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_教学设计_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离子反应_教学设计_第二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6 23: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归纳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引入 【引入】上节课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了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后, 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节课我们继续从微观角度研究电解质溶 液之间的反应。
环节二 初步建立分析 模型 【任务一】从微观角度看 Cu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间的反应。 【问题 1】CuSO4 和 BaCl2 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问题 2】Cu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 3】Cu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混合,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 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环节三 完善分析模型 【任务二】探究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反应的实质。 【活动 1】理论分析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混合前后的变化。 【活动 2】设计实验,验证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混合前后微观粒 子的变化。
1
【活动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间的反应 小结:以探寻 Cu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反应、稀硫酸和 Ba(OH)2 溶 液反应实质为例,通过以宏观的实验事实为依据确定反应能否发 生,以电离为基础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再到用离子方程式 表示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描述了离子反应
环节四 应用分析模型 【任务三】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 1.将 Na2CO3 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2.将 KCl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 3.将 KOH 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4.将 NaOH 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5.将 H2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 【归纳提升】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环节五 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一】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在人体中通常以可溶性钙的形式 被小肠吸收。市场上常见的钙补充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补钙 剂有效吗?(已知: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 【应用二】某造纸厂产生的废水经检测 pH 为 9~ 10 ,为使其达到排 放标准(pH 为 6~9),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