伤中付出。(人物描写的角度)
(2)而我们捡果子时,橡胶树果实“噼噼啪啪”砸向落叶的声音,也砸向我们的内心。(动词运用的角度)
8.单元重点小语将本文与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进行比较探究,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完成表格。(4分)
文章 物与人的关系
《紫藤萝瀑布》 作者借用紫藤萝暗示自己的情思,托物言志,寄寓自己的志趣意愿。
《一棵小桃树》 明写小桃树的“身世”,暗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小桃树”就是另一个作者。
《生如橡胶树》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4分)
家乡山杏
梁世芳
①山杏,也叫野杏。在我的家乡河北平泉,山杏有着特殊地位:阻沙源、涵水源、创财源。山杏是“铁杆庄稼”,山杏花漫山遍野,引来无数游客;果子熟了,摘下来就能卖钱。
②水,依旧冰凉;风,依然料峭。但是,只要寒风中夹带着一丝暖意,山杏就会复苏,生出红色花苞,待风拂来,旋即盛开。几天内,山杏花竞相怒放,为早春带来一抹明艳色彩。
③远望,广袤的山野都被杏花笼罩,形成花的海洋,粉白涂满山野,像是冬天里的雪,白得十分淡雅。无论是山脚、山腰,还是山谷、山坡,到处是它们的领地,犹如一个大家族,遥相呼应,气势恢宏。
④近观,那嫣然微笑的花朵一串串,千姿百态,像一只只粉蝶振翅欲飞。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有的上下翻飞,有的扎进花蕊。花瓣很小,还没指甲盖大,白里带点淡淡的粉红,像是少女羞怯的腮红。枝条上除了绽放的花朵,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亦如娇羞少女咧着小嘴,更加讨人喜欢。
⑤“杏花前后三场冻。”山杏的花时虽然短暂,但要历经几场与雪花的“斗艳”。只有在“冻”中胜出的花朵,才会在渐趋凋零中孕育出绿色小杏果。冬寒销声匿迹,春暖统治山野。到了夏初,红红黄黄的果实便压弯了枝头。
⑥夏季是最忙碌的时节,农民除草、施肥,在田间来去匆匆。忽一日,山杏果成熟了,山野热闹起来。采山杏就那三五天,男女老少齐上阵。“抢一天的山杏比种一亩地的‘棒子’卖钱还多。”二叔告诉我,山杏是家乡的“心肝宝贝”,是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是美化山村的“功勋树”。
⑦昔日,家乡人食不果腹、青黄不接的时节,杏果就成了家乡人的“救命粮”——奇香无比的杏仁粥,一次次让人们摆脱饥饿。如今,山杏浑身都是宝:杏肉做果脯,杏壳烧活性炭,杏仁除了入药外还制杏仁露、榨杏仁油,就连枯树枝、枯树干都成了烤制芳香食材的抢手燃料。
⑧年年岁岁,山杏不仅给家乡的房前屋后“增光添彩”,还“倾其所有”,成就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家乡培育了山杏,山杏成就了家乡。如今,一株株山杏树,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使家乡焕发生机,演绎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有杏”的绿色精彩。
⑨它立足一处,涵养一方水土、维持一方生态、养育一方百姓。由此,我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如杏。无论出身何处、贫富如何,只要脚踏实地接地气、练“根劲”,就能生存、干事、有作为,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人民日报》)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家乡的山杏为线索,描写了山杏开花的美丽和山杏给家乡人所做的贡献。
B.第②段描写山杏在风寒水凉的早春便竞相绽放,为下文写人们抢收山杏果做铺垫。
C.山杏浑身是宝,用途很多,家乡人不种粮食只种山杏就是为了多卖钱,早日脱贫。
D.山杏成就了家乡的绿色产业,演绎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有杏”的绿色精彩。
10.新风向 迁移教材《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4分)
(1)那嫣然微笑的花朵一串串,千姿百态,像一只只粉蝶振翅欲飞。(化静为动)
(2)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有的上下翻飞,有的扎进花蕊。(多感官融合)
11.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4分)
12.新风向 迁移教材《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积累,谈谈你对“人生如杏。无论出身何处、贫富如何,只要脚踏实地接地气、练‘根劲’,就能生存、干事、有作为,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4分)
【甲】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阅读古诗,完成人物对话。(2分)
14.登上高山,极目远眺,诗人往往有感而发。甲、乙两诗的最后两句所抒发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具体分析。(2分)
三、写作(4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作家莫怀戚在《散步》中说:“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作家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请以“写给小路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1.(7分)(1)(2分)繁 凝 qī lǒng(每空0.5分)
(2)(2分)B
(3)(2分)A B(每空1分)
(4)(1分)删去“停下脚步”或“驻足”。
