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20: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意象、炼字、情感的分析,理解李贺作品的艺术风格。
2.了解描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凄艳诡谲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感受繁密意象的艺术表现力。
2.了解描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弹箜篌,蜚声朝野;李贺时任奉礼郎,掌管礼乐郊庙等事务,当是精通音乐的,同时,李贺又是一位天才诗人,善弹的乐师遇到了天才的诗人,于是李贺写下了《李凭箜篌引》一诗来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李贺是唐代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诗人,人称“诗鬼”。其诗风“凄艳诡谲”,《李凭箜篌引》一诗即是这种诗风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预习任务】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鉴赏提示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三、【学习任务一】
探究诗歌的意象
教师引领:赏析古典诗歌首先要从它的重要元素“意象”入手,不同的诗作因不同特点的意象选择与使用而呈现不同的姿态和风格。在这首诗中,李贺写到了哪些意象?
学生明确: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仑之玉、凤凰、芙蓉、香兰、冷光、紫皇、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天、秋雨、居于神山的神妪、老鱼、瘦蛟、倚着桂树的吴刚、被露水打湿的玉兔。
教师追问: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明确:有人间,有仙界;有动物,有植物。
教师补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这样评价李贺的诗歌:“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除了对意象的选择丰富之外,李贺诗歌中对色彩的大量使用也是其特色之一,其中艳丽的暖色和凄寒的冷色并置且比例相近,所以有诸如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罗根泽对李贺的评价“冷如秋霜,艳如桃李”。这一特点也体现在《李凭箜篌引》中。在对大量意象的描写中,诗歌穿插了各种意象不同的色调。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点明李凭演奏的时间,即清冷萧瑟的深秋时节,这也为后文奠定了一种凄冷灰白的色调。诗歌中直接体现寒冷之色的词语,如“冷光”“寒兔”,以及间接暗示色彩的词语,如昆山之玉的冰冷等,都让天地间充斥着一种凄寒冰冷的氛围。与此同时,暖色调的词语也穿插其间。诗人用“紫皇”兼指天上及人间的皇帝,选取女娲炼石所用的五彩补天石、颜色艳丽的芙蓉花等意象,使其成为清冷氛围中一抹艳丽的色彩。所以李贺诗歌中的意象还有瑰丽,有凄寒。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李贺在诗中的意象选择奇异多变,繁杂宏阔,上天入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读者固化的思维模式,为诗歌增添了凄艳感和神秘感。李贺诗歌的意象诡谲多变、人景共筑,现实与神话结合,构成了飘忽动荡、瑰丽多姿的意境。诗人正是用如此诡谲多变的意象给我们展现李凭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力量。(板书:意象诡谲多变)
四、【学习任务二】
探究诗歌的炼字
教师引领:一首好的诗歌,一首经得起岁月淘洗、经得起众生咀嚼的诗歌,往往会在遣词造语上狠下功夫,“鬼才”诗人李贺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在炼字上呕心沥血,追新求奇,用词怪异,体现出一种神出鬼没的气韵美。
在有李贺鲜明个人色彩的特殊意象选择之外,此诗在表现音乐的特点时是如何修饰和描绘相关意象,使其生发出独特的审美意趣?举出其中感受深刻的诗句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个体审美趣味选择其中一、二进行个性化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准备:(1)“空山凝云颓不流”的“颓”:此句化用了《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如果说原句中的“遏”表示的是浮云被歌声震动,因而驻足不前的形象感的话,那么,李贺诗中用“颓”这一形容词来限定“云”的停滞不动,表达其凝神谛听的音乐效果时,还产生了一种衰颓无力的消沉感。
(2)“昆山玉碎”的“碎”:以玉石碎裂的声音模拟乐声的清脆之音并不少见。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小不同的珠玉落在玉盘上的声音表现琵琶曲清脆悦耳、大小弦交错的乐调变化,引起读者的联想,形象可感。同是借用玉石意象,李贺却将一串串珠玉夸大为整个昆山的玉石碎裂,将原本珠玉的清脆之声扩大为山崩地裂的轰塌感,壮阔之余,不免引人震惊耸动。
(3)“凤凰叫”的“叫”:“凤凰”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古人的吟咏中,早已固定为神秘、孤高的形象。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第七十九首中的描写:“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展现的就是一个高洁神秘的形象。因而古诗词中对凤凰这一神鸟的形容也常用“鸣”这一动词,以展现其声音的高亢、姿态的孤傲不屈。但在李贺笔下,用“叫”这一字眼来描写凤凰,完全没有了凤凰“其声若箫”的柔和典雅。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老师的评价,“‘叫’字就显得太粗俗和刺耳”,甚至凄清、凌厉,有尖声哀嚎之态,全无“奇鸟”神姿。而运用这样的字眼就赋予李凭演奏的音乐以凄厉诡异之感。
