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7 22: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入:2002年,考古学家在湖南里耶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了3万七千多枚秦代竹简,此发现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学界。里耶在秦朝叫迁陵。(PPT上找一张报纸、更名方、里耶地图)考古学家在简牍里面发现了一张被命名为“更名方”的简牍,里面记载了各种名物称谓的变更,比如不准楚人再把猪圈里的猪叫猪,要改喊秦人常用的“彘”。就相当于现在全国推行普通话一样。这是秦始皇当年书同文政策得到严格实行的反映。而历史上里耶交通极为不便,但秦朝依然能对此地形成强势的管理。南方大山深处都如此,那秦朝统一的深度和广度就可想而知了。秦帝国这套行政体系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又是怎么运行的?而秦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对中国之后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师讲述:(展示时间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所以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建国 治国 灭国。首先是建国(板书)。第一个问题就是秦这个曾经被东方六国鄙视的西陲弱鸡究竟是怎么完成逆袭一扫六合的。也就是它统一的原因或者说背景。
第一个书上那句: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前221年,五百多年,大战小战战乱不休。在这个时期连上层贵族都朝不夕保,今天是贵族,明天就可能成为刀下亡魂,何况那些广大的没有依靠的平民百姓。从古至今战争年代,最悲惨的是人民,所以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经济原因,前面一课我们讲过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铁犁牛耕农业发展,工商业繁荣,金属铸币广泛流通,各地涌现出一批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还产生了很多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比如说那个吕不韦。春秋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度量衡系统。比如说长度单位,在楚国一尺约为现在的23.1厘米,而在秦国的一尺相当于24厘米。所以当秦国的商人跑到楚国去买布匹,说我要一百尺的布,结果收到货一看,发现数量不对,心想这南蛮子坑我呢。这很容易引起国际间的经济纠纷同学们知道么。而且各诸侯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工商业,会对其他国进来的商品收税,商品收了税,成本高了,售价自然也高了,买的人也会减少,商人获得利就减少了。所以各地域经济的发展,就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第三个在导言: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比如孟子提出了“定于一”,就是天下定于一统的思想。而《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这三个都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条件,是时代大趋势,秦国有六国也有。而唯独秦国能统一中国是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
首先就是秦国的地理位置。战国时期,秦国雄踞西部,南边有巫山和黔中地区的高山阻隔,西边有陇东高原作为屏障,北边有少数民族和广袤的草原间隔,唯一能进来的大门就是东边的函谷关,而函谷关又易受不易攻。依靠函谷关,秦国“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所以在战国时,即使六国多次联合起来打秦国,也多为秦军所败,偶尔胜秦,也只能在函谷关外,从未攻入过秦国腹地。秦国就利用这样的关隘保存了实力。且秦国的物产非常雄厚,我们以战争中最重要的农业和马匹为例,秦国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土壤非常肥沃,疏松的土质加上前面我们讲过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应用,让秦国整体农业生产非常可观。所以《史记·货殖列传》里有这么一句评价···。“关中地区从汧、雍二县以东到黄河、华山,沃野千里。且秦人善于养马,有非常悠久的养马历史。他们的始祖非子就是替周天子养马的,而马匹的饲养需要优良的饲料和大面积的牧场,这些秦国都满足。再者就是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尤其是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的人才招揽既切实务又合国情。比如要变法图强的时候,用了商鞅。当想要摆脱六国联合攻打秦国的困境时,又任用了张仪这个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外交家。最后一个就是商鞅变法,这个战国变法运动中最彻底最成功的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加强了秦国的综合实力,远超东方六国。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相继灭掉了东方六国。那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请同学们看到这个视频。在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后,秦国就定都咸阳,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但秦军征伐的铁骑没有停下,在南方征服了越族,设置郡县,比如同学们书上地图上的桂林郡和象郡。在西南部加强了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又击退了匈奴,且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又在原有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先用六国地图,在用箭头秦统一地图。然后讲述东西南北的时候,一个一个出现小标题)。至此,秦朝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后世评价“秦之并六国也,此古今一大变局也”。那问题来了:秦的“变”体现在哪里?(教师引导:变化变化,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所以同学们想要找到变化,是要把秦统一前和统一后的史实拿出对比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变)。首先第一个是分裂变统一,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分裂,秦完成了统一。并且因为南征越族设郡县,秦的疆域明显比秦本土加上东方六国的地盘要大得多。第二个是单一民族变成多民族。原先中原地区是华夏族,比如周王室、宋国。楚国是南蛮。这个楚国拽得很,中原各国嫌弃它的蛮夷身份鄙视它,但他因为自己国力强,一点不在乎而且对周天子和中原礼仪制度不屑一顾。那个楚庄王还曾跑到周王室那儿问那个鼎有多重,相当于一个公司员工问经理你办公室的椅子坐着舒不舒服。满满的觊觎之心。现在秦一统天下,将这些民族都纳入版图,单一民族变成一个多民族。