【解析】第(2)题,题干中“次第开放”是偏正短语,B项,“绿叶红花”为并列短语,其他三项均为偏正短语,故选B。第(3)题,第一空,“幽寂”意为幽静寂寞,“幽暗”意为昏暗。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幽寂”。第二空,“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根据语境,此处应选“轰轰烈烈”。第(4)题,“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注意】解答词语理解与运用的题通常可以从逻辑表达、词语的感彩、适用对象、词义范围、意义轻重、谦敬、搭配习惯等方面进行辨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2.(2分)A 通读供排句可知,第③句由“古人”追寻“宁静”引出话题,应作首句,可排除C、D项。第②⑥句引用具体诗句,举例介绍古人对“宁静”的追寻;由第④句中“类似的例子”可知,该句紧承第②⑥句;第⑤①句总结“宁静”对人们的意义,应放在最后。故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⑥④⑤①。
妙招技法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题的解题方法
(1)通读题干和备选句子,寻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词或中心句来叙述的,所以在调整顺序的时候,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那么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2)确定语段首句
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这三类文字放在首句通常可用于引出话题。
(3)梳理思路,弄清层次关系,将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排序,将可以明确顺序的句子排列出来,分成若干小组。在进行句子分组的时候,首先要寻找带有明显连缀特征的句子,比如先找出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子间的连缀排列,如果没有明显的连接词,则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4分)示例一:我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正义的海洋守护者。他从鲨鱼口中救下采珠人并赠送珍珠,看到自己的船员重伤他痛苦落泪;他还用实际行动救援长须鲸。他是一个同情弱者、反对压迫、善良正义的海洋守护者。
示例二:我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当他发现未挂国旗的不明军舰后,不顾教授的竭力阻止,粗暴、冷酷地下命令,让整舰人葬身大海。他的残暴、冷酷让人不寒而栗。
(观点1分,结合名著内容分析3分;只说观点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作答时,明确观点联系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若认为他是“一个善良正义的海洋守护者”,可结合书中尼摩船长积极正面的事例来阐述,如救助采珠人、救援长须鲸等;若认为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可结合书中体现其这一性格的事例来分析,如当他发现未挂旗的军舰后,让整舰人葬身大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6分)(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
5.(9分)(1)(2分)示例:①辛勤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②从辛勤劳动中可以体验到快乐。(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2)(4分)①把鸡蛋打到碗里搅散,把西红柿切好。
②倒入切好的西红柿翻炒,再倒入碗里备用的鸡蛋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①担心劳动教育课是形式主义;②担心增加家长的负担;③担心被其他学科挤占时间。(每点1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作答时,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作答。由材料一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由材料二中“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第(2)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片,明确图片中所呈现的内容参考所给示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本题中四幅图片展示了西红柿炒鸡蛋的烹饪过程,根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步骤,将缺少的步骤内容补充出来即可。第(3)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作答时,认真研读家长留言,从“劳动摆拍”可以看出,“小新”担心的是学校不认真开设劳动教育课,只是走个形式;从“家长劳动作业”可以看出,“见字如面”觉得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任务已经很重了,担心再被增加负担;“渺万里层云”则是担心劳动课被其他课程挤占,失去了课程设置的意义。作答时力求准确、简洁。
6.(4分)①奔波橡胶林,割运橡胶(1分) ②捡果实,换钱供学(1分) ③母亲如同橡胶树,一生辛劳,无私奉献,(1分)抒发了“我”的感恩、敬佩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和对主旨的分析。作答第①②空时,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题干已给的情节提示,锁定答题区间并进行概括。“耙落叶填埋树坑,给树施肥”对应文章第④段,故第①空答题区间为第①—③段。由第②③段的叙述可概括第①空的情节为“奔波橡胶林,割运橡胶”。“凝望橡胶林,畅想人生”对应文章第⑤段,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第②空的答题区间为第④段后半部分。由“母亲带着我们从山脚到山顶……攒起来给我们交学费”可概括情节为“捡果实,换钱供学”。第③空,由第③段“橡胶树则流出雪白的乳汁……农场的儿女”、结尾段“像橡胶树一样活着……是母亲向往已久的事”等语句可知,本文通过写母亲割橡胶、捡果实等事,表现的是母亲为了子女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和敬佩之情。
