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2 21: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魏征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解题:兼语句齐王1. 思考:课文题目有几层意思? 邹忌讽齐王 齐王纳谏 伍子胥赐剑自刎 比干剖腹挖心
屈子放逐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
——都是千古奇冤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u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复习:《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 )编定,分十二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纵横捭阖(bǎihé)的策略和言论。
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原指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在外交上根据当时的利害关系结成不同的集团,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现在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方法进行分化或争取。也形容文章大开大合,不受拘束。 国别 刘向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二、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二)再读课文,
读准句读,
理解文意。文言文朗读注意点: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三、内容结构: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群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比美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威王受蔽(2)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威王除蔽(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小结四、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刺:指责,当面指责错误;
*谏:正面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讥:议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
委婉 地规劝;
1、邹忌是由意见家庭琐事联系到国家政事。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面对妻、妾、客人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可见他很有自知之明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生活中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讽谏的结果: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
继而“时时而间进”;
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 总结全文:情节结构
一、开端——邹忌比美
二、发展——邹忌讽谏
三、高潮——齐王纳谏
四、结局——四国朝齐讽谏手法
一、类比说理
二、以小见大
点评邹忌和齐威王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言辞、勇于进谏。
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闻过则改、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得事例,请你举出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比干:剖腹挖心——商纣王:暴君
屈原:放逐投江——楚怀王:昏君
魏征:直言死谏——唐太宗:明君*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五、课堂练习1、简介《战国策》。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再见(三)三读课文,
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