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3.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及其产生的影响,加深对民族 交融的认识和理解。
4、 会描述和解释重要历史名词:士族、南朝、北朝、淝水之 战、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北魏孝文帝
学习难点:门阀氏族的兴衰;民族融合推动
改革内容、意义;江南的开发。
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难点
三 四 五
六
三国: 魏、蜀、吴 南朝四个朝代: 宋、齐、梁、陈 1.五胡:匈奴、鲜卑、羯、 氐、羌 2.北朝五个朝代: 北 魏 、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六朝:东吴、东晋、
宋、齐、梁、陈
北朝(439—581年)
北 东魏 北齐
魏 西魏 北周
南朝(420—589年)
宋小齐 梁 陈
前泰统
一北方
383年秦晋淝水之战
东音
317—420年
魏 蜀
220年221年
222年
【巧思妙记】 “三、四、五、六”
三国
(220—280年)
266
316年
东 汉
西 晋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蜀国的丝织业 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 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 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 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 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一、三国与西晋
▲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西域长史府
◎罗布泊西
凉州
刘备221年
成
三国鼎立局面 蜀都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 三
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8 孙权222年称 王,229年称
建业 帝
曹操之子 曹丕220年
魏
O 课
洛阳
期州 多e
一、三国与西晋
天
司州
央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西晋。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西晋。
一 、三国与西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 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 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
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并逐渐主导了局势
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
即“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
久。
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
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 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
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
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
河间王顺
汾
赵王伦 齐主间
水
东海王起
汝南(今河南东南)长沙(今湖南)
楚(今湖北中部) 成都(今四川)
赵(今河北西南) 河间(今河北东南)
为此午之魏彤剪图
260年司马炎病逝,
洛阳
汝南王亮
淮
汉
八王之乱与
西晋灭亡
一 、三国与西晋
成都王颖
长沙王义
楚王玮
长 江
河
水
长
水
自东汉开始,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 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 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 盾激化。
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胡人趁机
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
五胡内迁
经济:开发了江南地区
民族: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所灭
政治:激化了民族矛盾。
五胡内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如此短暂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 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 矛盾激化。
04 03 八王之乱
一 、三国与西晋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少数民族内迁
司马衷
01
02
○ 北方先后出现一批 割据政权,史称“十六 国”。
● 376年,前秦(氐 族) 基本统一了北方, 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 水为界,南北对峙。
●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 后,欲灭东晋,统一中 国。结果,东晋以少胜 多(淝水之战), 北方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 状态。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
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 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 “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皇族司 马睿重建晋朝,定 都建康(今南京), 史称东晋。
二、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 (今南京),史称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专权的形成与发展
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士族 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 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是东晋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 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 层社会之外。
2、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
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士族)
二、 东晋十六国
1、 东晋的建立
( 一 )东晋(317 - 420)
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
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 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材料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 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 之语曰: “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士族政治
萌芽:东汉
形成:曹魏、西晋
发展:东晋(门阀)
转衰:南朝
消亡:隋唐
士族门闷势力在东晋最为雄厚
士族专权
东晋政治的特点
2、 士族门阀
王与马共天下
自然环境
江南地区高温多雨,土地肥沃,具
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
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
社会环境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三、江南的开发:
三、江南的开发:
表现: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商业: 商业活跃。
三、江南的开发:
------开始南移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唐安史之乱后
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发展)
南宋
四、十六国与北朝
(一)十六国(304-439)
(1)建立:西晋灭亡后, 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 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 到了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匈奴 羯 鲜卑
汉·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FE hW 羌 资 (cóng)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2)淝水之战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 秦逐渐强盛,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 卑拓跋氏的代国, 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 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
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大
败前秦。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
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思考:为什么东晋能够以少胜多 融,统治基础脆弱。
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
四、十六国与北朝
北朝 1、北魏 (l) 建立
4世纪末,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于439年统 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嘎仙洞—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
嘎仙洞刻石拓片
2.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 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孝文帝 自幼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教养下,接 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 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
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启了南北朝时期
北朝(439-581)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使鲜卑经济、文化、
社会、政治、军事等
方面大大的发展,缓 解了民族隔阂,史称 “孝文帝中兴”。
根据所学,说说李文
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 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 展、社会繁荣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的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
了民族矛盾
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01
03
四 、十六国与北朝
02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 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 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 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 泰之手。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 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 周亡。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 的分裂割据局面。
东
魏
建康
梁 纳
素
四、十六国与北朝
西
魏
▲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
课堂总结:阶段特征
政权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大发展
三国 (220.280)
蜀 魏
吴
十六国
前秦统
个
383年淝水之战
业
东晋
(317420)
南朝 (420-589)
宋 齐
北齐
灭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朝 (439.581)
隋 朝 统
隋
灭
东 汉
西晋
北魏
(266.
316)
梁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江南开发的原因
江南开发的表现
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
民族交融的表现
政权更迭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五胡内迁”
“胡汉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
本节内容小结
乱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