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8 07: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上册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课题名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梳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历史地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加深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目标 1.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2.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3.理清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三者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教学难点 理清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三者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金田起义浮雕;右图是太平军在九江湖口与清军作战图。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什么运动?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还有哪些其它阶级的探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1840年之后,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局,但是变的同时,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一些因素却并没有立刻消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不同阶层对国家出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既有变,也有不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一般的贫穷达到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 ——牟安世《太平天国》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自然灾害严重,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④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吸收了天主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如何? 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定都: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鼎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衰败: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1 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来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中央权力下移。 3、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何? 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后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和梳理教材,让学生对天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目:洋务运动 1、阅读教材,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 ①鸦片战争的冲击: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②自强、求富: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废,统治阶级一些当权者发动了“自强”“求富”的洋务新政。 2、阅读教材,梳理洋务运动的成就。 性质人物机构/企业备注 军用企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李鸿章江南机械制造局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李鸿章开平煤矿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煤矿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家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张之洞汉阳铁厂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张之洞湖北织布局所织布匹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国外海防建设李鸿章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中国近代海军 新式教育新式学堂1872年—1875年前后共有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年—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派遣留学生
3、从表格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新元素? 洋务运动的改革内容是学习模仿西方,这也是近代中国国门打开后中国发生的改变。但是,这样一场改变中,有什么旧时代的因素呢?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人物奕 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身份皇族地主官僚
4、表格中能体现出哪些与古代改革相同的因素? 改革者的发动者与封建时代大大小小的“改革”“维新”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发起并领导的,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不过,即便如此,这场由“旧人”发动的改革,却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 总结: 军事工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话第一步。 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新式海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新式教育——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维护统治的自救运动,却在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因素,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一些基础。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且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这场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知道洋务运动带来了哪些新的事物。 第三目: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1、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具体有何表现? 新疆地区: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5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 中法战争: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2、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经过如何? 背景:①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日本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③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王国请求清政府出兵。 进程: 爆发1894年8月,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在丰岛偷袭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平壤战败。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官兵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与影响如何?台湾被日本割占后,台湾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结果: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赔款赔款2亿两白银割地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办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反割台斗争: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抗争。从1895年5—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以及签署的《马关条约》,让学生懂得国家不强,列国可欺。 第四目:瓜分中国的狂潮 1、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有何表现? 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瓜分狂潮: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瓜分中国的狂潮,让学生明白国家强大是立身之本。 三、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疲惫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世界面前,虎视眈眈的列强纷纷对中国发动侵略。面对这样的危局,中国各个阶层都作出了寻找出路的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发起的,其虽是传统的农民起义形式,但却处处体现者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资政新篇》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在农民阶级尝试失败后,地主阶级也渴望找出一条出路,统治者中的有志之士努力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渴望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是,洋务运动只是对当时中国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最终,洋务运动的成果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不堪一击,清政府最终失败。甲午战争的战败,更是刺激西方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 C ) A.定都天京 B.北伐失利 C.天京变乱 D.安庆失守 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B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B )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威海卫战役 D.辽东战役
教学反思 亮点:本课内容量大,难度高,教师通过材料引导,依托主线帮助学生贯通本节课知识。 不足之处:丰富的史料还可以在甄选,高一新生在面对初高中衔接是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课堂教学建议:应该合理设置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