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激趣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激趣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20: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品读经典 关照社会 ——《乡土中国》激趣导读课
一、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型著作,由《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等14篇论文组成,涵盖了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从“乡土”二字出发,讲述土地养育人类,人类依赖土地的关系、人的种种特性以及文化与土地的密切关系。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展示了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农村风貌。
《乡土中国》对接的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会泽实验高中的高二学生。该校虽然生源质量好,但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又刚进入高中,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学术型著作,本身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激发学生对学术著作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一些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乡土中国》的概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该书的意义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来理解文本中出现的学术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费孝通先生胸怀家国的精神,关注社会,担起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2.教学难点:对“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等核心概念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中国人在各地种菜的图片:①水管种菜;②地砖缝种菜;③广州“城市小菜园”;④中非的“蔬菜”友谊;⑤中国宇航员太空种菜。
2.提问:中国人爱种菜源于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与土结缘,以土为生
(二)乡土之子——费孝通
1.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费孝通的视频
2.提问学生的观后感
明确:弃医从文、填补学科空白、经世致用
3.通过课件总结费孝通的主要人生轨迹,课件内容如下:
费孝通(1910 —2005),中国社会学奠基者,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赫胥黎”奖章的获得者。他的《乡土中国》被许多西方大学列为社会学必读书籍。
①为救社会 扎根乡土
②田野调查 重建学科
③历尽磨难 初心不改
(三)走近“乡土本色”
1.照片展示
(1)三峡移民异地搬迁,带走老家门前的桃树;
(2)云南红土地上世代以土为生的农民。
2.思考:两幅图带给我们的现实思考。
明确:以土为生(与土结缘、安土重迁)
3.回归课本——“乡土本色”的文本定义
具体内容: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 《乡土中国》
4.教师总结
明确:世代为农、与土结缘、不易流动、安土重迁、落叶归根
(四)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介绍《乡土中国》
1.《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出版于1948年,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解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
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他结合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并撰写了14篇文章,最后整理汇编成此书。
(五)先生首创——“差序格局”
1.现象思考:
生活中有这些称谓与组织,如家门、自家人,同乡会、老乡会,同学会、校友会......你知道前两个称谓都包含哪些人吗 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组建同乡会、同学会吗
明确:
(1)家门:伯叔侄子; 自家人:包罗自己要拉入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2)①交流情感;② 寻找后盾。
2.差序格局的内涵:
差序格局是一种发生在血缘、地缘等关系中,以己为中心,有差等次序且能伸缩的社会结构。
3.回归课本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4.宗族祠堂、家谱
5.教师展示自己的主要亲属
6.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家族关系
设计意图:理清家庭成员关系,进一步理解差序格局。
(六)为什么读?——《乡土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1.认识基层 了解社会
2.文化寻根 认识自我
3.观照过去 直面未来
(七)怎么读?—— 《乡土中国》五步阅读法
1.浏览—— 浏览目录、序言、后记、附录
2.略读—— 快速阅读、抓住核心概念
3.批读—— 个性精读、雁过留痕
4.研读—— 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5.重读—— 终身阅读、学以致用
(八)回归现实,思考探究
大城市的“虹吸现象”带给小城市的冲击,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年人才,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明确:
1.固然“人往高处走”,但“树高千尺不能忘了根”。
2.理想的选择要结合中国国情,融入时代大潮,甘当时代弄潮儿。
(九)布置作业
农村人口流失,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当下农村的主要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阅读《乡土本色》这一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乡村发展的展望。
(十)板书设计
品读经典 关照社会
—— 《乡土中国》激趣导读课
乡土本色—— 以土为生
差序格局—— 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