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06:57:10

文档简介

语文答案
1.D 2. B 3. C 4. C 5. A 7. B
10. CFG 11. C 12. C 14. C 19. B仁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的,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以艺术加工,使其典型化,理想化,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们前进,推动社会发展。
(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属于绝对论,道家则是相对论。
B. 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对后世美学思想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C. 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的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
D. 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恶”的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入相对主义的迷途。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2、3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
C. 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D. 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有力证明观点的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典雅厚重的韵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清瘦为美的人不会觉得体态丰盈的唐朝绝美杨玉环是美女,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
B. “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C. 作者认为音乐《成池》《九韶》之美,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
D. 在大家眼中,爱斯梅拉达有美丽绝伦的外表又有高尚纯洁的心灵,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21日,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实现首批并网。
阜阳基地项目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采用风电、光伏、储能、塌陷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模式,将风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深度融合。项目主要包括65万千瓦光伏电站和55万千瓦风电场,同时配建的一座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电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力上网的波动性,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
本次实现并网的是阜阳基地项目一期古城25万千瓦漂浮式光伏电站。据介绍,阜阳基地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全部为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以“以光养水,净水养绿,水光互补”为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抑制藻类过快繁殖,在常规发电收益基础上结合“渔光互补”模式发展渔业养殖,实现水体环境改造,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浅水湖泊水生态系统。
阜阳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7万吨,助力阜阳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
(摘编自搜狐网《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首批机组并网》,2022年12月22日)
材料二:
12月28日,由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的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库布其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和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此次宣布开工的先导工程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配置建设相应储能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库布其基地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创新意义大,为新型电力系统中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提供重要示范应用场景。库布其基地项目建设期间,将持续探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
(摘编自侯雪静《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库布齐沙漠开工建设》,新华社客户端,2022年12月28日)
材料三: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逐步转变是一项系统重塑工程,还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将新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供应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二是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形成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三是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工业体系刚刚起步;四是现行体制机制尚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模式创新。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组织有关机构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其中,将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为推动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针对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深入研究,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将加强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妥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交易。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方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建议,通过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系统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合理分摊疏导系统性成本,尽快明确可中断负荷、虚拟电厂等辅助服务市场主体地位和准入条件等举措,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摘编自丁怡婷《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 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供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作为阜阳基地项目光伏电站规划用地,拟投巨资建设库布其基地项目,其背后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
B. 建在内蒙古的库布其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创新意义大,是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C. 阜阳、库布其等新能源风电光伏基地建成以后,我国将完成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并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
D. 储能是使风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阜阳和库布其的基地项目都有配套的储能设施,它们形成支撑能力指日可待。
6. 为了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国家能源局在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上可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青春余梦
孙犁
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它有两围粗,枝叶茂密。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这样高大的树木,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确实少见了。
我幼年时,我们家的北边,也有一棵这样大的杨树。我的童年,有很多时光是在它的下面、它的周围度过的。我不只在秋风起后,在那里拣过杨叶,用长长的柳枝穿起来,像一条条的大蜈蚣;在春天度荒年的时候,我还吃过杨树飘落的花,那可以说是最苦最难以下咽的野菜了。
