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7 21: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析教材:
《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共有三课,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属于这一时期忧患的内容之一。本课上承明清时期国家面临的挑战,下接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者鸦片战争普遍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具有重要地位。本课包含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这一子目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视角看待当时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的背景。19世纪中期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各国纷纷把殖民扩张指向中国,英法俄美企图侵略中国,而此时清朝依然是封建社会。课本上的描述概括简介,缺乏史实性材料的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史实性材料的补充。
“两次鸦片战争”这一子目描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条约着重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这一部分所占篇幅相对较多也是教师要重点讲解的部分。
“开眼看世界”这一子目,主要介绍了林则徐、魏源、许继畬等人开眼看世界的作品。教师需要补充这一时期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析学生:
本课面对的是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只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但是并没有对鸦片战争爆发的世界局势、社会根源和具体影响做深入分析和探讨。对重要历史概念认识(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等概念)存在困难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要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运用图表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所面临的局势,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概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能够分析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史料佐证知识,对重要论述形成合理解释;能够指出清朝失败的原因,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受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把鸦片战争放到世界格局中理解人类文明的冲突和演变,从爱国官兵和民众的反侵略斗争中感受爱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维护主权与生存的民族精神,感受林则徐等爱国志士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前的国际背景;鸦片战争的过程;《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和代表作,开眼看世界的层次和局限性。
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以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五大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过程对课程内容做了适当的取舍,重知识的同时重理论分析和历史启迪,会适当地补充历史史料,立意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导入新课
播放《鸦片战争》电视剧中南京条约签订,道光皇帝悲痛欲绝的片段。提问:从视频中大家能得到什么重要信息呢?视频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他会哭的如此伤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
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教学,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为写下来的教学烘托气氛。从视频中我们很容易知道这记录的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视频中的道光皇帝因鸦片战争的失败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割地、赔款、通商、开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天朝上国面临空前危机,道光皇帝因愧对于先祖而痛哭流涕。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渡的阶段,中英之间长期的贸易不平衡致使英国找到了新的开辟中国市的商品: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此导入本课主题和内容。
新课讲授
对书中的标题做了更改,以中西差异下的对话为主线,将整个新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文明的对峙;文明的交锋;文明的反思。三个环节对应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层次分明,逻辑紧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文明的对峙
材料1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 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 琦善
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1839年2月29日(鸦片战争前)林则徐《拟喻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2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 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曱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戛尔尼
教师提问:根据所给材料,能从三个材料中看出中西方什么不同的态度?中西方的差异在何处?教师补充总结出19世纪中期中西方的差异。
设计意图:给出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战前中西方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不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思维。无论是在晚清大臣琦善的的眼中还是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的认识,都一致认为西方国家离不开清朝的茶叶,显然清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当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业革命时,通过工业革命完成了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而清朝任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给出总结图,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
材料3
以中英贸易为例,1781年至1790年,在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中,仅茶叶一项就达9600万元。而这期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600万元,仅及茶价的1/6。
——李侃《中国近代史》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3及图片总结19世纪中英贸易之间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著作中1781年至1790年间中国茶叶出口和英国工业商品出口的差距,再加上在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贸易是出超状态,而这是当时英国生产力大发展时期所遇到的困境,工业商品销售受阻。鸦片战争前白银流入中国的路线图,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素养。通过史料和图片、表格展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世界大和中国背景,知道中正是因为中西方文明的对峙和商业冲突从而引发了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
二、文明的交锋
(一)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材料1 晚清瘾君子吸食鸦片的场景
材料2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林则徐上道光皇帝奏折
教师提问:以上图片和史料描绘的是19世纪中国社会的真实场景,说出图片和史料所反映的事实,这一时期的什么大事件与此相关?从而引发了什么?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分析史料佐证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通过图片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鸦片对民众身心的摧残。以此得出为什么1839年林则徐会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严重损害了英国鸦片贸易,阻碍了其打开中国国门和侵略中国的意图,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活动探究: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会爆发吗?
设计意图:历史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假设和推理,抛出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学生能思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学生可得出,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急需要通过侵略扩大市场倾销商品,无论有没有虎门销烟,中英之间必有一战。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应道学生把握主题和方向。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92页至93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填写关键信息,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失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
时间 路线 结局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8月 广州—定海—天津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第二阶段 1841年8月-1842年8月 香港—镇海—南京
条约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五口通商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望厦条约》 “巡查贸易”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黄埔条约》 居住传教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补充讲解:
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给予英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务的权力,规定来华英人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例如,英国货物进入中国,要缴纳的关口税是10%,法国货物进入中国,要缴纳的关口税是5%,那么,英国之后的货物进入中国,要缴纳的关口税是5%,但是英国给予其他国家的优惠,中国并不享有。)
设计意图: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复杂,条约较多,表格梳理更为清晰。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材料1
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材料2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教师提问:英国认为产品滞销的原因,为了解决中国问题采取的什么办法呢?并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在史料中分析找出答案
意欲扩大侵略—要求修约—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教师补充介绍)—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美俄参与调停
结局:中国战败,与英法美俄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承认《瑷珲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此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并补充介绍半殖民半封建是什么
半殖民:看似独立的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土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社会而言,指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实际上已经被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化等影响。
思考:阅读教材93页的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思考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人民反抗的正当性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而发起的不正当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反击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完整的政党防卫,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心理落差,昔日天朝上国如今受制于人,中国人民不仅进行了行动上的反抗,在思想上也慢慢觉醒。由此引出第三部分,文明的反思。
三、文明的反思
教师提问:《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统治阶层高层清授还处在封闭、愚昧、腐朽的状态之中,但是也有清醒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通过著书立说传达思想。阅读教材,分别找出他们的开眼看世界的作品。
探究思考:看到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通过材料对比《海国图志》对中日近代化发展不同的影响。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材料4
开眼看世界只属于少数开明的仁人志士,当时大多数人还属于愚昧无知状态,《海国图志》在中国被当作是宣传奇巧淫技的书,遭到反对,相反在日本却被大力推崇。(通过中日对比分析认识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历史学本应当提供这种力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上升价值观,当今的世界仍然极不稳定,疫情当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百般攻击,中华儿女有应当居安思危,在沉思中卓越,在沉思中复兴!
课后作业
自制本课思维导图,复习巩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