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答题须知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2年5月20日,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 养殖名贵鱼种, 被称为 “移动的海洋牧场”, 一个耕海牧渔的新时代由此开启。 图1为中国疆域图。读图,完成1-3题。
1.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B.陆上邻国少,利于国家领土安全
C.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海陆贸易
D.居亚欧大陆西侧,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发展“移动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A.山区面积广大
B.海上国界线长
C. 东西距离较长
D.海域面积辽阔
3.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每年都有禁止捕捞的休渔期。主要目的是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 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即进入老龄化。 图2为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属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的是
①人口素质有很大提高 ②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③男女性别比趋向正常 ④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1 年5月31日,我国依法实施“全面三孩”生育政策,主要目的是
A.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八年级地理 第 1页 (共6页)
6.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 “人才强国”, 迫切需要
A.宣传“全面三孩”政策 B. 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C. 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D.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小明同学坐高铁外出旅游,途经某城市车站时看到图3,询问站台工作人员才知道上面标注的是蒙古文。据此, 完成7-8题。
7、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8.该城市所在省区
A. 只有单一一种少数民族 B.是距离太平洋最远的自治区
C.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D.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马、摔跤
图4为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绘制的示意图。 读图, 完成9-10题。
9.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A.地形与植被的关系 B.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C.冬季风行进的方向 D.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0.读图可以推断,我国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③河流流向主要是自西向东 ④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气温比华北平原高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呼中镇位于大兴安岭北麓, 年平均气温-4.39℃, 历史最低气温-53.2℃, 每年有8个月的集中供暖期。 图5示意我国集中供暖分布。 读图, 完成11-13题。
11.呼中镇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A.黑 B. 吉 C. 辽 D. 冀
12,呼中镇成为“中国最冷小镇”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
C. 海拔较高 D. 深居内陆,距海远
13.下列分界线与集中供暖分界线相吻合的是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1 月份0℃等温线东段 D. 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图6为 “我国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①~④为我国重要河流。 读图, 完成14-15题
14、图中四条河流、汛期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在夏季都有汛期,主要原因是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
B.都因为夏季高温, 冰雪融水多
C.外流区受夏季高温影响, 内流区因夏季降水较多
D.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影响
截至2023年3月,我国非可再生资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降到50%以下, 清洁能源供应比例不断上升。 图7示意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读图,完成16-17题。
16.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
A.乌东德 B. 三峡
C.白鹤滩 D.溪洛渡
17.长江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河段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 B.落差大
C. 植被密 D.人口多
八年级地理 第3页 (共6页)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 我国的宣传主题为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阅读下表我国自然资源统计信息, 完成18~20题。
自然资源 土 地 矿产 耕 地 水资源 森 林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5
我国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值 1/2 1/2 2/5 1/4 1/3
18.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 水资源 D.矿产资源
19.我国部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较少 B.我国人口数量较多
C.我国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D.我国可再生资源少
20.能体现“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是
①退耕还林还草, 因时、因地制宜 ②提高石油等化石原料的利用效率
③加强宣传,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 ④禁用煤炭取暖,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4 题, 满分 30 分)
21.(7分) 318国道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最长的国道,被评为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图8示意318国道所经地区及地形。 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318国道东起上海, 途经8个省级行政区, 其中A为 , B为 。(2分)
(2) 写出318国道经过的地形区名称 、 (写出任意两个即可)。(2分)
(3) 阅读318国道沿线地形剖面图,从地形、地势两个方面描述其地形特征。 (2分)
地形:
八年级地理 第4页 (共6页)
地势:
(4) “怒江72拐” (图9) 位于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境内, 是318国道川藏线上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说出 “怒江 72拐”呈“之”字形修建的主要原因。(1分)
22. (8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四个城市考察我国的气候。 图10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的气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冬季最寒冷的城市是 ,这里冬季可以赏雪,夏季是避暑胜地,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位置。 (2分)
(2) 夏季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 (2分)
(3) 降水最少的城市是 , 因距海较远、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1分)
(4) 有浪漫的海岛风情的城市是 ,这里气温特点是全年 。 (2分)
(5) 地理社团的同学决定寒假去研学考察,准备的物品有轻薄透气的衣服、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他们选择的城市最可能是 。 (1分)
23.(7分) 2023年4月1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这标志着黄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迈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对保障黄河安澜具有重大意义。图11示意黄河流域。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 “海”指的是 。(1分)
八年级地理 第5页 (共6页)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简述黄河上游河段的“贡献”。(2分)
(3)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①②③三个河段中的 河段。说明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该河段的原因 。 (3分)
(4) 《黄河保护法》全方位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就黄河流域如何节约水资源,谈谈你的看法。(1分)
24.(8分) 河南省某中学针对本省土地资源利用开展探究活动。 图 12示意他们查找到的河南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部分数据 (单位:万公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及工矿用地
第二次调查 (2009年12月31日) 819.20 350.69 67.99 205.24
第三次调查 (2009年12 月 31日) 751.41 439.63 25.70 244.95
图 12
【耕地资源利用情况】
(1) 河南省地跨 带和亚热带,其耕地主要分布在 (地形类型)地区,主要耕地类型为 (旱地、水田)。 (3分)
大豆比较耐瘠薄,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玉米需肥量大, 对氮肥很敏感, 需求量也大。2021年河南省开始实施大豆、 玉米轮作制 (第一年种大豆的耕地, 第二年种玉米; 第一年种玉米的耕地, 第二年种大豆), 现已成为重要农业生产模式之一。
(2) 从耕地使用角度,说出河南省实施大豆、玉米轮作制的意义。(1分)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3) 对比两次调查数据,说出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2分)
(4) 请你对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八年级地理期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选对1题得 1 分,满分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C C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C D B B D B C
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满分30分)
21.共7分
(1) 湖北, 四川, 每空1分, 共2分。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共2分。
(3) 地形类型多样(1分) ,地势西高东低(1分) ,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
(4) 地形崎岖, “之”字形可以缩小道路的坡度, 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共1分。
22.每空1分, 共8分
(1)漠河, 纬度(2)五道梁, 地形(海拔) (3)吐鲁番(4) 海口, 全年高温(5)海口23.共7分。
(1)渤海(1分) (2)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资源、塑造平原,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共2分。 (3)②, (1分)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秋季节多暴雨。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答出两点,共2分。
(4) 依法监管, 加大宣传力度(1分) 。
24.共8分
(1) 暖温带,平原,旱地,3分。 (2)可以利用作物,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1分。 (3) 耕地和草地减少,林地增加,城镇及工矿用地增加,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共2分。 (4)切实保护耕地,限制城镇及工矿用地的使用。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写出两个方面,共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