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凭吊古迹,抒己今怀
——《登幽州台歌》
《赤壁》《黄鹤楼》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整合复习
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复习专题课件★★
猜一猜,以下是什么地方?
黄金台
赤
壁
黄鹤楼
潼
关
我们学过与这些地点有关的古诗词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
《赤壁》
《黄鹤楼》
《山坡羊·潼关怀古》
通过这组古诗词,我们来看看古人面对这些历史古迹,
会生发什么样的感慨。
一、读标题,临古迹
读一读,大家发现标题有什么特点?
都包含地名
说一说,你了解的这些地点。
幽州台
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赤壁
著名的古战场。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在此大破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年仅三十四岁的周瑜,借助东风火攻取胜,成为了头号风云人物。这场战役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黄鹤楼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始建于三国时代,后屡加重修。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潼关
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
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怀古诗特点:怀古诗中涉及的地点,往往是前代都城、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历史名人的故居、历史古迹等。
总结
二、读诗词,忆古事
小组合作探究:古人到古地,看到了什么?
又联想到什么呢?
支架:______(诗词名称)中______(写景句、抒情句):______(作者)看到了______(所见之景/物),联想到______(所想之事)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看到空空的黄金台,想到像燕昭王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看到悠悠的天地,想到人的孤单渺小。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看到了一件古代兵器——折戟,想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借助火攻取胜。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看到人去楼空的黄鹤楼,空悠悠飘荡的白云,想到了物是人非、世事变化。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看到了潼关的险要地势和昔日的万间宫殿都已化作了土,从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
怀古诗(词、曲):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作者的情怀。
总结
三、析诗(词)情,体情怀
1.以上作品中,哪些句子能表达诗人的情感?结合诗意理解、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的无奈。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2.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主旨句一般都是议论句或抒情句
3. 根据主旨情感,将以上作品可以分为几类?
悲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登幽州台歌》《赤壁》
身在异地、思念故乡——《黄鹤楼》
伤时:感伤时事、忧国忧民——《山坡羊·潼关怀古》
以上四首作品,都是吊古伤今之作。不同的是《登幽州台歌》《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凭吊历史古迹,回忆古人的功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功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比较苍劲、悲凉、沉重。《黄鹤楼》则是诗人登古楼观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确有思乡之愁,但不似以上三首悲凉、沉重。
总结
四、品诗(词)作,析手法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对比
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
衬托:把个人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衬托人的渺小孤单。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古代兵器
借物起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暗寓岁月流逝而存物是人非之感。
曲笔:反说其事,借“二乔”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东乔公之女
大乔嫁孙策,小乔周瑜
铜雀台,曹操所建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虚实结合:写神话传说与眼前之景,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眼前所见之景
设问、抒情:运用设问手法,以抒情作结。
晴川 历历 汉阳树,
芳草 萋萋 鹦鹉洲。
对仗: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坡羊·潼关怀古》
视觉、听觉:峰峦如聚为所见之景,波涛如怒为所听之音,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议论、抒情:结尾议论抒情,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怀古诗多用对比、衬托、曲笔的等手法,在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的基础上进行感情的抒发。
总结