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县中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县中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7 17: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丰县中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45分)
1.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读作gū如,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该觚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是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全文约700字,字体为典型秦隶,载有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纵横”色彩浓郁,体例文风与《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近似。该觚的出土( )
A.是秦统一文字的实物见证 B.可印证《战国策》内容的真实性
C.是研究秦朝的第一手资料 D.可作为研究秦隶的重要实物资料
2.贞观二年,唐太宗决定变隋代的义仓之税为地税,按照耕地面积每亩交纳固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实物地租,后来,地税进一步细化,除了对已经登记在册的编户耕田收取地税,也对向政府“借荒”耕种的各种个人或组织征收地税。唐朝的税制创新( )
A.成为政府敛财手段 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C.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D.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3.北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中记载:成都大慈寺有“九十六院,地居冲会,百工列肆,市声如雷”,僧道们“贮积谋利,坐列市贩”。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佛教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C.市民文化的兴起 D.封建政府放松人身控制
4.契丹建国后向东扩张,灭渤海国后,包括女真、铁骊、达卢古、鼻骨德等东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成为辽朝羁縻统治下的属国属部。辽太祖在渤海故地仿旧制建东丹国,辽太宗时诏命东丹举国西迁。辽朝在东北的扩张( )
A.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
C.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我国是老虎的主产国之一,人虎矛盾贯穿古代社会始末。据学者统计,北魏至元数百年中,全国发生虎患16起。到明清时期,仅东南地区就出现虎患514次,其中明代205次、清代309次。明清时期,虎患加剧的根源在于( )
A.专制统治强化 B.苛捐杂税沉重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口急剧增长
6.1872年到1895年,《申报》上共出现西方传教士傅兰雅编撰的《格致汇编》457次,仅《化学卫生论》就出现了30次,基本上都是广告。《格致汇编》开设“互相问答”专栏回答读者关切的卫生医药等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
A.中体西用的思想面临着挑战 B.文明开化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C.国民广泛接受西方卫生观念 D.传教士拓宽西学传播的渠道
7.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通电向全国宣布起义消息。中华民国时期,“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上述现象说明清末民初的中国( )
A.革命成败受制于通讯变革 B.新技术影响社会发展
C.科学观念为社会普遍认同 D.民众的政治觉悟提高
8.1937年11月在武汉成立了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宣传部下属的国际宣传处,该处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外国记者招待所。1942年初,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 B.国共合作抗战引起国际社会瞩目
C.英美逐渐加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D.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
9.新中国成立后,风景木刻版画逐渐兴起。图1是1959年创作的《征服黄河》,展现人们使用大型吊车的场景。图2是1960年创作的《备耕》,展现工人们在庭院中修理拖拉机,为进入田间劳作做准备的情景。这两幅作品的共性在于( )
A.体现了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B.展现出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C.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 D.反映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10.2012年姚明宣布退役时,美国一报刊评论指出,姚明是中国新的影响力延伸到西方的一张面孔。2022年,姚明被任命为北京冬奥会形象大使。姚明、谷爱凌、苏翊鸣等体育明星在我国国际公共外交活动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现象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B.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日益重视对外宣传中国形象 D.开始发挥体育外交的重要功能
11.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下图),见证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发展中“以字注画”的阶段。重大事件是以图画形式完成,其中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标注文字。据学者研究,这种形式最初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
(正面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王冠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
A.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楔形文字体系
B.在与西亚文明的交流中受其影响
C.在王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埃及的战争
D.通过艺术作品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12.地理大发现后,罗马教廷不断发布诏令,授予西班牙等国对已发现的、不属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土地享有占取权。欧洲国际法学家基于自然资源的丰俭不定和土著缺乏开发能力的双重推断,认定殖民者“发现”后即有权索取、开发。对这些史实认识全面的是( )
A.罗马教廷的权威受到世俗力量挑战 B.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C.二者都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依据 D.国际治理体系受到多方力量的影响
13.下图为1883年美国画家所绘漫画。漫画中徽号为“垄断”的铁甲骑士,手持长枪,坐在火车机车头上,威风凛凛;其对手是骑在瘦马上的工装男子,手拿一把铁锤,光着脚丫,欲与面前的庞然大物斗几个回合。该漫画揭示了( )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B.垄断组织的剥削加剧劳资矛盾
C.美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工人运动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
14.1952年,苏联对农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集体农庄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70%,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98%。然而,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苏联( )
A.农业生产受工业化水平制约 B.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加快 D.经济发展受冷战的影响
