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8 08: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个子目,具有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先将“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由强化集权的弊端进入第二个子目“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由于解决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的需要,引起变法,也就是第三目‘王安石变法’。变法引发激烈的党争,加速了北宋的衰亡,北宋灭亡后出现南宋,因此又有了第四目“南宋的偏安”
【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对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影响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主义观点;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及相关文献,明确两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两宋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等内容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对王安石变法改革精神的学习,岳飞抗金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的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黄袍加身》
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黄袍加身的主角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回答: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桥兵变,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赵匡胤在位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中央
军政: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枢密院有调兵权但并统兵,三衙统兵但无调兵权。
财政:三司专掌财政,其长官为三司使
行政: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宰相为同平章事,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
监察:设御史中丞和知谏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0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理解北宋如何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②地方
军权: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财权:地方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行政权: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监察权:设四监司、州设通判监察知州
【学生活动】直观感受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③北宋文官政治
【问题探究1】宋代文官政治出现的原因?
科举制度的完善,增加了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宋太祖吸取前朝武将专权、割据逇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探究2】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
利:北宋采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弊:权力分割过细,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了行政效率;文官政治、强干弱枝,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造成北宋对外战争的失利;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助长了北宋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 和议内容 影响
辽与北宋 北宋失败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北宋北部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西夏与北宋 北宋失败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北宋西北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问题探究3】对于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利:稳定了边界,使国家相对安定,双方维持和平关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融合。
弊:加重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状态,“岁币”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最终导致亡国。
财政危机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造成北宋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结果
具体原因:冗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官员过烂
冗兵:募兵过烂,军队人数增加
冗费:军费开支过大、官费开支过大、对外岁币
教师过渡:北宋中期统治危机日益加重,主要表现在对外军事上的失利,和政府财政的日益窘迫,积贫积弱。为改变这种情况,统治集团内部开始改革。
三、王安石变法
1、庆历新政:范仲淹主持,改革重点为整顿吏治,改革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抵制,结果失败。
王安石变法:①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材料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如涉及面过广,头绪过多,操之过急等。
②结果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引发激烈的争议。
③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直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其他原因: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的去世;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
①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女真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
②南宋: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抗金
诗词欣赏:
【学生活动】谈谈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该词表现了岳飞收复故土,忠君爱国的壮烈情怀,读之让人热血澎湃。岳飞抗金包围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宋金对峙
绍兴和议:1141年,双方以东起淮水,西之大散关为界,南宋对金称臣。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在地图上找到宋金分界线,理解南宋偏安的含义。
【课堂练习】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D)
A.辽、西夏经常进攻北宋 B.财政入不敷出
C.土地兼并严重 D.宋太祖过分集权
2、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A. 南宋 B. 金 辽 C. 西夏 金 D. 辽
西夏 辽 南宋 南宋 西夏 南宋
宋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的机构是(D)
中书门下 B.兵部
三司 D.枢密使
《宋史》载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可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C)
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课堂总结】
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也成为了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源。为维护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宋朝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了改革,但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改革归于失败,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双方时战时和,并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