面对这么一个新生的、前所未有的统一大帝国。同学们如果你是秦王政,你们会怎么治理?(PPT上用秦始皇的图片加语言)。首先是在地方治理方面,同学们会实行西周那种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下去的分封制么?为什么?(听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分封制下,一层一层分封下去: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天子能直接管到的只有诸侯了,卿大夫归分封他的诸侯管,士归分封他的卿大夫管,周天子没有从上到下牢牢控制住全国,且诸侯在诸侯国内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就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所以在地方制度上,秦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是推广在战国时就形成的郡县制。郡县制只有郡和县两级行政机构。郡要比县大,一个郡一般下面管辖几十个县。每个郡都设有郡守一枚,郡守是郡这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官秩是二千石。因为它最大,所以本郡内的民政、财政、司法等各种事务都要经他的手。比如说修都江堰的那个李冰,他就是蜀郡的郡守,他还管水利工程修建。郡守还有两个助手,一个叫郡丞,一个叫郡尉。这个郡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郡守的秘书,辅助郡守处理郡内的各项事物,有时郡守出差去了,这个郡就归郡丞管了,但是郡丞的官秩只是六百石而已,怎么也比不上郡守。这个郡尉是负责本郡内军事活动和治安管理的,这是又当将军又当公安局局长啊。然后这个郡尉官秩是二千石,和郡守地位是相当的。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学生思考,教师分析:都是两千石,没有谁比谁高贵一说。郡守是郡一级最高的行政长官,权利已经很大了,如果这个时候管军事的郡尉官秩比他低,成了他的下级,那郡守不就把本郡的军事权也给掌握了么。郡守权力过大,地方权力坐大,就很容易造成地方和中央的分离,地方不听中央的话了,就像分封制下的诸侯割据一样。所以郡守、郡尉都是二千石,把军政和民政分开,谁也管不了谁,就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设计的巧思就在这儿)。县和郡的官职设置差不多。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县令或者县长,县内人口万户以上叫县令,万户以下叫县长。同样的,也设有小秘书县丞和管军事和治安的县尉。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他们绝对服从皇帝的旨意,不然会被罢免。而且中央会定期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比如说“上计”制度,“计”就是统计的册子,统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什么粮食多少、成年男女多少、猪牛羊马有多少,都会统计进去。这是中央了解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参考。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官吏,中央会定期免职。通过这些方法中央把地方给牢牢控制住了。权力都集中到中央那儿去了,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我们管这种管理方式叫“中央集权”。在县以下,还有一些基层组织。就是乡里亭。县下面是乡,乡设有三老、啬夫、有秩和游缴。分管教化、司法诉讼和治安。这些人都不是朝廷官吏,不是国家公务员,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的。乡下面是里,里又设有里正,职能和乡政权差不多。然后在交通要道上,十里又设置一亭。汉高祖刘邦不就当过泗水亭长么。这就是秦朝的地方制度。那郡县制和之前的分封制比较有什么不同呢?(一条一条分析)
郡县制 分封制
划分标准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以血缘为划分基础
与中央关系 郡县直属中央管辖 官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特权
性质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影响 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容易出现诸侯割据,地方分离独立
郡县制下,地方的权力被中央牢牢掌控。可这样一来,在中央的那些官员权力就太大了,全国各项事物都集中在他们手中,这个会威胁到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为了解除威胁,让他们的权力不要太大,同学们会怎么做?(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既然太大了,什么权都掌握着,那就分权嘛,让一些人去管军事,一些人去管司法,一些人去管行政,权力没有太过集中。威胁自然就解除了)所以,秦朝也按照这个思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个丞相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皇帝处理各项政务。就像公司大老板的秘书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管理大臣们向皇帝上的奏章,还下达皇帝的诏令,并且还负责监察百官,是个打小报告的。所以他又反过来对丞相有一个牵制作用。这个太尉是负责全国军事的。但军事大权太过重要,这把利剑不握在自己手里,秦始皇会睡不着觉的。所以一般太尉是虚设的,军政大权仍在秦始皇手里。丞相之下还设有管理各项具体事务的诸卿。
