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四章 声现象4.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备课课件(北师大版)目录0102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03人怎样听到声音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备课课件(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本课件主要内容课程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课程导入
一、声音的产生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声音的产生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请让桌上的物品分别发出声音。
橡皮筋
钢尺
音叉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敲响的鼓——鼓面振动,敲响的鼓是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各类乐器的发声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常见动物发声部位:
①青蛙——气囊;②蝉——腹部的鸣膜;③蟋蟀——翅膀的摩擦;④哺乳动物——声带;⑤鸟——鸣膜;⑥蚊子——飞翔时翅膀的振动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
在你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头会有什么感觉 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将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与音叉接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还可以观察其他发声的物体,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大量实验告诉我们,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作振动(vibration)。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sound source)。图中,人的声带、皮制的鼓面、振动的音叉都可以是声源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学以致用
如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 )
A.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两位同学可通过“土电话”进行交流,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伴奏声中做出整齐优美的艺术动作。你能说出她们是通过什么物体或物质听到声音的吗
两位同学通过“土电话”对话 乙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伴随音乐表演
你能再举一些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声音的实例吗
事实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介质(medium)。空气、水、玻瑞、金属等物质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新课教学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过程 现象 途径 结论
把正在响 铃的闹钟 放入一个 密封良好 的玻璃罩内
能听到铃声
铃声(声源)→空气→玻璃→耳朵
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新课教学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过程 现象 途径 结论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仔细倾听铃声的变化
铃声逐
渐变小
真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铃声逐
渐变大
铃声(声源)→空气→玻璃→耳朵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新课教学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手机声音有什么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你听到的手机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音,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音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典例精练
A
人怎样听到声音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如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作声波(soundwave)。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新课教学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快慢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新课教学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声波 物体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变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用水波类比理解声波,如果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水面就会出现以石头投入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一层层水波
新课教学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内容 说明
人耳 的 构造
知识解读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的振 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神经→大脑,这样人就 听到了声音
新课教学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拓展
声速
内容 说明
物理意义 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 影响声速大 小的因素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拓展
回声
内容 说明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距离:回声测距离时,所测距离为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
知识解读 (1)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 (3)在温度一定时,有v固>v液>v气; (4)声速的大小由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共同决定
典例精炼
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 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 m
B.1 020 m
C.2 040 m
D.4 080 m
C
课堂小结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小结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
A.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
D.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课堂练习
2.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 )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气柱振动发声
C.空中飞行的蜜蜂翅膀振动发声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鸣囊振动发声
课堂练习
3.北京“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此建筑材料具备的声学特点有( D )
A.不会振动发声 B.阳光不能穿透
C.难熔化 D.隔音性较强
课堂练习
4.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的原因是( A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课堂练习
5.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一般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