7.(6分)(1)(3分)运用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1分)细腻地刻画出母亲割橡胶树时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母亲对橡胶树的怜惜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两个“砸”字,既写橡胶树的果实落到落叶上,也写作者看到落下的果实受到的内心触动。(1分)果实扑向哺育自己的橡胶树,作者也感恩辛苦养育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从题干规定的角度入手分析。第(1)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由“拿”“划”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由“生怕”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母亲割橡胶树时的小心翼翼,表达了母亲对橡胶树的怜惜之情。第(2)题,要求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砸”字写出了果实落到落叶上,回馈橡胶树的哺育,而对于“我”来说,母亲也如同无私奉献的橡胶树,不辞辛劳,养育“我”长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妙招技法
“句子赏析”的解题思路
题干规定赏析角度 题干未规定赏析角度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语妙用、句式特点等方面选取赏析角度
观察所给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或观察句子的结构和标点符号,判别所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等
结合所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的一般作用,或结合关键词句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语境,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感表现、文章主旨揭示等方面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8.(4分)①母亲在橡胶林劳作,橡胶树是母亲的劳作对象;②将橡胶树与母亲比照着写,以橡胶树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喻写母亲的品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分析。从文章内容来看,由母亲在橡胶林里割运橡胶、给树施肥、捡果实等情节可知,橡胶树是母亲的劳作对象。从文章主旨来看,由“橡胶树则流出雪白的乳汁……哺育着千万农场的儿女”“像橡胶树一样活着……是母亲向往已久的事”等语句可知,本文以橡胶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特性喻写母亲的品格。
9.(2分)C C项,“家乡人不种粮食只种山杏就是为了多卖钱,早日脱贫”与原文不符,原文的表述是“抢一天的山杏比种一亩地的‘棒子’卖钱还多”,并未说家乡人不种粮食,更不能说明“只种山杏就是为了多卖钱,早日脱贫”。
10.(4分)(1)(2分)“嫣然微笑”“振翅欲飞”富有动态,(1分)将静态的杏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杏花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这句话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杏花的香味,“沁人心脾的芳香”是嗅觉描写,蜜蜂“上下翻飞”“扎进花蕊”是视觉描写,(1分)两者结合使用表现了杏花的芳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第(1)题,要求从化静为动的角度进行赏析。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赋予静物以动的状态,给读者新的感受。本句中,盛开的杏花“一串串,千姿百态”是静态描写,将其写成“嫣然微笑”“粉蝶振翅欲飞”则呈现出动态感,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第(2)题,要求从多感官融合的角度进行赏析。感官角度,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角度。作答时,判断本句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分析可知,“沁人心脾的芳香”是嗅觉描写,蜜蜂的活动是视觉描写分析运用多感官融合的表达效果,即视觉和嗅觉共同使用表现出杏花的芳香。
11.(4分)本文由山杏迎寒开放的盛况和山杏给家乡人所做的贡献,(1分)联想到人的一生与山杏相似,得到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只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就能取得成就,拥有一个精彩人生的感悟。