现在我已经老了,蛰居在这个大院里,不能再向远的地方走去,高的地方飞去。每年冬季,我要升火炉,劈柴是宝贵的,这棵大杨树帮了我不少忙。霜冻以后,它要脱落很多干枝,这种干枝,稍稍晒干,就可以升火,很有油性,很容易点着。每听到风声,我就到它下面去拣拾这种干枝,堆在门外,然后把它们折断晒干。
在这些干枝的表皮上,还留有绿的颜色,在表皮下面,还有水分。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
是为序。
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保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荒凉的城市,但也是很便于读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员都是博学之士。星期天,我到天华市场去看书,那里有一家卖文具的小铺子,代卖各种新书。我可以站在那里翻看整整半天,主人不会干涉我。我在他那里看过很多种新书,只买过一本。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我不大到商务印书馆去,它的门半掩着,柜台很高,望不见它摆的书籍。
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我还好看电影,好听京戏,迷恋着一些电影明星,一些科班名角。我住在东单牌楼,晚上,一个人走着到西单牌楼去看电影,到鲜鱼口去听京戏。那时长安大街多么荒凉、多么安静啊!一路上,很少遇到行人。各种艺术都要去接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
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
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
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
是为本文。
1982年12月6日,凌晨
文本二: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节选)孙犁
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不会是阿斗。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欧阳修在写他这篇文章时,叙述的只是家庭琐事,夫妇、母子之常景常情,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这三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这就无怪自古以来,名篇范作如凤毛麟角了。文字是很敏感的东西,其涉及个人利害,他人利害,远远超过语言。作者执笔,不只考虑当前,而且考虑今后,不只考虑自己,而且考虑周围,困惑重重,叫他写出真实情感是很难的。只有排除这些顾虑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散文。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的“序”部分侧重写作者童年和老年的感受,“本文”部分侧重写青春回忆。
B. 文本一语言平淡自然,同时使用了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C. 文本一作者写青春时期“我们要呼喊”,指的是用歌曲唱出民族苦难的心声,抒发积郁的情感。
D. 文本二中作者对“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的优点有所概括,文本一也具备这些优点。
8. 文本一中,作者多次提到杨树,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二中,孙犁在谈及散文创作时,认为作家“要写出真诚的散文”。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孙犁所说的“真诚的散文”的理解。
二、古文诗歌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节选自《孝经》)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饘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固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节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敬尽于事B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敏,指不聪慧,属于谦辞,与成语“敬谢不敏”的“不敏”意思相同。
B. 因,指利用,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
C. 报,指报答,与《陈情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报”意思不相同。
D. 进,指晋升,与《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和重要的道德,它使得天下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不满。
B. 孔子在论述完立身行道扬名之义后,引用《大雅》之诗作结,以表明凡是为人子孙者,应当常常念及先祖并修养其德行。
C. 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任敬臣的文章,深为震惊地说,自以为贤不及颜回的孔子如果能够结识任敬臣,一定会再次自愧弗如。
D. 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任敬臣的人品,年终考核时,将其列为上等,这却招致他的坚决反对;此后,任敬臣又深受越王青睐。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2)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角抵①诗
【唐】杨万里
广场妙戏斗程才,才得天颜一笑开。
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蹴鞠②
【明】钱福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娥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注]】①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演变为民间竞技,类似于现在的摔跤或相扑。②蹴鞠,“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即用脚踢球。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抵诗》描绘了广场上进行的一场角抵比赛,从皇上都来观看可以看出,这次比赛非常受到重视。
B. 杨万里创造了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富有趣味的“诚斋体”,这首《角抵诗》就非常符合他的这种风格。
C. 《蹴鞠》诗描绘的是一场蹴鞠游戏,两个女子的水平极高,使长安城的男子们感觉颜面扫地,心生嫉恨。
D. 《蹴鞠》诗的颔联、颈联都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女子的美貌,并特写女子的双脚以突出蹴鞠运动。
15. 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当时流行的运动,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描写角度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而人类个体一生不过匆匆百年;如果太阳系的直径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地球只是一粒直径0.37毫米的尘埃,人的存在更微不足道。古今同理,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表达出同样的人生理解。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人译中国古典诗,常常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 ① 。翻译吧,(a)就好像戏里的旁白窜入了演员的独白;不翻译吧,(b)就好比倒掉药汤去嚼那熬成了木屑似的药渣。这种情况下,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典故如同密码,文化的隔阂使得翻译家如同找不到密码的情报官,眼睁睁地看着,却( )。
“用故实组织成诗”,是明人屠隆对宋诗的批评。不过,据他说用故实组织就只能做散文而不能做诗,这就令人怀疑,(c)好比说用肉办的是宴席而用鱼办的就不叫宴席。普通的词汇与特殊的典故都是意象,都是符号,这个意象、符号为什么可以组织成诗而那个意象、符号却反而不能组织成诗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典, ② ,又有谁能说它们不像诗呢?(d)其实肉也罢,鱼也罢,经高明的厨师之手,便是花团锦簇的佳肴;经愚笨主妇之手,则无论如何上不了台盘。
③ ,古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甲 ”,就是说要把典故“藏”在诗里,如“ 乙 ”似的找也找不着,这是一种;“ 丙 ”,就是说怕读者看不懂,太生僻的要到前台去亮出底牌,而熟人熟客只需在大幕后面喊一嗓子,这又是一种;“ 丁 ”,就是说用典要高雅正派,免得人家读了觉得你浅薄油滑,这又是一种。这些说法大概都不得要领,因为关键并不在这里。如果典故字面有美感、故事有情感且包含了古往今来人类共同关心与忧虑的“原型”,那么就是高明的用典。
(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
17.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①③每处不超过10个字,②处不超过20字(标点除外)。
18. 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文中(a)(b)(c)(d)四个比方所表达的意思。
19. 将下列引文依次填入原文甲乙丙丁四处,填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僻事熟用,熟事虚用
②《事文类聚》事不可用,又不可用俚语偏方之言
③水中著盐
④不可著迹,只使影子可也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
20. 文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成语?请至少写出三个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自“小林漫画”)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