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共14题)
一、选择题(共10题)
(2022·北京西城区·期中)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大雁南飞以度过寒冬 D.葵花朵朵向太阳
(2021·单元测试)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它们却在 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有科学家提出假设: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灭绝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下列说法中支持这一假设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科学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灭绝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的,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
C.在恐龙灭绝的前一时期,恐龙的骨骼出现变形
D.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2021·山东济南市·同步练习)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是
A.动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动物的影响
B.动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动物决定环境的改变方式
D.环境对动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2021·山东济南市·同步练习)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这可以说明 。
A.生物制约环境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协调一致
(2021·北京延庆区·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2021·单元测试)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 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
D.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生活在水中
(2021·同步练习)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2021·单元测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在秋天落叶
B.大面积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C.甲烷菌分解植物茎叶和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可用来生产沼气和净化污水
D.屎壳郎能清除地面上的动物粪便,有利于草等植物的生长
(2021·同步练习)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2021·同步练习)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C.黄蜂腹部具有鲜艳的花纹
D.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二、综合题(共4题)
(2021·单元测试)实验探究: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其内的汞、铅、铜等有害物质会渗出造成水质污染。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其防治,选择 号废旧电池、满江红、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和 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 为探究满江红能否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则应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3) 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 环境。
(2021·同步练习)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 动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够 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多方面的影响。
(2) 动物对植物的积极作用:能促进植物的 和 。
(3) 动物对植物的不良影响:如 是农作物的头号害虫, 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生活造成影响。
(2020·上海·同步练习) 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 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 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1) 在此材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 因素。
(2)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3) 澳大利亚的原有生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 ,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2018·淄博市张店区·期末)为了研究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两株,分别称量它们的净重;
②用取自同一块土地,相同土质的土壤,将上述植株栽种在相同大小的甲乙花盆中;
③甲花盆中放入 条蚯蚓,乙花盆中不放蚯蚓,分别用细网罩住土壤,防止蚯蚓爬出花盆;
④放置在同一个场所进行栽培,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喷洒相同的水量;
⑤一段时间后称量两棵植株的重量,得岀下列的数据,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 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实验中的变量是 。
(3) 该实验小组选用了长势相同的植株,种植在相同土质的土壤中,并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的目的是 。
(4) 根据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 该实验每组只用了一株植物,可以吗? 为什么?
(6) 该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 【答案】D
【解析】在自然条件下,任何一个物种的出现或消失,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灭绝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是在墨西哥大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以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在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3.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5. 【答案】A
【解析】“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6. 【答案】B
【解析】选项A、D的事例可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选项B的事例可以说明环境影响生物;选项C的事例可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7. 【答案】A
【解析】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景区环境遭受了破坏,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8. 【答案】A
【解析】“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在秋天落叶”使阔叶树能够度过严寒的冬季,是对环境的适应;选项B、C、D都体现了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9. 【答案】B
【解析】选项A、C、D都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10. 【答案】B
【解析】“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是一种拟态,“黄蜂腹部具有鲜艳的花纹”是一种警戒色,“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是一种保护色,这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二、综合题(共4题)
11. 【答案】
(1) 号废旧电池;废旧电池对金鱼的生活有影响(有害)
(2) 和
(3) 影响
【知识点】单一变量原则、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新情境下的探究实验、设计对照实验
12. 【答案】
(1) 影响和改变
(2) 繁殖;分布
(3) 蝗虫;鼠害
【知识点】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有重要作用、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
13. 【答案】
(1) 生物
(2) 影响和改变
(3) B;A
【解析】
(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仙人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昆虫吃仙人掌,因此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捕食关系。
【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14. 【答案】
(1)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 蚯蚓
(3) 控制单一变量
(4)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5) 不可以;偶然性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6) 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
(1) 由题干可知:为了研究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看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 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甲乙两株除了有无放入蚯蚓,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蚯蚓。
(3) 该实验小组选用了长势相同的植株,种植在相同土质的土壤中,并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的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4) 根据实验数据甲植株增重明显大于乙植株,因此可以得岀的结论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5) 该实验不可以每组只用一株植物,因为一株植物的偶然性大,实验数据不准确。
(6) 该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放了蚯蚓的植株生长明显快于没有放蚯蚓的乙植株)。
【知识点】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原则、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新情境下的探究实验、重复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