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重点)
2.默读课文,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梳理“我”梦中回忆的具体场景。(重点)
3.品读课文,能体会场景和细节中的浓浓父爱,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并进一步理解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重点)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场景和细节写人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绘画,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欣赏一组水墨绘画。师:我们欣赏的是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组江南水墨画。你注意到了吗?每一幅画中都画着……
2.作者介绍: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他先后考入无锡师范、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他不顾父母劝阻,依着自己兴趣,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习绘画。
3.补充背景资料: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蚕贴补家用,十分辛苦。
4.揭示课题:父爱之舟。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梳理场景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初步感受。
2.认读字词,识记字形:
(1)第一组,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茧子 冤枉 恍惚 踩高跷 偏僻 启迪
出嫁 缴费 落榜 兼作 嘲笑 枕边
(2)第二组,有时代色彩的词语:
客栈 茶房 粜米 初小 高小 师范
背景资料:民国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分为初小和高小,初小是一至四年级,高小是五至六年级。新中国成立后,初小、高小合并为完全小学。
3.读读开头和结尾,说说有什么发现:
开头:是昨天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
师:结尾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4.梳理内容,概括课文写到的六个场景。
(1)父亲带“我”住客栈
(2)父亲带“我”逛庙会
(3)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
(4)父亲送“我”去峨山高小住校
(5)父亲摇着船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
(6)父亲摇着船送“我”去无锡师范入学
三、进入场景,品味细节,体会情感
1.选择自己印象深的场景自主品味,批注阅读。
师:哪个场景你印象最深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到两个场景,关注场景中的细节,品味关键词句,写写批注,体会深深的父爱。
2.交流分享,点拨引导,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交流内容和过程详见课件。
四、回扣课题,理解“小舟”,体悟中心
1.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这只小舟,并有感情地朗读:
(1)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2)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
(3)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
(4)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2.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归纳:
小舟是作者回忆往事的一条线索
小舟承载着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父亲就像小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付出。
小舟是我的希望之舟,一次次载着我到达人生的渡口。
小舟还满载着我对父亲怀念、感激,深深的爱。
……
3. 聚焦:“……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师:你觉得“我”把这只小船画出来了吗?
4.再次欣赏吴冠中的一组水墨画,说说为什么他总要画上一只或者几只小舟?
五、迁移写法,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小舟”。如果让你来写一写父亲的爱,你会想到哪些平凡、细碎的生活场景呢?课后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