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基本不等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基本不等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00: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基本不等式(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不等式,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 .通过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使学生经历数学建模 的过程,并体会基本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 .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最值问题的过程与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4 分 钟 复习引入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基本不等式的基本内容,以及运用基本不等式 研究最值问题的两个重要模型,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1. 基本不等式:如果 a>0 ,b>0 ,那么 < 等号成立. 2. 已知 x,y 都是正数, a + b 2 , 当且仅当 a=b 时,
(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 P ,那么当 x=y 时,和 x+y 有最小值 2 . (2)如果和x+y 等于定值 S,那么当 x=y 时,积 xy 有最大值 . 教师追问:请同学们尝试用自然语言,一句话表达出上述(1)和(2) 这两个基本问题. 学生:当两个正数变量的积或和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或积有最 大值.
10 分 钟 研究新知 问题一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 100m2 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 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 (2)用一段长为 36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 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在此环节中,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 析: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根据数学建模思想研究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通过审题,教师分别针对(1)和(2)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识别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是否符合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的两个基 本模型的条件,即有两个正数变量,且它们的积或和为定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问题一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 xm,ym ,则篱笆的长度 为 2(x+y)m. (1) 由已知,得 xy= 100, 教师追问:当我们已知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如何求它们的和的最小 值呢? 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 根据基本不等式 , 可得x + y 2 = 2 = 20 , 所以,2(x+y)≥40. 当且仅当 = = 10 时,上式等号成立. 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 10m 的正方形时,所用篱笆最短, 最短篱笆的长度为 40m. (2) 由已知,得 2( + )=36 ,矩形菜园的面积为 m2. 教师追问:当我们已知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如何求它们的积的最大 值呢? 学生:仍然是运用基本不等式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 < = = 9 , 所以,xy≤81. 当且仅当 x=y=9 时,上式等号成立. 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 9m 的正方形时,菜园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是 81 m2.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如何运用基本不 等式模型来理解和识别实际问题,从而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地,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问题 (1)重点分析变量的个数、已知条件、是否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模型等 特征,以说明解决问题中每一步的必要性;对于问题(2)侧重于运用 基本不等式时判断等号是否成立的必要性的再认识,从而对实际问题的 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8 分 钟 思维提升 问题二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 4800m3 ,深为 3m. 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 150 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 120 元, 那么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 在此环节中,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教师可建议学生画出几 何示意图进行研究.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结合已 知条件,引入适当的变量;根据题意可知,水池的总造价由池壁面积(也 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和池底面积(也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及相应的 单价来确定的,从而可以将水池的总造价转化为关于池底边长的解析 式,进而可以考虑如何求出总造价的最小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问题二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设贮水池池底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 xm,ym ,水池的总 造价为 z 元. 根据题意,得 z= 150xy+120(2×3x+2×3y) = 150xy+720(x+y) 由容积为 4800m3 ,可得 3xy=4800, 因此 xy= 1600,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 x + y 2 ,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720(x+y) ≥720× 2 , 所以,240000+720(x+y) ≥240000+720× 2 , 则 z=240000+720(x+y) ≥240000+720× 2 =240000+720× 2 =297600. 当且仅当 x=y=40 时,上式等号成立. 所以,将贮水池的池底设计成边长为 40m 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 最低总造价是 297600 元. 教师追问:同学们,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有关最值问题的实际问题吗?并 解决它.你可以改变上述问题二中的某个条件或某些条件,或者另外设 计一个问题. 预案:①将问题二中的“容积为 4800m3 ”改为“容积为 6000m3 ”; ②将问题二中的“深为 3m ”改为“深为 4m ”; ③将问题二中的“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 150 元 ”改为“池底每 平方米的造价为 180 元 ”;……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二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 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数学问题回归到实际问题中,得出实际问题的设 计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再认识.
3 分 钟 归纳小结 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深 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逐步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1)基本不等式:如果 a>0 ,b>0 ,那么 <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 (2)两个基本模型: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当这两个正数相等时, 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当这两个正数相等时, 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经历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 会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逐步提升数学建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