在三公九卿制下,中央官僚互相配合,但又彼此牵制。结果就是军政大权都落在了秦始皇手中。而且对于军政大事,一般是先让三公诸卿进行朝议(举例电视剧),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秦始皇,君主个人专断独裁,我们管这种决策方式叫“君主专制”。这个和这个合在一起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是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秦以前有,中央集权秦以前也有,但如果两个合在一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那就是秦朝特有的,之前没有。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
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又集中到秦始皇手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最高统治者可以管理到全国各地。
这样一来,嬴政成了天底下权力最大、身份最尊贵的人物。为了凸显自己独占C位。他又开创了皇帝制度。关于皇帝制度,同学们看到这则材料,分析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除了政治方面的巩固措施,秦朝还统一车轨,就是马车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统一了、文字,都写小篆,还统一了货币,都流通半两钱,度量衡;还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就是以咸阳为中心修高速公路,以前我们讲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学了这节课也可以说条条大路通咸阳了。还颁布了法律,有法可依。编制户籍,将全国人口纳入管理体系中,为赋役征发提供依据,利于政府对民众的管理。还把六国豪强贵族迁徙到关中、巴蜀等地,把他们迁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破坏他们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防止这些人东山再起。以上就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我们讲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皇帝制度,还有这些(小结)。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PPT列条目或者直接)。秦之前也是有统一的,比如周朝。但我们管秦的这种统一为“大一统”。那秦朝的“大一统”与通常意义上的“统一”有什么不同?
教师分析:秦朝的这种大一统,不仅是在疆域上的统一,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车同轨了书同文了,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了,秦始皇的意志和政令会及时准确地到达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秦的大一统是这样的,而周朝的那种统一是这样的,各个诸侯国内统一,然后诸侯拱卫周天子,形成这样的统一局面。
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建立起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日后中国的基本版图(找地图)。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秦建立起的这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系,标志着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和国家统一。且秦朝确立的这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系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汉朝,汉承秦制。有一个故事叫“约法三章”,是讲汉高祖刘邦入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悉数去除严苛的秦法,百姓大喜。可是根据史学家研究,那个时候严苛的秦法是没有完全废除的,是有一些保留的。连最让人诟病的严苛刑法都让汉朝做继承了,更不用说其他制度了。因为秦的这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系太好用了。以后在各朝各代在制度名称上会有变化,不叫三公九卿了,叫什么三省六部啊,二府三司啊,但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内核精神:地方集权到中央,中央集权到皇帝是没有变的。一直沿用下去。所以毛爷爷才说“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个就是秦建立和巩固统一意义(最后讲完了ppt在展示出来,提醒学生结合书上补充笔记)。
完成统一之后的秦始皇,也推行了一系列暴政。导致秦王朝渐渐走向灭亡。
首先是大兴土木,征发繁重。阿房宫、秦始皇陵、秦长城、秦直道,为了完成这四大工程,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300万,而当时全国成年男丁也不过才450万而已。全国一大半的男人都去服役了,同学们可以想象当时百姓的负担有多重。而且秦法极其严格苛刻加残忍,有时候可能老百姓就随地扔了个垃圾,就要砍手砍脚。那时死刑就有:···。肉刑有:···。还有连坐,族诛。还有思想上的专制,就是“焚书坑儒”。关于焚书坑儒,书上是这么写的:···。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情况更糟糕了。人民更加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剧烈。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关于这场起义,同学们初中历史和语文都有详细的学习,就不细讲,需要同学们记住的是这次起义的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后来陈胜起义失败了,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入咸阳,统治时间不到十五年的秦朝灭亡了。随后就是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刘邦胜出,项羽失败自刎乌江。为何被大众认为是流氓的刘邦会胜利,被当作英雄项羽会失败,同学们看看两个人的对比就知道了(对比进入咸阳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