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7 21: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上册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课题名 人民解放战争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庆谈判、内战的各阶段、北平谈判、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的地点。 2.通过设问和补充材料,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国共双方的不同方针,认识其本质是专制与民主的较量。 3.通过对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概要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通过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人和官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物,接收变成“劫收”。 抗日战争何时胜利?以什么事件为标志?抗战胜利后,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如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人民解放战争》。 设计意图:创造历史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正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式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材料二: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师:阅读教材,概括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毛泽东准备如何应对? 国民党: ①二战后渴望和平与安宁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国内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谈判,争取备战时间。 ③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 ①为了争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国的机遇,符合人民愿望,代表民意。 ②为了揭幕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在政治上掌握主动权。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力争实现和平民主的诚意,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得到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支持。 师: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总结出:重庆谈判的经过、成果。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共文件选集》第十三册 材料二: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过程: 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②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师: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时期特征结果国民革命 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土地革命 1927——1937年国共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大举侵华全面抗战 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解放战争 1946——1949年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蒋介石独裁政府被推翻,败退台湾,造成两岸“分离”
展示近代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利益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于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师: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出有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内容、结果等。 材料: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八名、共产党代表七名、中国民主同盟代表九名、中国青年党代表五名以及无党派代表九名。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 召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加者: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 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设计意图: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分析其目的,使学生对国共两党的性质又进一步的认识;展示材料;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并从毛泽东的行动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魄力和智慧;了解重庆谈判的史实和结果,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目: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展示材料 国民党制定了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意图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2个星期占领苏北、3个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胶济路,3个月或6个月内解决关内问题,然后再攻占东北全境。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确立了自力更生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师:请学们阅读教材和史料,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时间1946年6——10月1947年3——6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结果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军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军主力整编74师
师:国民党为何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国民党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陕北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山东联系华北和华东,进攻山东可切断解放区与华北、华东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表格、历史照片等形式呈现战争进程,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在防御阶段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共的战争策略和智慧,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三目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 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出示材料 材料一 1945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伪币中储券200元兑换法币1元(实际比值约为25∶1),并规定限期、限量兑换。仅通过这种掠夺式的货币兑换手段,国民政府就从收复区人民手中攫取了大量财富。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 出示材料 材料三 凡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所到达的地方,情况毫无例外,都由四行二局垄断了金融的一切方面。而四行二局本就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金融的中心机构,这样一来,四大家族的金融垄断地位更加稳固,其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但是对于敌伪区的经济而言却更加崩溃,敌伪区的大量财富落入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口袋当中,全部用暴力的方法占为己有,一点儿也不落入民间,他们掠夺人民财富的手段,与日伪军并无差异,虽为“接收”,实为“抢”,大发“接收财”。 ——张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史”》 (3)国民党政权陷入困局,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2.包办“国民大会”——制宪国大 (1)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2)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 通过有关史料、图片进行分析探究,认识正是由于国民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倒行逆施,导致了战场上的连连失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第四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师: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的相关内容,找出解放区土改的过程和意义。 材料: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师: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标志、过程和意义。 材料: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所部主力4个纵队,从山东省阳谷以东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临濮集间南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近一个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9个半旅6万余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帷幕。 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解放区的战略决战 过程 战役名称开始时间战役时长部队歼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月52天东北野战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66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64天东北野战区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师: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总结概括有关于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材料: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召开: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 ①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②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北平谈判 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教材的相关内容,概括北平谈判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材料: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在尽可能采纳对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8条24款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政府代表表示可以接受。双方约定4月20日为签字最后期限。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背景: ①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②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过程: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 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②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总结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 材料: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原因: 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意义: ①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上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斗争。 设计意图: 再次展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前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图,认识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不断壮大,最终战胜敌人;通过战争示意图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图,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搞“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从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2.“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D ) 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B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
教学反思 亮点:高中历史学习相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中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素养更为关键。 不足之处:本设计对于答题方法、技巧的传授还不够。应该在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告诉学生每个考点可能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考题,针对每种考题,应怎么样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