(4)“芙蓉泣露”的“泣”:芙蓉即莲花,古诗词中咏莲的诗句不在少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就有诸如“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诗句,其中芙蓉大多被赋予高洁、清雅的意味,而李贺独以芙蓉上承载露水的形象,别出心裁地选用“泣”这一动词来描摹,让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高雅之花有了愁容满面、含泪悲泣的独特意味。
(5)“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逗”强调“秋雨”是被音乐吸引而来的,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秋雨沛然的景象巧妙地联系起来,突出了音乐的感染力。
(6)“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老”“瘦”:以“老”写鱼,以“瘦”状蛟龙的写法异于常人。我们通常所说的鱼想来总是灵动有活力的,而蛟龙更给人以健硕雄壮之感。如苏轼《赤壁赋》中侧面描写洞箫声的呜咽动人,用“舞幽壑之潜蛟”一句赋予蛟龙深潜神秘、优美舞动的特征。相比之下,李贺笔下的“老鱼”“瘦蛟”因音乐魅力而跳跃起舞的画面就显得怪诞了许多,不仅毫无优美之感,而且反倒呈现一种瘦骨嶙峋却仍勉力支撑的枯老状、怪异感。
(7)“露脚斜飞湿寒兔”的“寒”:已用“寒”字形容玉兔身处月宫的孤寂寒凉,又以露水斜飞打湿玉兔的情状为其增添了一份凄寒之意。
教师总结:清·叶燮《原诗》中评价说:“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李贺用凄艳悲鸣的动词和孤寒衰颓的形容词赋予了其诗作“足以泣鬼”的独特感受。(板书:用词诡怪奇崛)
五、【学习任务三】
探究音乐描写手法
教师引领:《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描摹的是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李贺用哪些技巧摹写声音,使这首诗歌成为了“摹写声音至文”?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课文逐句说出手法,教师点评时应在尊重审美主体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学生明确:(1)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2)以声摹声;(3)以形喻声(通感)。
教师总结:音乐无形,摹声尤难。诗人李贺运用多种技巧来描摹听乐的感受,可以说诗成就了音乐,也可以说音乐成就了诗。难怪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六、【学习任务四】
探究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领:鉴赏一首诗最终要落脚在诗歌的情感表达层面,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觉得李贺听音乐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些诗句读出?
学生明确:表达了诗人对李凭高超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作者的心情是哀怨苦闷的。如“颓”“啼”“愁”“碎”“泣”“冷”“寒”等,诗歌的用词既渲染了乐曲悲伤凄冷的情调,也暗示了听者李贺哀怨苦闷的心情。(板书:赞美,哀怨苦闷。)
教师追问:李贺表达的是对李凭高超演奏技艺的赞美之情,本应该热情洋溢、欢快喜悦才对,但我们读到的却分明是一个哀怨苦闷、悲伤抑郁的诗人形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对诗人李贺的了解回答。
教师总结:这源于李贺悲惨的人生境遇。李贺虽少年时就诗名远播,但天妒英才,使他一生不得志,他的父亲名李晋肃,“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因避讳,李贺终身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他只能怀着一颗苦闷哀怨,甚至悲痛绝望的心成为科举考场外的“孤魂野鬼”,于是他将命运的捉弄,人生的失意,生活的痛苦,心情的苦闷一概写进诗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失魂落魄的“鬼才”诗人有时也想寻找生活点滴的温暖,当他听到皇家第一乐师李凭惊天动地的绝妙音乐时,他感受到了音乐热烈而强大的魅力,但当提起笔时,却鬼使神差地再一次撕裂了自己苦闷绝望的心,饱尝苦涩,饮尽辛酸,27岁时,李贺便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七、总结
诗歌的艺术风格应是诗人气质秉赋、艺术才能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打在作品中的标记和烙印。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超越常规的视角,创造出“面目全非”的李贺式意象,再加上翻空出奇的极具想象力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诗鬼”极具魅惑力的凄艳诡谲的诗歌风格——美艳中浸透着凄冷,古怪中蕴含着多变。其实,“风格就是人”,“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诗人借诗歌这一载体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感受,宣告着他的人生态度。(板书:凄艳诡谲——美艳中浸透着寒冷,古怪中蕴含着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