15.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3大题,43分)
16.(17分)【古代美育】
材料 远古时期,乐与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在殷周时期,美育实践已经脱离了宗教、祭祀活动的束缚,分化成了“诗教”“乐教”“礼教”等形式。西周时期是礼乐建立的形成期,“礼”实际是一种行为标准或是一种政治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以“礼”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精神生活中以“乐”桎梏人们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孔子曾以“六艺”教授弟子,强调诗、礼、乐三者在培养完善人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以乐育人的教育思想。
自秦汉后,中国的“乐”转化为普施于大众的“礼教文化”。汉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记载:“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以“礼乐”为核心的美育已经逐渐淡化了其教化的社会功用,转而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隋唐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美育已经不仅仅是“乐、舞、诗”三种途径,而是逐步加入了杂剧、小说、传奇等形态各异的艺术种类。——摘编自曹健《中国古代的美育实践与美育意识》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美育的发展历程。(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美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古代美育的社会价值。(9分)
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河(1825年)通航以后从布法罗运一吨货到纽约市,以前要花费100美元,历时三个星期:现在则花费15美元,全程只需八天。”这样,汽船与运河互补,提高了运输效率,大大降低运费,货运方面最低可减少90%以上。……1820年的纽约人口为12.37万,到1860年就变成了108万;同样令人吃惊的1800年,美国的外来商品大约只有9%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62%。
——许凯文《试析伊利运河对美国早期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某一知名学者就有关交通问题所写的著作目录
第一章 船、汽车、火车:近代交通新格局
第二章 新式交通与现代经济:以乡村社会为中心
第三章 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一个起步的动力
第四章 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的发展:以抗日战争为中心
第五章 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摘编自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河”的名称,概括该“运河”对纽约发展的影响。(4分)
(2)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2分)
三、论述题(12分)
19.【人物特写】
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在其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以14篇历史特写描绘了人类历史上的14个重要人物的人生片段(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将其突出放大)。
部分篇章摘录如下: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架设首条跨洋电报电缆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威尔逊和他的十四点原则
封闭的列车——列宁1917年从德国回国
请选择一个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聚焦其人生中的某一阶段,写一篇历史特写。要求:自拟论题,逻辑通顺,持论有据。
宜丰县中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木简觚文约700字,字体为典型秦隶,可作为研究秦隶的重要实物资料,D项正确;据所学,秦统一的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排除A项;该觚文仅体例文风与《战国策》近似,不足以印证《战国策》内容的真实性,排除B项;该觚文中谋士以合纵、连横之术游说秦王,说明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贞观二年。据题意可知,唐朝的税制创新增强了政府的税收能力和财政收入,从而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税收制度,不是敛财手段,排除A项;创新税收制度并不一定能够缓解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创新税收制度主要是有利于增强政府财政收入,但不一定能够缩小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
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慈寺周围店铺林立,买卖繁忙,僧侣道士们纷纷经商牟利,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井繁华,并非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排除B项;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僧道们“贮积谋利,坐列市贩”不符,排除C项;寺院、僧侣参与经商不能说明封建政府放松了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契丹政权灭渤海国,对女真等部族羁縻统治,仿其旧制建东丹国,命东丹国西迁等,加快了与东北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与“东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等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契丹政权与东北等部族均为游牧民族,排除B项;灭渤海国、迁东丹国,实行羁縻统治等,削弱而非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
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得出主要结论: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山林遭到过度砍伐,侵占了老虎的生存资源,因而虎患加剧,D项正确;专制统治强化并非生态恶化、虎患加剧的根源,排除A项;苛捐杂税沉重不是老虎与人争地的根源,排除B项;生态破坏严重是具体表现,并非虎患加剧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方传教士在《申报》上发表著述,开设专栏,宣传近代物理、化学和医药卫生等知识,反映出当时传教士拓宽了西学传播的渠道,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抵制或反对的信息,排除A项;据所学,文明开化成为社会新风尚是在民国初年,排除B项;国民广泛接受西方卫生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重大的政治事件、人事变动和内政外交等都通电全国,说明清末民初,新技术影响社会发展,B项正确;革命成败受制于通讯变革的说法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排除A项;科学观念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政治觉悟提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宣传,组织外国记者到前线采访,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把战时陪都重庆发展为“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瞩目国共合作抗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C项;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与“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木刻版画《征服黄河》和《备耕》描绘了人们使用大型吊车、拖拉机进入农业生产等,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面貌,突出了工业化建设的时代主题,C项正确;据所学,国民经济调整开始于1960年冬天,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