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16 21: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
2.人们主要利用其折射来改变光路的光学仪器有( )
A.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凸面镜 D.凹透镜、凸透镜
3.放映幻灯片时,相对于幻灯片,在银幕上得到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体放在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透镜前2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6.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向1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为( )
A.正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 B.正立的虚像且逐渐变小
C.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 D.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小
7.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C.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8.某市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
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11.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2.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甲:白纸上看到均匀较弱的光;乙:白纸上看到一个亮点;
丙:白纸上看到一个中间暗周围亮的圆斑;丁:白纸上只看到红光。
A.甲图现象说明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 B.乙图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丙图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丁图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使光的强度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阳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可以把后面纸上的一点照得很亮,说明这是一个________透镜,纸上照得很亮的一点是________。
2.焦度的意思是________,眼镜的度数等于焦度乘以________。
3.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f=15cm,则:
(1)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20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35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3)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10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 ;B上放置的是 。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
上的C处。
5.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 ;矫正远视眼的是 (填“甲”或“乙”)
6.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放大。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
2.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四、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9分)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试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至少用两种方法)
2.(12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器材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大约为 。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的性质是 。
(3)仍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移动光屏,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 。
(4)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比较有何变化 。
(5)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至C点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 (填“能”或“不能”)得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C 2.D 3.D 4.C 5.B 6.C
7.B 8.D 9.A 10.C 11.A 12.D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 凸;焦点
2. 焦距的倒数;100
3. (1)倒立;放大;实;(2)倒立;缩小;实;(3)正立;放大;虚
4. 传播方向、投影片、D
5. 凸;凸;乙;甲
6. 缩小;一倍焦距以内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物体A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像点A′点,画出折射光线;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所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标出符号F,如图:
2.连接A′A并延长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采用平行光聚焦法和两倍焦距法。
方法(一):找一张白纸和一把刻度尺,在太阳光下,移动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二):需要一根蜡烛、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将蜡烛点燃,将这三者都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然后移动蜡烛及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等大、倒立的烛焰的像时,这时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再除以2,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1)15厘米 (2)倒立、缩小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4)像将比未遮住前变暗了 (5)不能;虚
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的时候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物距是30cm,焦距是15cm。
(2)当透镜移动到A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透镜移动到B点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
(5)当透镜移动到C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看不到物体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