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诱导公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3诱导公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00: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诱导公式(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能够类比诱导公式二、三、四的研究方法,推导其它诱导公式;并能够运用诱导公 式解决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 2. 在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3. 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发展数学运算和数学推理的素养.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各组诱导公式间的整合与应用.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2 分 钟 (
(一)情景
导入
)习 入 预 引 课 新 ( 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数学教师许雯,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诱导公式二 ”.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利用了圆的对称性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 出诱导公式二、三、四,并且利用这些诱导公式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 函数值转化到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而这三个诱导公式也是今 后我们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手段. 回顾这三个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都 是借助单位圆以及角的终边关于坐标轴,原点的特殊对称而得到的.那么在 单位圆中是否还有其他特殊的对称关系呢?它们所对应的角的三角函数是 否也存在某些特殊的关系?今天我们来继续对诱导公式进行探究. 回顾:上节课,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诱导公式二、三、四的? 生:从单位圆上的点关于原点、坐标轴的对称性出发探究得到的. 师:我们对对称前后的角都建立了那些联系? 生:对称前后角的关系,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 以及 三角函数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对称轴变为直线y=x 看看能否得到新的诱导公式.
10 分 钟 (三)新知 探究 (
θ
) (
θ
) (
θ
θ
) (
P
1
P
5
) (
P
1
) (
P
5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为新课做准备. 问题 1:作 P1 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 P5,以 OP5 为终边的角g 与角a 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画图独立思考尝试说出角的关系,学生可能只画一种 情况(如图一),提醒学生可以画终边不同象限(或坐标轴上) 的角a , 确定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的角g 始终有g= - a 的关系 (
(图一)
)(图二) (
P
5
P
1
) (
(图三)
)(图四) 事实上,不管角a 的终边 OP1 在什么位置,化成一圈内终边在 OP1 与 OP5 的角都可以表示为 -q与 +q (见图二) . 另 a = +q ,则 g= -q= - a . 问题 2:角的关系已经有了,那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两 个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 由图一可以猜想点 P1(x1 ,y1 )与点 P5(x5,y5 )关于y=x 对称,那么有 x5= y1 ,y5= x1. 引导学生利用全等知识 对图一进行证明.
5 分 钟 例 一 典 举 三 反 ( 分 (
2
) (
P

y
1
, x
1
)
) 作 P1 关于 y 轴的垂线,P5 关于 x 轴的垂线, 由于 P1 与 P5 关于y=x 对称,我们可以证明图中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因此对应边相等,将长度转化为坐标关系,就 有 x5= y1,y5= x1. 对于a 终边的其他的不同位置,你们课后可以去证明 它们的坐标依然有这种等量关系. 问题 3:最后我们要探究角g 与角a 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诱导公式五的关系. 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 a = y5 , cos - a = x5 . 从而得 公式五:终边关于y=x 对称的角. (
sin

è
2
-
a

÷
=
cos
a

) p (

è
2
-
a

÷
=
a
.
)cos p sin 探究:你能合理利用对称关系推导出下面的公式吗? 公式六: (
sin

è
2
+
a

÷
=
cos
a

cos
+
a
= -
sin
a
.
p
) p 画图并思考角 + a 的终边与角a 的终边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我们 2 怎么利用你发现的对称关系证明公式六.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对称得到终边关系. (
(-
y
1
, x
1
)
P
6
π
5

α
P
1

x
1
,
y
1
)
) 我们可以角a 的终边 OP1 首先关于直线y=x 对称得到 OP5,再关于y
5 分 钟 (五)例题 轴对称得到的 OP6 就是角 p 2 + a 的终边. 因此得到 P1(x1,y1 )与
P6(x6,y6 )的横纵坐标具有 x6 = ﹣y1,y6= x1 的数量关系,从而利用三角 函数的定义就可以得到诱导公式六. 当然你还可以利用别的方法推导这个公式,这个留给你们下课去探 索. 问题 4:(教师总结性提问)这两组公式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公式左右的函数名称改变. 教师:因此这组公式的特点是:等号左右的函数名发生改变,即等号 右侧变为a 角的余名三角函数值;公式右侧的符号是把a 当成锐角时,所 求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设计意图:由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x 对称、到需要二次对称或者旋转 变化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 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五和公式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例 1 证明: (1) sin - a= - cosa ; (2) cos + a= sin a . 证明:(1) sin - a=sin p + - a= - sin - a= - cosa (2) cos + a=cos p + + a= - cos + a= sin a 设计意图:通过证明题巩固诱导公式的应用,同时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补充了六组诱导公式.
例 2.化简求值 ,其中 化简过程略. 思想:①化负角的三角函数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②化为[0,2π]内的三角函数;
2 分 钟 堂 置 课 布 业 作 ( 小 ③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可概括为:“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 ”(有时也直接化到锐角求 值),将诱导公式学有所用,合理利用. 教师活动:1.请你选择下面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谈一谈研究的过程中的体会: 知识、方法、思想、收获、喜悦…… 2.公式五和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知识上,又学会了两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 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 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 公式五和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 布置作业:课本 P194 练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