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年级:高二 科目:生物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小题2分(25*2=50分)
1.A 2.A 3.B 4.C 5.D 6.C 7.B 8.C 9.B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A 17.D 18.C 19.A 20.D
21.B 22.D 23.B 24.B 25.B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 (10分)
(1)内环境(2分) B (1分)组织液(1分)
(2)AB(2分)
(3)蛋白质(2分)
(4)消化系统(2分)
27(14分)(每空2分)
(1)突触 突出后膜
(2)大脑皮层 由正变负 Na+内流
(3)单向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8(14分)(每空2分)
(1)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收缩
(3) B 反馈
29(12分)(每空2分)
(1)消化吸收 肝糖原、肌糖原
(2)升高 大脑皮层
(3)胰高血糖素 ②③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小题2分(25*2=50分)
1. 下图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
B.①中的药物需要经过②进入组织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①②④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媒介
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B.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3.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调节
4.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C.所有正常人体的体温都为37℃,且一天内都恒定不变
D.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5.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 D.Na+、HPO42-、血浆蛋白、氨基酸
6. 下列关于人体的三种细胞外液的转化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7.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包括( )
A.组织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B.细胞质基质中pH为7.35—7.45之间
C.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D.血浆的pH为7.35—7.45之间
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D.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9.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0.运动神经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属于神经元轴突末梢
B.该神经元有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该神经元的胞体可位于脊髓
D.神经元的轴突有利于接收信息
11.“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12. 养鸡场的鸡有听到饲养员的哨声就会回来吃食物的反射活动,以下有关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射是无须学习和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上述反射活动且建立无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即可一直保持
C.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
D.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3. 在一条蛙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经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使突触后膜兴奋
15.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是 ( )
A.电信号,单向 B.电信号,双向
C.化学信号,单向 D.化学信号,双向
16. 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可阻碍多巴胺被回收,使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17.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沃泰默的实验说明盐酸是导致胰腺分泌胰液的直接刺激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18. 对下列各项疾病的病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
B.侏儒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缺铁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巨人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19. 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
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下丘脑,垂体,全身细胞 D.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20. 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神经结构(虚线内为脊髓中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正常人的①产生兴奋,不一定引起⑤兴奋
C.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控制也受大脑皮层调控
D.④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感觉
21. 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口头表达言语,该区域是( )
A.W区 B.S区 C.V区 D.H区
22. 下列腺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对应关系不对的是( )
A.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睾丸——雄性激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垂体——肾上腺素
23. 下列不属于人体血糖的来源的是( )
A.肝糖原的分解 B.肌糖原的直接分解
C.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D.非糖物质的转化
24. 下列有关激素及其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
B.激素和酶一样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激素分泌后都需要经过体液的运输
D.激素的作用方式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较长
D.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较局限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 (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液体构成的环境称为 (2分),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 ] 。(此处各1分)
(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3)A和B相比,从成分上看主要差异体现在 含量不同。
(4)填写图中 D 系统的名称:D 。
27. (14分,每空2分)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
(2)针刺B处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 ,原因是 。
(3)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的。其原因是 。
28. (14分,每空2分)下图为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激素,A、B表示相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受到刺激会分泌① 激素,其作用是促进A 重吸收水,进而引起尿量减少。
(2)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通过分泌
② (填激素名称),作用于B使其分泌③ (填激素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血液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 (填图中标号)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素④的分泌减少,避免其在体内的含量过高,这说明激素的分泌存在着 调节。
29. (12分,每空2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是 ,⑥是 。
(2)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 , 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运动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原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通过促进 (填序号)的过程,使血糖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