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8 14:00:31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1.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文化重新发现之路。丝绸之路为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波斯文明的呈现、传播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专题一 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
2.丝绸之路是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形态开放交流之路。从自然地貌来看,人类各种文明形态,如采集文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等先后都在丝绸之路上发展、冲突、交流、融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交流来看,人类的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生活用品、生活习俗等都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交流、展示。不同文明形态还不断向外辐射,相互产生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3.丝绸之路是人类物质文明相互流通之路。丝绸之路上的物质交流主要有三类: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的物质交流,如粮食、茶叶等;二是人工创造的、体现人类意识及观念的物质交流,如陶瓷器、青铜器、丝绸等;三是满足人类精神及审美需求的物质交流,如玉器、玛瑙等。
4.丝绸之路是人类思想精神融汇沟通之路。就佛教而言,大量的僧侣西去取经,带来了大量佛教典籍以及其他文化经典。伴随佛教传播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典型例题1】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将“丝绸之路”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答案:C
解析: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的不仅仅是丝绸,还有皮毛、玉石、珠宝、佛教文化等,这实际上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没有强调丝绸之路交往的多样性,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丝绸之路上其他物品的交流并不能说明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从道德的角度看: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美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专题二 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影响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型例题2】 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A.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跨国公司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得到了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共26张PPT)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素养 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丝绸之路的兴衰嬗变及影响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了解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并掌握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知 识 概 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丝绸之路
1.概念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 欧亚 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演进
(1)张骞通西域。
出发 时间 公元前138年
任务 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 匈奴 
结果 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 凿空 ”,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2)发展。
①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②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 海路 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西南丝绸之路”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 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 印度洋 的海路
宋元 时期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使用先进的帆索和
 磁罗盘 ,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 东非 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广州、 泉州 、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明初 郑和下西洋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1)中国物质、技术的西传。
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 养蚕 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陶瓷特别是 瓷器 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
(2)外来物品传入。
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 苜蓿 ,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棉花 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本来自海路。
2.宗教和艺术文化
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陆续传到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中医药 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微思考 材料 丝绸之路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的文化、印度的文化等也相互交集共生。
——摘编自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
根据材料,请从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提示:特点: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
课堂·重难突破
【材料一】 汉朝骆驼形象不仅比例偏低,而且显得非常稚拙或粗糙,蹄趾、尾巴等细节塑造较差,这表明创作工匠对骆驼观察似乎并不深入,或许根本没有见过。唐朝骆驼两侧挂有袋囊、丝束、长颈瓶、胡瓶、扁盘、织物、毡毯等,有的还挂有沿路猎取的野鸡、野兔,反映了商旅驼队路上放松的生活状态。
——摘编自葛承雍《天马与骆驼:汉代丝绸之路
标识符号的新释》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在敦煌石窟壁画上,绘画大师们以他们具有的审美理想绘制飞天,蕴含着深厚的汉魏时代中原地区的审美情思。北魏的飞天虽然还带有浓重的西域及外国歌舞的风姿,但飞天的腾飞姿态已带有了明显中原地区褒衣博带、舞袖挥巾的舞蹈审美色彩。到了隋唐时代以后,西来的翼人、飞天已与中原乐舞很好地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乐舞形象姿态。
——摘编自金秋《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众所周知,石榴源自中亚地区,秦汉时期随丝路开凿而进入中国,因其果实味道鲜美、色泽艳丽而备受国人喜爱,不仅渐入文人骚客歌咏之范畴,而且与中国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等理念连为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象征富贵的重要符号。
——摘编自朱宏斌《浅论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史
研究的基本维度》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唐时期骆驼形象的变化所反映的现象。
(2)结合材料二,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分析佛教传入对当时文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石榴传入中国产生的影响。
提示:(1)现象:相比于汉朝,唐朝人对骆驼更加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唐朝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2)时间:汉朝。影响: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佛教文化的因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
(3)影响:在社会生活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开阔了人们的精神视野。
核心归纳
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三个层面
层面 表现
物质 文化 丝绸之路最初以民间的物品交换为主,之后逐渐发展为官方的贸易通道,物质文化交流一直是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文化交流形式。如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传入西方,良种马、苜蓿、胡桃、胡萝卜、葡萄等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唐宋时期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国外
层面 表现
技术 文化 技术文化交流多包含于物质文化交流中,但又高于物质文化交流,如中国的冶铁技术、丝织技术、四大发明、水利灌溉、医学等当时世界领先的技术、知识外传和外国玻璃制造、制糖等技术的传入都是建立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上
层面 表现
精神 文化 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逐渐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通过不同路线和途径传入中国,中国化的佛教以及本土的儒学、道教也经丝绸之路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传播。唐朝时,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领域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使精神文化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
学以致用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的历史背景,就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贸易。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故C项正确;A、B两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排除。(共34张PPT)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素养 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了解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文化特色,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知 识 概 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时间 原因(重大事件) 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以 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 股份公司 出现并发展
工业 革命后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新的交通工具出现,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时间 原因(重大事件) 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
两次世 界大战 及冷战 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使世界贸易受到影响,但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仍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1991 年后 中国 改革开放 的发展、冷战的结束、 世界贸易组织 的成立 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茶的外传
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 茶道 ”,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
(1)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2)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3)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4)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5)民国早期设计的 中山装 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计时工具
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4.娱乐文化
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微思考 材料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提示: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从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的同时,也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
课堂·重难突破
【材料】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时间 世界贸易年均 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
年均增长率(%)
1820—1840年 2.81 2.9
1840—1860年 4.84 3.5
1860—1870年 5.53 2.9
1870—1900年 3.2 3.7
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时间 世界贸易年均 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
年均增长率(%)
1900—1913年 3.7 4.2
1913—1929年 0.7 2.7
1929—1938年 -1.2 2.0
1938—1948年 0.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问题探究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个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提示:示例一
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新交通工具出现;国际贸易政策。
说明:工业革命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示例二
1913—192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迅速下降。
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政策。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扩军备战,导致地区动乱和世界局势的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双方深受战争的破坏,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由于战争给交战双方带来长期的心灵创伤,各国之间特别是交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难以立刻消除,严重影响世界贸易。
示例三
1929—1938年世界贸易出现负增长。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
说明:经济大危机使得世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为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核心归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特点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联系的交通运输、通信方式便捷化: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商品信息传递加快。
3.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从农牧业产品到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世界范围内资金、劳动力、商业服务的交换。
4.市场的资本总额、贸易总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日益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6.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被美国取代。
学以致用
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C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约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的记载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二 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
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
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提示:(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饮茶日益时尚化、大众化。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核心归纳
人类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
1.主要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如中国古代饮茶文化和服饰文化的传播;近代西服、中山装的出现等;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产品体现不同文化。
(2)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代欧洲殖民者把欧洲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引进各大洲的文明;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
(3)现代全球化背景下有着更多样的选择:通过开办海外学院、企业进行全球布局、好莱坞等电影市场的全球渗透等,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4)其他: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战争与征服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2.影响。
(1)文化交流满足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需求,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学以致用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品,说明茶叶价格下降,而茶叶价格的下降与其供应量增加直接相关,这是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的结果,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的现象与等级观念淡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茶叶在英国消费群体的变化,B项与该变化无关,故排除;18世纪末,英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而日益扩大,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