(2分)作者借山杏来表达人生感悟,正是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写出山杏的生长过程,作者由山杏经历了与雪花的“斗艳”,最终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生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即第⑨段中“人生如杏……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4分)示例:人生如杏,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境遇,正如山杏与雪花“斗艳”,最终孕育出果实一样,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扎实肯干,就能有所作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轮船之父”富尔顿家境贫穷,从小立志制造一艘轮船,长大后他经过无数次惨痛的失败,废寝忘食,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理解2分,经历或积累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作答此题,要理解文章主旨,【注意】文章往往采用含意深远的句子点明或深化主旨,故结合文章主旨有利于理解句子含意文,联系前文,读懂句子的含意。题目中所给语句是文章的中心所在,理解其内涵,要结合前文内容。前文写杏花经历了“三场冻”,但仍不断努力,接地气、练“根劲”,最终果实满树,造福人们。这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扎实肯干,脚踏实地,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积累具体谈谈对本句的理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2分)“千寻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的高峻;(1分)“闻说鸡鸣见日升”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侧面烘托塔之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方法。根据题干中的对话可知,本题要分析出乙诗是如何表现飞来峰上的塔之高的。首句中“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的高峻,第二句写正因为塔高,故可闻鸡鸣而见日升,侧面烘托了塔之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2分)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抱负。(1分)甲诗中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表现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作答此题,首先疏通大意,结合诗歌背景和最后两句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然后提炼共同点概括作答。甲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由此可知,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抱负。
15.(40分)【写作指导】 从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来看,“小路”既可以实指生活中的路,也可以虚指人生之路、不同于其他人的思想或行动的方向等。考生要先确定和把握“小路”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写与“小路”有关的故事,或写自己做出的选择,以及写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等。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讲究线索。此外,该作文题目为“写给小路的话”,考生就要注意使用第二人称,并且表达对“小路”的喜爱、赞美、厌恶或怀念等。文章的情感表达要细腻真切,能够打动人心。
【佳作示例】
写给小路的话
小路,与你相见时,你不起眼,从残缺的柏油路上长出枝丫,静悄悄地蜿蜒,最后隐没在一排排矮屋之中。【点评】紧扣题目,以第二人称描写小路的总体特点,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我喜欢你的颜色。小草的嫩芽长在你那细碎的石子间,青青葱葱、星星点点的绿,远远望去,你犹如一条花纹复古的地毯。偶尔有风扬起沙土,便是铺天盖地的昏黄。夏日初至,两边的杂草疯长起来,深深浅浅的绿抢占了人们的眼球。而你在冬天的衣着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淡蓝的石子被冻得发灰,幸亏一场薄雪,砂糖颗粒一样的白,像是蓝色糖果上的糖霜。若是上面还有几缕似有若无的痕迹,那必是我留下的脚印。【点评】本段从视觉角度描绘小路的色彩美,表达对小路的喜爱
我喜欢你的声音。出了铁门走到你跟前,我都要放慢脚步,每走一步,沙砾与鞋底之间的摩擦都清晰可感。有时我心情不好,也拿你撒气,甩起一脚踢向你,掀起的石子“哗哗啦啦”地落下。落雨时节,你就是一架天然的马林巴琴,你的声音不像钢琴那样清脆华丽,但却柔和温润。最终雨势转大,汇溪而下,浅浅的流水从你的指缝间不紧不慢地流过,这时我才知晓,原来“潺潺”一词竟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其实你也有惹人厌的地方。坑洼不平的你一遇到下雨天就会湿了我的新鞋;细小的沙砾也会调皮地钻进我的鞋袜里把脚磨得生疼;我骑车经过,也会因为你故意捣乱而掌握不了平衡。可是,怎么办 我还是喜欢你。【点评】本段表面写小路“惹人厌”,突出小路的特点,实际表达对小路深深的喜爱
去年冬日,我又来看你,迎接我的却是个新伙计。他比你高,比你白,比你帅,没有你的伤痕和皱纹。可是,他替代不了你,他没有你的五彩缤纷,没有你的清脆声响,更没有我留下的年复一年的小脚印。【点评】本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新修的路与小路对比,表达对小路的怀念之情
我想着与你重逢的日子,却盼来了你形神俱灭的一天,你身旁的小村落也被夷为平地。尘土飞扬的你被埋在水泥下,而我在电话里惊闻你的遭遇,只能无言而泣。
【名师总评】 情感真挚。文章用回忆的笔墨娓娓道来,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抒发了“我”对小路的喜爱和怀念,真切自然。
条理分明。作者讲究谋篇布局,首先总体交代小路的样子,其次从“我喜欢你的颜色”“我喜欢你的声音”两个方面来描写,然后用“其实你也有惹人厌的地方”进行转折,最后写小路的现状。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