是生产劳动的场景,没有体现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与“修理拖拉机,为进入田间劳作做准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2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姚明作为著名篮球运动员,在西方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以姚明、谷爱凌和苏翊鸣等体育明星在我国国际公共外交活动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说明我国注重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我国日益重视国家形象,而不是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排除A项;体育明星重要性的提高并不能体现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注重国家形象,而不是发挥体育外交的重要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本题材料图片和文字信息可知,《纳尔迈调色板》“以字注画”,描绘了纳尔迈制伏敌方酋长、杀掉俘虏,是上埃及也是下埃及的王,体现出当时的埃及在纳尔迈即王的领导下进行了统一埃及的战争,C项正确;楔形文字是西亚而非埃及文字,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亚与埃及之间的交流,以及西亚文明对埃及的影响,排除B项;图片没有宣扬君权神授观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罗马教廷和欧洲国际法学家从宗教、法学等角度为殖民者辩护,肯定殖民扩张,承认殖民所得等,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俗力量挑战罗马教廷权威的信息,排除A项;欧洲国际法学家肯定殖民扩张的合理性,不能说明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增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教廷、国际法学家均支持殖民扩张,没有强调多方力量影响国际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造就的垄断,如同着铁甲、执长枪的骑士,压制着骑瘦马、拿铁锤、光脚丫的工人,揭示了垄断组织的剥削加剧劳资矛盾,B项正确;据所学,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工人光着脚丫与垄断斗争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局相对稳定,并非动荡不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运动受到科学理论指导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但粮食产量却和一战前差不多,说明苏联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经济体制弊端暴露,改革势在必行,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而非工业化水平制约了农业生产,排除A项;据所学,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在20世纪三十年代实现,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苏冷战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澳大利亚)。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在政府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外来技术移民数量猛增,适应了其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A项正确;仅澳大利亚引进技术人员不足以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移民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澳大利亚外来和本地技术工人比例的变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商周时期,美育脱离宗教祭祀,转变为一种桎梏思想的政治标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以乐育人:秦汉时期,礼乐为核心的美育有普遍性的教化功能;魏晋至隋唐,转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
(2)影响因素: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家文化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社会价值:有利干维护社会社会秩序(有助于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有利于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艺术品格;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中对于不同阶段有关“美”的论述可以分阶段总结概括。如根据“殷周时期,美育实践已经脱离了宗教、祭祀活动的束缚”、“在现实生活中以‘礼’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精神生活中以‘乐’桎梏人们的思想”可知商周时期,美育脱离宗教祭祀,转变为一种桎梏思想的政治标准;根据“强调诗、礼、乐三者在培养完善人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以乐育人的教育思想”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以乐育人;根据“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可知秦汉时期,礼乐为核心的美育有普遍性的教化功能;根据“转而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可知魏晋至隋唐,转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
(2)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中国古代美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家文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美育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
17.(1)特点:坚持党管传媒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必答)。服务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以救亡图存为主调,解放战争时期以反蒋争取群众支持为主调);采取分化瓦解的心理战,针对性强;注重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内容灵活多样;极力维护统一战线,争取各界支持。
(2)意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影响;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舆论垄断;有利于争取和平,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根据材料二“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服务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以救亡图存为主调,解放战争时期以反蒋争取群众支持为主调);根据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坚持党管传媒原则;根据材料二“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内容灵活多样;极力维护统一战线,争取各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还有采取分化瓦解的心理战,针对性强;注重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
(2)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宣传党的主张”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影响;根据材料“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并结合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体系;根据材料二“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有利于争取和平,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打破了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舆论垄断。
18.(1)名称:伊利运河。影响: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联系起来,促进了纽约城市的繁荣,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商贸中心。
(2)论题:新式交通推动社会变迁。
阐述: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如轮船取代帆船,火车、汽车取代马车、牛车、轿子、人力车等,加速了货物的流通,鼓励了生产,刺激了消费,增加了财源;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即人畅其行,延伸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近代以来,西器东渐,新式交通工具被引人中国,中国的交通格局、交通网络发生变化,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货畅其流与人畅其行交互影响,加速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专业分工,增加了就业机会。
总之,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新式交通,不仅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腾飞、城市化的深入及其格局的变化,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了人的空间、时间、伦理、价值等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
【详解】(1)名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25年至1960年。根据材料一“《试析伊利运河对美国早期区域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河”的名称是伊利运河。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25年至1960年。根据材料一“汽船与运河互补,提高了运输效率,大大降低运费,货运方面最低可减少90%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联系起来。根据材料一“1820年的纽约人口为12.37万,到1860年就变成了108万。”可知促进了纽约城市的繁荣。根据材料一“同样令人吃惊的1800年,美国的外来商品大约只有9%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62%。”可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商贸中心。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近代以来(民国浙江)。
论题:根据材料二“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一个起步的动力。”并结合近代交通的发展历程可将论题拟定为“新式交通推动社会变迁。”
阐述:根据材料一“汽船与运河互补,提高了运输效率,大大降低运费”,并结合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相关史实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加速了货物的流通,鼓励了生产,刺激了消费,增加了财源。根据材料一“同样令人吃惊的1800年,美国的外来商品大约只有9%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62%。”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延伸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根据材料二“船、汽车、火车:近代交通新格局。”并结合近代交通网络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可知,近代以来,西器东渐,新式交通工具被引人中国,中国的交通格局、交通网络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二“新式交通与现代经济:以乡村社会为中心。”并结合近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分工的相关史实可知,货畅其流与人畅其行交互影响,加速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专业分工,增加了就业机会。
总之,根据材料二“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的发展:以抗日战争为中心。”可知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新式交通,不仅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腾飞、城市化的深入及其格局的变化,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二“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人的空间、时间、伦理、价值等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
19.近代思想界的惊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0世纪初,中国正值风雨如晦的时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有名无实,各派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内外交困中,中国一群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器物变革、制度变革相继遭遇失败的历史教训,转而试图以思想变革来寻找救亡道路。(时代背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的新道德,反对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道德。不久《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心从上海转移到北京,以鲁迅、李大钊、蔡元培等北大教师为代表的更多知识分子加入进来,影响力不断扩大。(概述)
这场新文化运动使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深受进步思想的洗礼,对中国的社会风气、家庭伦理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在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转向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陈独秀也开始和李大钊一起着手准备建党工作。这一切都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意义)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向旧思想文化宣战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和他创办的这份杂志改变了中国思想界的面貌,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总结)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近现代(中外)。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学习和表述能力;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了解“特写”的格式,确定特写的具体对象和主题,如据材料“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将其突出放大”和“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架设首条跨洋电报电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选择陈独秀及其创办《青年杂志》这一片段,明确要完成的历史特写的主题:近代思想界的惊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然后,考生需要结合信息和所学,从时代背景、片段概括、历史意义等角度,展开描述,如通过分析20世纪初,中国的风雨如晦、概述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和新文化运动的历程,阐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等,完成对陈独秀的特写;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如明确创办《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向旧思想文化宣战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和他创办的这份杂志改变了中国思想界的面貌,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